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林伯渠 > 全文图书 > 怀念林伯渠同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林老教我办工厂
吴生秀

  我和林老第一次接触是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当时,外国的兰道尔代表国际救济总署给了陕甘宁边区九千多法币,说是救济难民的,要办些工厂,收容难民。刘景范同志跟我谈了这事后,我感到难办,很发愁,但还得服从。我到西安去买机器,住在七贤庄四号院,向林老汇报了我的思想。林老联系时局谈了办工厂的意义,反复给我谈这笔款子如何用,说:“不要抗日抗日,抗得没有经济基础了。这笔钱办工厂,既救济难民,又要发展边区生产。国际上给我们这笔钱更要注意。全国各地来的难民我们都要收。抗日没有经济基础不行。”鼓励我一定要利用这笔款子办好工厂,发展生产,壮大边区的经济基础。这样,我才有了办工厂的信心。后来办起了难民棉织厂、毛织厂、农具厂、制药厂。此外,林老还叫我办肥皂厂和造纸厂,不挂“难民”二字,要招收当地工人,通过办厂培养陕甘宁的工人。根据林老指示,我们还找了一些缝纫机,招收了工人。
  工厂办起来以后,究竟怎样关心、培养和管理工人,这对我来说,都是新问题,但由于有林老的教育和鼓励,我还是敢学的。有一次我汇报说,陕甘宁边区干部不愿到工厂去,怕工人不好管。林老问我怎么办?我说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部队。怎么怕工人?不懂怕什么,学。林老说应该这样。并与高自立、刘景范等同志决定叫我当难民工厂厂长。同时从抗大调来一些干部,充实了工厂的管理力量。武汉失守后,从外面来了十几个工人,带着一些机器到延安。林老三番五次和我讲,外地工人和本地工人要区别对待,对外地工人要优厚一些,使他们乐意在这里干。有一次,林老去工厂参观,问到工人生活问题,工人反映吃的很好,就是有人愿唱、愿演剧而没个礼堂。于是,林老亲自批准给难民工厂建个大礼堂,既开会又演戏,工人很高兴。但是有人反映,说工厂怎么还建礼堂。我给林老汇报,林老说,你就说是我批的,工厂的工人和军人不同,一天到晚在厂房里和机器打交道,娱乐问题应该解决。在林老的关怀下,工厂的条件不断改善。后来,国民党记者来延安参观工厂,故意挑刺儿,说我们礼拜天不给工人工资。实际上是三十天工资按二十五天算。一个人一个月四十五斤小米、一斤油、一斤盐、一天一斤菜,三十斤炭;一年几条肥皂,还有毛巾,两三件衬衣,棉衣两三年一套,被子平均三四年一床,这叫“义恤制”。我们按林老的指点,在各方面关心、培养工人,使工人都安心做工,积极学习技术,促进了生产。
  林老特别教育我们工厂要注意搞好经济核算,讲究产品质量。他从外边写信寄来织毯子图案,毛毯要酸性染料,边区搞不到,我们就用黑兰根代替。资金周转不过来,林老说允许你卖百分之五的布。林老还要朱老总订五万床毛毯,结果在订合同的时候,没有把沿边边的线考虑进去,人家说赔了本,反映给林老和朱老总。林老对我说,你工厂一定要搞好经济核算,同时也要讲究质量,要为使用产品的人着想;人家既然反映,想必有点问题。当时朱老总也找我说,军队订你们的毯子不能叫你们赔本,听说你们没想到边线,合同上没订,我叫后勤部加上,钱照给。下边人家有意见,不能给军队背上。我们按林老和朱老总的要求,很快处理好了这件事。
  由于林老的指导和督促,经多方努力,工厂终于织出了呢子、毯子。织出呢子、毯子后,林老叫给外交人员每人一套,后来科长以上每人一套。周总理去重庆,带了一些毯子,几十块羊皮,因为天气不好,飞机要减轻负荷都丢了。后来兰道尔对国民党说,给你们的钱比他们多几倍,你们什么都干不出,陕甘宁边区的产品不错,有呢子、毯子、皮坎肩。这说明我们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国际上的赞许!
  为了把工厂办得更好,林老后来又指示我们给民政厅、组织部讲,抽调当地当过县长或是科长的到工厂当干部,叫盐池的金体元、米脂的艾秉勤来办工厂。注意当地实业家,把他们用起来。我们按照林老的指示做了,使工厂愈办愈好,保证了陕甘宁边区的供应。
  

怀念林伯渠同志/中共临澧县委.—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