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李鼎铭 > 全文图书 > 李鼎铭研究文集
|
李鼎铭先生哲学思想初探 |
李哲 |
|
|
李先生在延安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对中国古代哲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利用公余之暇,于1943年撰写了《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与民族传统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一文。1947年胡宗南军队进攻延安时,曾将此文和其他文稿窖藏于地下,不料后来被胡宗南军队掘焚一尽。李先生年老体弱,疲于转战,不幸于这年12月11日突患脑溢血逝世,致使该文副本未及本人最后校正。 为了深入研究李先生的哲学思想,本文拟就《概论》一文,围绕李先生哲学思想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李先生推崇马列主义,赞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延安,李先生认真攻读《资本论》、《列宁选集》等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经典著作,努力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他在《概论》中说:“我从中国古代哲学的观点来观察与探讨唯物论的马列主义,深信这种主义不但适合于中国的传统,而且适合于中国的国情,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途径。”他驳斥了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的谬论,并且对毛泽东同志“一贯创造性的马列主义思想”备加赞赏。 他在《概论》中又说:“我认为西欧哲学的最高结晶是唯物论,是马列主义,而中国哲学的最高结晶亦是唯物论体系,二者不但没有矛盾,而且是完全统一的。”他从先秦哲人的各种学说中发掘唯物主义的优秀哲学传统。例如,《易经》从人们生活经常接触的自然界中选取了八种东西作为说明世界上其他更多东西的根源。它根据8个基本的卦,产生出64卦和384爻。这种观物取象的观念是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长期经验积累、抽象概括的结果。又如,老子的天道观认为,“道”是物的自然法则,是永恒的物质世界的自然性,是万物的本质,是世界的物质基础——“气”及其变化法则的统一,是物质世界中不可破灭的必然性。 他在《概论》中还说:“我的认识是中国哲学与民族传统经过数千年来野心家的伪造,其中良莠相杂不分久矣,我们必须善于分辨良莠。尚论古哲必须抱客观态度与批判精神,从当时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辨其真伪。我们要善于纳其良而去其莠,纳其真而去其伪,纳其有用者而去其无用废物,纳其适用古代又适合现在者,而去其虽适合古代但不适用于现在者。经过这种客观研究和辨证,得出究竟什么是中国民族真正传统的最后结论。”他从先秦哲人的各种学说中发掘辩证法的优秀哲学传统。例如,《易经》提出了一套以自强不息为特点的重视主观能动性、贵有的辩证法。它认为万物在阴阳两势力的推动、矛盾中产生变化、发展的过程,是通过交感来实现的。它用“龙”的变化来说明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的共同规律。“潜龙勿用”意味着事物开始是隐蔽的,“见龙在田”意味着事物已经出现,“飞龙在天”意味着得到极大的成功,“亢龙有悔”意味着不知不觉中脱离了民众而成为个人英雄主义,“群龙无首”则意味着深入民众和民众站在一起。又如,老子认为,“道”的基本法则是:万物与一切现象,处于经常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万物与一切现象都转化为自身的对立物。他的辩证法尚柔、主静、贵无、守雌,看到了事物转化的规律。他说:“知白守黑,知雄守雌,知荣守辱。”就是常常不为人先,不肯在民众中露出头角来。 他在《概论》中说:“我认为中国古代的这种唯物哲学体系与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一脉相通和血肉相关的。”他从先秦哲人的各种学说中发掘群众观点的优秀传统。例如,《易经》讲“山地剥”、“地山谦”,就反映了民众要求平等、反对贫富贵贱之别的要求。它讲“天地否”,就是说必须要虚心和群众结合,才能否极泰来。这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他要求必须与群众站在一起,紧紧依靠群众,使群众的言论能够随时上达。又如,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教人遇事要以群众的意见为意见,事业成功,不要夸张,不要犯个人英雄主义。他热爱和平,厌恶战争,认为战争是对国家人民一种极残酷的行为。他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二)李先生主张马列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相结合。 他在《概论》中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倡明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中国能接受这种主义,并且能使这种主义与中国真正的历史传统结合起来,自然会经济发展,民族繁荣,这不仅是民族存亡的一个关键问题,而且将使我们民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中数一数二的新型强大国家。”又指出:“如果抛开中国民族传统,而言实行马列主义,就将会适得其反。我以为首先使马列主义中国化,然后中国才能马列主义化。因此我深信,如果以中国古代精深哲学的唯物论体系来解释与介绍马列主义,则马列主义就更能深入中国人心,更能得到中国人民的接受与信任,更能大大促进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及其学者们迅速统一思想和提高觉悟。那时任何人反对马列主义就是反对中国民族传统的行为,将为中国人民所不容。因此以中国哲学的唯物体系来介绍马列主义,乃是使马列主义中国化,使马列主义通过中国民族形式而得到真正实现的唯一武器。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及其一贯创造性的马列主义思想,正是掌握了这种规律的一个具体证明。因此我提出中国哲学体系与民族传统这一问题,就是为了以中国的哲学体系来更好地介绍马列主义及其进步学说,以达正确解决中国问题,这是我提出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的优秀传统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和群众观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有着相通的内在联系。因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可以而且应该通过中国优秀传统的形式来表达。 (三)李先生热爱共产党、向往社会主义,是一位坚决抗日的进步的爱国主义者。 李先生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期与中国共产党精诚合作共事,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他在《概论》中说:“我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古代真正哲学和民族传统的唯一继承者,它是有能力完成这一任务而且必须要完成它。” 