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李鼎铭 > 缅怀纪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怀念祖父李鼎铭
李雪亭 李雪林 李雪峰
    
  我们敬爱的祖父李鼎铭离开我们已经四十年了,但他的高风亮节,他对我们的谆谆教诲,至今深深地刻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他。
  祖父幼年家境贫寒,寄居其舅父家就读,并兼学中医。由于他刻苦钻研,成为当地知名的秀才。他知识渊博,1917年曾受聘于榆林中学任教。辛亥革命时,他拥护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身体力行,在社会上提倡放足、剪发、禁赌,破除迷信。我们几个婶娘“过门”后立即放了足,剪了发。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造成的国穷民困,他深恶痛绝,决意竭尽所能为民众办些实事。1913年他在米脂县临水寺亲自创办了县上第一所国民小学。1918年他回家乡米脂县桃镇,在当地群众支持下,创办了区立桃花峁初高级小学校并担任校长。他主张女子上学,允许贫寒子女少交或不交学费,并实行了半耕半读制度(即半日上学,半日在家种地劳动)。这所学校哺育出来的学生中,不少人参加了革命,有的还是我党的高级干部。
  祖父为人公正,热心公益,扶弱抑强。群众有事请他帮助,他从不推辞,乐于为大家排忧解难。他是颇享盛名的中医大夫,一面行医,一面为地方公益事业服务。1930年后,他在县城开业行医,为贫苦群众治病收费很少甚至不收费,他主持正义,不畏强暴。当地群众与陕北镇守使井岳秀部下一个专门敲诈老百姓的所谓剧团发生冲突,打死了该剧团的一名坏头目,反动军阀扬言要武力镇压。祖父挺身而出,站在群众一边,奔赴榆林找井岳秀交涉,终于使事态平息。邻村有一户占地上千垧的大地土,每年带着大队骡马到桃镇收租逼债,耀武扬威,祖父对此极抱不平,凭着群众的支持,与之据理力争,并且警告这个地主说:以后再不许这样行事!1930年祖父搬住米脂县城后,尽管经济拮据,但多次拒绝了杨家沟一家大地主要他去做总管家的邀请。他说:“宁叫肚里挨饥饿,不叫脸上抹灰尘,穷也要穷得有骨气。”群众称赞道:李先生一不贪财,二不要官,为人公正,刚直不阿。他在当地群众中有很高的声望。1925年,家乡群众为了感谢和表彰他的功德,给他赠送了“造福桑梓”的横匾,并刻有小字颂扬,悬挂在故居房檐下,至今这块匾还保存着。1934年,敌人利用他在当地群众中的威望,给他曾委任什么“区长”等职,企图镇压当地日趋活跃的革命活动。他一不图高官厚禄,二不图荣华富贵,而是利用这个“官职”之便,维护家乡群众的某些利益,仗义执言。据家乡老年人回忆,一次,敌人在家乡抓了几个贫苦农民,怀疑是共产党,扬言要杀害,并把他由县城请回来,要他签字画押,企图借刀杀人。他说,我是回来救人的,不是回来杀人的,愤然离去,敌人的阴谋没有得逞。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共产党为国家为民族争取独立与和平,为广大劳动人民谋求翻身解放的政治主张,对祖父的思想转变是个巨大的震动。他明确表示,坚决拥护共产党的团结合作、抗战救国的政治主张。1941年,在党的“三三制”统战政策下,祖父先后被选为米脂县参议会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员、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当时他虽年迈体衰,但精神焕发,充满信心,尽职尽力,与党合作亲密无间。他任职以来,广泛联系团结了一批有声望有影响的开明绅士和各方面人士,为发展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许多有益工作。特别是我抗日根据地正处在最艰苦困难时候,他急党之所急,想党之所想,怀着高度的爱国热情,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意见,党中央和毛主席极为重视,采纳了他的建议,并给予高度评价。他还特别关心军政、军民关系,号召群众积极做好支前和拥军优属工作。他还在繁忙的政务工作中,不顾年老体弱,挤出时间继续诊治疾病,救死扶伤。毛主席在长征中患得关节痛时而复发,就是他给治好的。1947年3月,在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他与群众同甘共苦,一面坚持工作,一面给群众治病。转移到黄河边碛口镇住了月余,因为长途跋涉,这时他的身体已十分虚弱,耳朵还时而流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热心为群众治病。一位农民腿痛拄着双拐前来求治,他给吃了几剂中药就好了。这位农民感动得声泪俱下,说:“你真是我的救病恩人。”总之,他在任职期间,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对革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祖父对我们要求十分严格,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处处给我们做出榜样。他经常谆谆教导我们,没有文化知识,就没有前途,一再告诫我们要好好学习。因此,我们都得到了学习机会。旧社会尽管我们家境贫寒,但是再困难也要设法让家里人上学。在延安,每逢节假日,我们去看望祖父时,他总是先问我们学习的情况,还一再叮咛,一定不能以干部子弟自居,要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对我们的毛病,他从不护短,而是严加教管。1947年8月下旬,雪亭由延安撤退出来,行军途中,党中央决定把延安中学的一半师生编入随军野战医院,为战争服务。雪亭被分配到医院搞财务工作。部队转移到距离瓦窑堡十多里只有几户人家一个小村庄的路上,碰见了跟随祖父的管理员何海旺同志。老何带着雪亭来到祖父的窑洞,祖父正盘腿坐在炕上准备吃饭,他见了雪亭十分欣喜,亲热地摸摸雪亭的头,招呼雪亭吃饭,一边吃,一边对雪亭说:“快吃,吃饱了好赶队伍。”又说:“这下离开家了,要锻炼自己,打仗行军苦得很,思想要有准备克服困难,人贵有志,志贵在恒,一定要有志气,有恒心。要依靠组织,听领导的话,向其他同志学习,互相帮助。有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指挥,革命一定能胜利……”这次见面前后大约只有十多分钟的时间,想不到竟是他对我们的最后一次教导。
  祖父生前的夙愿,希望国家兴旺,人民安居乐业。今天,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十三大精神鼓舞下,我国正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稳步前进。这个大好形势,安眠在九泉之下的祖父也会欣喜的。
  

李鼎铭研究文集/李鼎铭研究专业委员会编写.—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