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王世泰 > 其他资料
|
王世泰回忆录——土基会议 |
王世泰 |
|
|
西府战役后,部队转入全面休整阶段。为总结春季攻势特别是西府战役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对敌作战的战略方针,制定部队的整训计划,西野前委于5月26日至6月1日在洛川土基镇召开了第二次全委扩大会议。贺龙、林伯渠、王维舟和全军旅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彭总作了《春季攻势总结》报告,讨论通过了《关于春季攻势总结与目前工作指示》。会议认为,西府战役的行动方针是正确的,战役总的来说取得了胜利,这主要表现在:迫使胡宗南从延安、洛川撤军,巩固和扩大了陕甘宁解放区;把西北解放战争的主战场推进到了国民党统治区,为今后对敌作战积累了经验;钳制了胡宗南部于陕甘,减轻了我中原战场的压力等。 会议在肯定上述成绩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作了检讨。彭总带头作了自我批评,承担了部分责任。但这次会议对西府战役应该接受的教训,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总结,认为造成全局被动的主要责任在于四纵“抗击不力”、“擅自撤兵”。为此,对四纵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给我严重警告处分。会议不许我申辩,在这种氛围下,致使我一度思想包袱很重。 仗没打好,四纵有责任,而且在某些方面有重大的责任。如部队北上陇东后,前纵命令四纵到南庄李家宿营,担任警戒掩护任务。执行这一任务的警三旅在没有查明敌情的情况下中途返回,给执行警戒任务的路过的友军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给直接责任人警三旅旅长撤职处分,我因失察和负有领导责任受严重警告处分,作这样的处理我认为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但会议把全局失利的主要原因和责任都归咎于四纵,既没有分清是非,统一思想,又难以正确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会议认为造成全局被动的主要原因是四纵“抗击不力”。实事求是地说,我认为这种看法未免有失公允,也脱离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四纵原来的任务是在昭陵地区以“佯攻咸阳”态势牵制敌军。当敌援军裴昌会兵团逼进宝鸡时,前总急调四纵接替扶风杏林镇一线防务,当警三旅急行军到达指定地点时,即遭遇敌军的猛烈攻击,部队来不及部署就被冲散为几块。由于通讯联络不畅,又在平原开阔地带,敌人利用便利的交通和先进的运输工具,以十倍于我的大兵压境,不难设想以区区两个团加一个营的兵力,要抗击敌军11个半旅的攻击,能抗得住吗?!即使四纵两个团的兵力全拼上了,也无力挽救全局的被动。如果当时不轻易做出北上收复陇东的决定,暂时不打马步芳部,也不致于造成那样大的损失。 关于西府战役的经验教训,我能告诉后来者的只有一点:越是胜利的情况下,越是一帆风顺的时候,就越要谦虚谨慎。这个千百年来几乎人人熟知的道理,要真正做到是不容易的。 西府战役,其所以部队受到损失,没有完成预期的歼敌任务,也充分说明了骄兵必败的哲理。当胡宗南进攻边区时,我西北野战军以区区2.6万人的兵力,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挥下,牵着胡宗南23万人马的鼻子转。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宜川、瓦子街大捷又以空前的胜利,改变了西北战局的面貌,解放区军民一片欢腾,全国人民倍受鼓舞。正是在这种顺境下,西北野战军中却普遍滋长了骄傲情绪。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在宜瓦大捷第二天发给各战区和中工委的电报中就特别强调指出:“大胜之后干部极易发生骄傲,望谆谆告诫,以利逐步扩大胜利。”但这也未能使部队的骄傲情绪消除。本来我军在取得宜瓦战役胜利后,应该巩固黄龙地区被我占领的十余县,但前总决定立即攻打洛川,先后围攻40余天不克,进而又匆匆决定进行西府战役,这有失慎重。同时,前总在战役指导思想上也过于乐观,认为宝鸡守敌不多,敌人增援缓慢,夺取宝鸡可以建立麟游陇山根据地,东可拒敌西进,南可防敌逃跑。特别是对马步芳与胡宗南的关系,只看到他们之间的矛盾,忽视了他们之间反共反人民的一致性;对马步芳部队的战斗力估计不足,认识不够。对于上述问题,我曾根据自己多年与敌作战的经验教训,两次向前总提出建议。一次是1947年冬季整训时,我向彭总汇报了马步芳部队的战斗力、作战特点和应采取的对策。我说:“马步芳部队的战斗力要比胡宗南部队强。他的部队有三个特点,一是骑步配合很紧密,机动灵活行动快;二是官兵多为回民,每个连队配有一名阿訇,念经鼓动官兵顽强作战、敢于拼命;三是部队设有督战队,督战队权力很大,督促官兵只能前进,不准后退,否则就地正法。根据这三个特点,我们与马匪作战,不宜分散进攻,要集中兵力、集中火力,依托村庄、城镇和有利地形,死守抗击歼敌。建议前总要在队部中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彭总听后哈哈大笑,把我奚落一顿,说“马步芳部队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另一次是在宜瓦战役之后,前总召开会议讨论下一步军事行动计划,决定占领黄龙地区,攻打洛川县城。我提出洛川县城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自民国以来没有人打下过,应暂时放弃攻打。彭总当即质问我:“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我说:“我是个共产党员,又是洛川人,应该如实反映所知道的情况。”但这些意见前总都未能采纳。正是在这种骄傲轻敌思想的指导下,才做出了一系列的错误判断,并导致了西府战役的失利。 西府战役过去50多年了,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党史和军史的研究者,都对这次战役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令人敬佩的是,作为当时战役的最高指挥官的彭总,率先对这次战役进行了全方位的反思。他在当年8月所作的《春季攻势总结》中,对造成这次战役失利的原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他蒙受不白之冤的岁月里,呕心沥血成稿的《彭德怀自述》,把这次战役失利的原因深化为指导思想上的“过急求成”,“轻敌思想”;“战役配合有很大缺点”,以及缺乏战术侦察,敌情不明,通讯联络不畅等。他这种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史鉴今”的高度责任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他那坦荡博大的胸怀。虽然他曾在土基会议时极其严厉地批评了我,但正是他的这种博大胸怀和严格要求,使我终生都铭记他的教诲,并始终将他视为良师益友。 |
|
王世泰回忆录/王世泰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