李先生在边区政府任副主席的七年,是他的思想由民主主义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最关键时期。他在《概论》中说:“中国历史上固有之平等自由和群众观点的传统,并不是突然和奇异的东西,而是继承了中国原始共产主义的产物,发展下去就是将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前途。它不但是中国民族的传统,而且是中国社会主义的传统,它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固有源泉。”他认识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所以对社会主义是非常向往的。 在李先生的纪念碑上,镌刻着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题写的“爱国典范”四个大字。早在1925年,米脂的乡民就曾赠给他一块“造福桑梓”的巨匾。李先生爱国、民主、为民的一生表明,他是一个坚决抗日的进步的爱国主义者。他赞赏先秦的民主传统,坚决反对专制独裁的的传统。当时正处在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时期,蒋介石主张法西斯专制独裁统治,对大后方民主进步运动实行严酷迫害。李老先生针对此种情况,撰写了这篇以宣扬中华民族古代的平等自由、群众观点的论著,批判了专制独裁的大汉族主义的逆流,很有现实意义。他的爱国主义是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是进步的。他的思想不仅代表了革命阶级的利益,也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了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他在《概论》中说:“掘发整理并发扬中国古代真正哲学与民族传统的责任,应当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唯物论家和社会主义者的责任,即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我相信中国共产党及其同情者是能够勇敢担负以至出色完成这个历史责任的,因为我认为中国古代的这种唯物哲学体系与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一脉相通和血肉相关的。”李先生哲学思想的特点就是,推崇马克思主义,赞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张马列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相结合;热爱共产党,向往社会主义,是一种坚决抗日的进步的爱国主义思想。 (四)李先生哲学思想的重要现实意义。 对照李先生的哲学思想,可以激励我们去追求美好的正确的事物,认清并坚决反对那些丑恶的错误的东西,因而李先生的哲学思想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先生努力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他自己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走上革命道路的,并对陕甘宁边区的建设和争取全中国的最后解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疯狂攻击马克思主义,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我国哲学界也出现了一股否定列宁的物质定义的思潮,把辩证法说成是一种“主观思维模式”,鼓吹英雄史观、“新权威主义”、“精英论”、“新英雄史观”、“信息决定论”和“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等等。面对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伟大胜利,这些攻击和谬论是站不住脚的,比起先秦哲人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观的优秀传统,这些人的观点是大大地倒退了。那些专门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往往借口反“僵化”、“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售其奸,打着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来反对马克思主义。对此,我们应提起高度的警惕。 李先生主张马列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相结合,认为通过这种结合会促进经济发展、民族繁荣,而且将使我们民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中数一数二的新型强大国家。毛泽东思想正是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这种正确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并将进一步取得更大的成就。现在青年中流行一种“全盘西化”的思潮,完全否定了中国的优秀传统。这是完全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根本行不通的。我们要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思想指导下,搞好理论研究工作、宣传教育工作和各种经济建设工作,这样才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大成就。 李先生热爱共产党、向往社会主义,具有进步的爱国主义思想。抱着这种鲜明的政治态度,他从一个民主主义爱国者转变为一个社会主义者,并因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重大贡献而载入了史册。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配合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政策,疯狂反对共产党的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甚至造成了一些思想混乱。当前,青年中也存在着一股盲目崇拜西方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甚至不惜丢掉国格、人格。李先生作为一个党外人士,尚能沿着爱国、民主、为民的道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者,在他逝世前还对家人表达了要加入共产党的美好愿望。我们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怀抱的青年一代,怎能忘掉祖国解放的历史、放弃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呢?学习李先生的哲学思想可以使我们领悟到,只有跟着共产党干社会主义才是中国唯一光明的出路,才能真正振兴中华。 由于李先生生活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我国科学文化较落后的西北地区,缺乏必须参考的文献,尤其是近人最新的科研成果,加之当时的文字表述与现在有所不同,故其某些观点难免带有一些时代的特点和局限。本人对李先生哲学思想的初探很肤浅,作为对李先生哲学思想研究的开端,一定有许多不当之处,请读者多加批评指正。 (写于1990年12月11日) |
|
李鼎铭研究文集/李鼎铭研究专业委员会编写.—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