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曹力如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在陕甘宁边区专员联席会议上的发言
曹力如

  (1945年7月5日)
  下去的公文太多,特别是在1944年,下去的公文多的吃不消。在前年的下半年、去年的上半年表格很多,文字的东西太多。我们下边的区乡甚至是县上干部文化程度不高,多是小学程度。所以我感到文字的东西有些多。但是人却下去的少,下边有好多问题没有解决,我觉得负责人下去有好处的。我在1943年到子长县去了一回,上边的负责同志去可以解决问题。例如下边那时的生活的确很困难,他们招待我吃甜面条,没有菜。谈到他们的生产,他们把全县的斗用20石粮食就包给商人,全县有四五个集市,计算上能收100石粮的。我说他们把这个收回来,他们说收回来恐怕对政府威信有影响。后来以专署的名义收回来了,结果一年收了200多石粮。负责人下去能解决问题,如果普通干部下去,这事就办不了,看到一些现象可以解决一些问题。1943年我去布置春耕,要改良农作法,要多上粪。在当时子长东二区、东三区死羊很多,老百姓把死了的羊丢在沟里也不埋,我就找老百姓问,为什么不把它埋地里当作肥料呢?丢在山沟河边很不卫生。
  清洁卫生在延安市还差不多,其他各县镇是很差的。我经过陇东环县的时候,见虎洞川的人民也有粮食了,过去旧社会一颗粮食也没有,是土匪最多的地方。过去这个地方落后,十二三岁的姑娘没有裤子穿,现在没有这种现象了。我只见有四五岁的一个女孩子不穿裤子还是有的,老百姓丰衣足食了,但是他们极不讲究卫生。不光是环县,其他的地方也是一样的。本来他们是有力量把房子弄干净的,但他不那样,像甘泉的一些窑洞都是里边发黑亮的,窗子的破处塞一些草,墙也不泥,塌了也不管。边区外的人来时,也不清楚本质的,他是不会相信我们是丰衣足食的。我的意思是负责人下去可以了解下边的情况,同时能解决问题。我们常下去的人习惯成自然了,也不感到什么。常不下去的人可以看出问题。特别是负责同志下去发现问题,能马上解决。过去有巡视制度,巡视员或负责的同志可以下去解决问题,了解情况,也可以鼓励下边工作的同志,帮助他们。
  第二个问题上来的东西,我觉得太少,有些是专署反映的太少。比如教育工作报告,各县有些东西是送到专署了。我们那里再就没有往上送。这样是对上来的东西有妨碍。上来的东西我感到是写成绩的多,讲错误缺点的少。粮食收成是口报的不好(杨步浩他的麦子的收成是每亩5斗,别人的就是2斗,平均起有2斗以上,我昨天说平均1斗5升那是根据各县报告确实的数目)。下边收成报的少一些,报灾报的大一些,这看出我们是有错误,总之是报告的少。如南泥湾的区长犯法没有向我报告,经过区政府的农场报告才知道。这些缺点和错误我们没有发觉,他们就不报,他们就报成绩大一点,缺点就报告的少(但是有些成绩也有写不出来的)。特别是有些他哄人,他们有点本位主义,总希望他们那里负担少一些,报告照例是形式主义。总结报告民、财、教、建一大本,今年是这样,明年还是这样,搞不出什么新东西来。写上来也没有什么作用,真正的缺点错误没有写,需要改正的写得少。还有像谢老讲的那样,专署的流动干部很多,平时我们不和他们谈,而忙时派人下去调查,这是我们很大的缺点。从下边上来的人,要谈什么材料是最好的机会,最近感到这是很大的缺点。对于下边上来的人,过去顶多是科长谈一次话或是科员谈,就送到民政厅了,或送去学习。他们连专员也没见,于是情绪不好。我们给他谈一下,我们可以了解下边的情况,而且给他们一个鼓励。
  开会,我也觉得多,平均起来一天有两个会议,时间多花费在开会上,在专署一天有一个汇报会,每天生产锄草回来又搞,一天差不多都是会(林主席:这是事实,在富县一个科长谈那里一月平均四五十个会议)。专署本身有政务会,党员还要参加地委的会、临时座谈会,还要参加市政府的会议,所以我感到会议太多。会议的方式,坐在那里有一两个人讲话,结果一搞就是三四个钟头,参加会的人讲话很少,有些同志了解的情况也就少。好多问题装在自己的脑子里,就又走了。
  关于民治:(谢老讲“民治我们做得差,但基本上是民治的。”)我在东关见一个老百姓和教导连的一个战士争吵,老百姓要拉他到专署去讲道理,那战士要到卫戍司令部去讲道理。结果又来了一个者百姓,两个人把那个战士要拉到专署去讲道理。老百姓敢告干部的不对,这就是民治精神,基本上是民治了,但民治的还不够。有些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林主席说:这个是作风问题,比如强迫命令不好和民治问题有分别,老百姓是知道他有权力的)。
  再一个关于专署这一级的政府,到底怎么办?这确实值得考虑。假定现在是代表机关,那人就少,要加多或人事要加强。如果是监察机关,那人就多。事实上现在忙得很,例如这几天到甘泉、南泥湾、富县光科长就去了两人,经常不在。有流动干部十几二十人,有时也派他们下去跑。还有好多的事没有做好。比如南边打起来了,我们就要办兵站,经常在机关至少要有两个科长,一个是搞干部的,一个搞其他如司法等等,还要相当强的干部。所以这要考虑看是什么性质,研究一下,如果是代表机关,那就要加强质量或增加人数。
  

曹力如/熊美杰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9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