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林伯渠 > 个人著述
|
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报告* |
林伯渠 |
|
|
(1949年9月22日) (一)新政治协商会议发起经过 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进攻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曾根据中国共产党及毛泽东主席多年来的一贯主张,发表宣言,其中说“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571)同年12月,毛主席在他对中共中央会议的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重申这个人民解放军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并且清晰地指出了革命必须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及其必然胜利的前途,申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广泛民族统一战线的范围和政策。毛主席的这个报告,使中国的民族统一战线获得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为后来各党派响应中共五一口号(569)奠定了基础。 自从人民解放战争转入进攻以后,国内形势起了迅速的变化。一方面,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节节溃败,政治经济日益破产;其他方面,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胜利,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成功,以及国民党统治区群众运动的昂扬,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配合着这一形势,中共中央于1948年5月1日口号中,号召“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和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奋斗。”同时,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中共中央这个号召提出之后,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国外华侨热烈的响应和赞成。 (二)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成立经过 从1948年8月开始,代表各民主党派和各民主阶层的人士,从全国各地以及海外陆续来到解放区,以便和中共人士共同进行新政治协商会议(572)(以下简称新政协)的筹备事宜。同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的代表和已到达哈尔滨的民主人士,对于成立新政协筹备会及新政协的性质、任务等问题,获得了共同的协议。 关于新政协筹备会的决定:一、由中共及赞成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的各主要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共计23个单位的代表组成;二、新政协筹备会的任务为:负责邀请参加新政协的各方代表人物;负责起草新政协的文件;负责召开新政协的正式会议;三、筹备会组织条例推中共起草,经各方同意后,俟筹备会集会时正式通过。 关于新政协的性质及任务等问题的决定:一、新政协参加范围,由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压迫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人士的代表人物组成,南京反动政府系统下的一切反动党派及反动分子必须排除,不许参加;二、新政协举行的时间定在1949年,具体时间及地点由筹备会决定;三、新政协应讨论和实现的问题有二:一是共同纲领的制定,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11月25日协议完成之后,国内形势已起了新的根本变化。继1948年秋季攻势的大捷,特别是东北的完全解放,人民解放军又获得了淮海战役的决定性的大胜利。国民党主力在长江以北被完全消灭,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后胜利,谁都不能不承认只是时间问题了。这一个空前胜利的形势,迫切地要求我们“将革命进行到底”,就是要“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将自己头上的封建的压迫和官僚资本(即中国的垄断资本)的压迫一起掀掉,并由此造成统一的民主的和平局面,造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先决条件,造成由人剥削人的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可能性。”(573)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并且为了击破美帝国主义的卵翼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和平攻势,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发表了1949年1月14日的《关于时局的声明》(574)提出八项条件。对于这些号召,已经到解放区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立即发表声明,表示彻底支持(见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等55人《对时局的意见》(575)),解放区以外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也有同样的表示。大家一致承认,中共的号召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政治基础。这样,就使得新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有了进一步的保证。 1949年的头半年,英勇的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北平、天津、汉口、南京、上海、太原等全国有数的中心大城市,国民党反动派基本上可以说已被打倒,剩下来的只是消灭反动残余的问题。在另一方面,统一全国之后,如何用最大力量来恢复和发展人民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及巩固国防的问题,被提上了日程。为了担负这两大任务,就必须迅速完成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尽早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奋斗。 在这样坚固团结的政治基础上,在时机上已完全成熟的条件之下,经各方协商之后,新政协筹备会于6月15日在北平宣告正式成立。 (三)三个月来筹备工作概况 新政协筹备会成立会,亦即第一次全体会议,一共进行了5天,出席的计有新政协原提议人中国共产党和赞成中共此项主张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国外华侨代表人物等,一共是23个单位,134人。会议的整个过程,充分显示出和谐团结的气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在第一天的开幕典礼上,毛主席(109)、朱总司令(367)及李济深(576)、沈钧儒(182)、郭沫若(560)、陈叔通(577)、陈嘉庚(578)诸先生都分别发表了演讲。 这次成立会全体一致通过了“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并根据这个条例选出了毛泽东、朱德、李济深等21人组成常务委员会,负责办理经常工作;常委会又推出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李维汉(579)为秘书长。在8月下旬,李维汉跌伤,由林伯渠代理。 为了迅速完成召开新政协及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各项必要准备工作,筹备会议决定在常务委员会领导之下设立6个小组,分别完成下列各项任务,即:一、拟定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二、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条例;三、起草共同纲领;四、拟定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方案;五、起草宣言;六、拟定国旗、国徽及国歌方案。 在成立会闭幕之前,第一小组很迅速地完成任务,拟定了“关于参加新政协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的文件,决定参加新政协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为:党派代表14个单位,142人;区域代表9个单位,102人;军队代表6个单位,60人;团体代表16个单位,206人;此外,另设一特别邀请单位,其代表资格、名额与人选由常务会另行协议。这个“规定”当即获得成立会全体大会的通过。由这个“规定”的内容,可以看出其代表性的广泛。这样一个虽然不是普选的、然而却是具有十分广大的代表性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事实上具有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筹备会成立会于6月19日闭幕。一切筹备的工作继续由常务委员会和上述6个小组分别担负起来。筹备工作的重心是放在三方面上的:其一是拟定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种文件;其二是推动并促成全国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新闻等人民团体的筹备工作,并协助了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成立;其三是根据筹备会首次全体会议所通过的《关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协商各单位的代表名单。 经过将近3个月的紧张工作,上述3项工作都已于9月上旬次第完成。各项文件在定稿以前,均经常委会和起草的各个小组,以及在北平的筹备代表和陆续到达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们,反复研究,缜密商讨。于是,常委会即于9月17日召开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这一次会议中,审议并基本通过下列各项文件: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草案;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至于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的草案及拟定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建议案等两项工作,则因尚未完成,会议决定把这两项任务移交给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并由原来负责该两项工作的两个小组,向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提出报告;这一次会议又批准了筹备会常委会关于筹备工作的报告。 (四)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名单”的决定的经过 对于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与名单的问题,筹备会是用非常慎重、非常严肃的态度来处理和拟定的。时常为了某一个代表的适当与否而函电往返,斟酌再四,费时达数周之久。代表名单产生之后,又经过筹备会反复协商,郑重研究。这样一共花了近3个月的工夫,才确定了今天这张662位代表的名单,可以说是整个筹备工作中最繁重的工作之一。 在协商并确定这个名单的时候,筹备会首先注意的就是政治上的严肃性。“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开宗明义第一条就说:“新政治协商会议为全中国拥护新民主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及同意动员一切人民民主力量,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解放区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及无党派和各界民主人士的代表人物所组成,国民党反动政府系统下的一切反动党派及反动分子不容许参加。”这是一个很明确、严肃的选择标准,必须严格遵守它,然后才能不负全国人民的期望和信托,才能真正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这一点是筹备会在协商名单时所时刻记住的。 根据上述原则,筹备会所拟定的名单分为5类,除前项所述4类共45个单位,代表510人,候补代表77人外,第5类为特别邀请代表,经筹备会常委会与各方面协商定为75人。这5大部分一共662人。人民政协有了这样广泛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区域、人民解放军、国内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人物,的确可以说是代表性最完备的一张名单,的确可以说是表示了全国人民力量的大团结。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汇刊刊印。 *这是作者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
林伯渠文集/林伯渠.—北京:华艺出版社,199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