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张德生 > 其他资料
|
学习张德生同志的革命精神 |
汪 锋 |
|
|
中国共产党优秀的党员、受人民群众爱戴的干部张德生同志,不幸于1965年3月4日逝世了。噩耗传来,十分沉痛。 我和德生同志是1933年认识的。当时中共陕西省委负责人之一杜衡叛变,陕西党组织遭到敌人很大破坏,中共甘宁青特委负责人亦相继被捕(中共甘宁青特委属中共陕西省委领导)。德生同志离开了兰州到达汉中,我们在傅剑寒同志家里接上了组织关系。德生同志从此就在那里坚持工作,积极恢复党组织。当时国民党统治地区,普遍笼罩着白色恐怖,党在陕西地区的工作环境尤其困难:第一、和上级党组织失掉了联系,得不到党的指示;第二、受到叛徒跟踪破坏的威胁,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第三、经济十分困难,到冬天,许多同志还穿着单衣,过着最低的生活。但德生同志到了那里,首先考虑的却是坚持党的工作,积极想办法恢复党组织。他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34年,党派他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去工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我们又在中共关中特委见了面。1936年双十二事变之后,我们又一起在中共陕西省委工作。30多年来,由于工作关系,我们接触比较多。在和德生同志一起工作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具有坚定不移的无产阶级立场,顽强不屈的革命斗争意志。在对敌斗争中,不论在法庭上或在战场上,都是勇敢而坚定的,从来没有表现悲观或消极。在党内斗争中,他始终如一地忠于毛泽东思想,维护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和统一领导,同各种反党机会主义、地方主义和山头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具有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他对党无限忠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忠心耿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去年9月下旬,我去陇东,路过西安,专往探视。当时他的病已经很严重,医生限制会客,谈话最多不能超过1小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在考虑党的工作和西北地区的建设事业。我去看他,他要我和他多谈一会,一谈就谈了近3个小时。他对工作谈了许多重要意见,他说他还总结了最近几年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直到病危,他仍然念念不忘党的工作,并且把同志们提出的工作上的一些意见,都向有关同志交代得一清二楚。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荣的一生。这种革命精神和革命作风,值得西北地区全体共产党员和干部认真学习。 德生同志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对待工作严肃认真,一言一行,力求准确、切实。他的组织观念很强,对组织、对上级非常尊重。党不论分配他做什么工作,都是积极的去完成。生活艰苦朴素,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在长期接触中,从来没有听到他谈个人什么问题。毛主席说,一个人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就是一个高尚的人,就是一个纯粹的人。德生同志在这方面,充分地表现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本色。 德生同志善于联系群众和团结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关心群众的生活疾苦。他喜欢接近工人和农民。同志们出差回来,他总是要问劳动人民对我们工作有什么意见。他具有高度的民主精神,有事不但能和周围同志商量,而且善于倾听各种不同意见,经常进行自我批评。他对待同志充满了无产阶级的感情,既严肃又认真,在政治上、思想上要求严,完全按照党的原则办事,不姑息迁就。对犯了错误的同志,在严肃批评的同时,总是坚持组织处理从宽的原则,给同志以改正错误的机会。凡是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工作愉快,心情舒畅。 德生同志对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党的政策抓得很紧,不但自己认真钻研,而且喜欢同志们一起进行讨论。1949年,他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甘肃是个多民族地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异常严重,政治情况又十分复杂。他在甘肃工作期间,非常注意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经常调查研究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因而正确地贯彻了党的民族政策。工作中发生了问题,总是严肃认真地从执行政策方面进行检查,随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1952年,流窜在甘肃南部的蒋介石、马步芳残匪,企图煽动少数民族叛变,藉以长期蟠踞。为了揭露敌人的阴谋,德生同志曾亲自到甘肃进行调查研究。由于德生同志经常督促检查,各级党组织认真执行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组织大批干部做了大量发动群众的工作,使少数民族群众对党的民族政策有了进一步了解,因而很快使残匪陷于孤立,配合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消灭了这股残匪。 德生同志和我们永别了,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损失。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德生同志的遗志,认真学习他数十年如一日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团结一致,把西北地区的工作做得更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德生同志永垂不朽!(3月9日于兰州) *本文原载1965年3月18日《陕西日报》。 |
|
张德生/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