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徐向前 > 全文图书 > 徐向前画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二章 立志从军 东江游击战
江英






  1928年1月,红四师来到了海丰县城,与红二师会合。
  海丰,是东江人民心中的红都。1924年至1927年,彭湃先后在海丰发动和领导过多次农民斗争和起义。海丰的苏维埃政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诞生最早的一个革命政权。
  部队抵达海丰县城,眼前是一派革命景象。到处红旗招展,墙壁上写着“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土地革命”的标语口号。群众听说部队是从广州过来的红军,热情万分,家家让房子,烧水做饭。虽然语言不通,但人们打着手势表示对红军的热爱,像久别的亲人一样。
  在海丰城里的红场上,举行了几万人的群众大会,欢迎红四师。特委书记彭湃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当讲到广州起义失败时,他把手一挥说:“这算不了什么!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畏困难,失败了再干,跌倒了爬起来,革命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红四师与红二师会合,增强了革命力量。四乡的农民武装趁机发展,反动的“白旗会”纷纷卷起了白旗。东江特委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开展游击战争,“迅速扩大红区”。红二师向紫金、五华发展,红四师向惠来、普宁方面发展,以控制东江一大片地区。
  徐向前和红四师随即东下。两个多月中,经过大小战斗20余次,占陆丰,攻果陇和尚察、葵潭,接着又攻下惠来城。与此同时,红二师也在北线打下了一些据点。海、陆、惠、紫和普宁等10个县境内的反动武装和民团被打得纷纷溃逃。
  国民党反动派震惊了,即调集兵力与各县民团武装,共几万兵力,分三路对东江“围剿”。东江特委发布《反围剿告东江同胞书》,号召红军和赤卫队“同敌人决一死战”。
  这时,红军两个师,总兵力仅有两千多人。经过几个月的征战,部队已疲惫不堪。天气渐冷,徐向前还穿着一条单裤。负责管军需的女干部彭镜秋,看见他没有一条换洗的裤子,就向女友动员,要大家献出一条多余的裤子。可是徐参谋长身材高大,怎么能穿这样的裤子呢?彭镜秋找了一块黑布要给徐向前做条裤子,徐向前也没同意。
  在一次和民团的遭遇战中,徐向前腿部受了伤。后来,部队转移到普宁县城附近的三坑村。这里山峦起伏,是一块便于隐蔽的地方。敌人来了,山上山下与其周旋;敌人退了,找个地方休息几天。
  不久,彭湃和特委的领导人也来到三坑。当时敌强我弱,部队从平原转移到山区才能有效保存力量。但特委不同意,还提出了“反对上山主义”的口号,非要把部队拉下山去同敌人硬拼不可。徐向前说这样干要吃亏的,不能去。彭湃生气了,自己带头往山下冲。徐向前见说不服他,只好带上些人跟着去保护他,并把他接进山。
  敌人的围攻一天天紧迫,红军的处境一天天困难。1928年5月,东江特委在大南山的一个村庄,召开了有红二师、红四师领导干部出席的联席会议。彭湃、董朗、叶镛、徐向前、袁国平、颜昌颐等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当前的局势与行动方向。有的领导人盲目主张“迎接革命高潮”,“进行反攻”。徐向前认为,这是脱离实际的,死打硬拼、攻城夺镇不是好办法。他提出:把尚存的1000多人的部队收拢起来,打到粤赣边去,那边回旋的余地大,便于机动游击。然而他的意见被否定了。东江特委有的领导人说:向北民团很多,过不去,打不开,还是靠近海丰,那里群众条件好,还是打回海丰去。于是,红军又再次西进,返回到海丰县境。
  这时,海丰城内有一个团的敌人。红军攻城失败,又退回山区。国民党军进山追剿,见人就杀,见房就烧。红四师被困在深山,叶镛师长被俘牺牲。
  徐向前继任师长,带领着400多人的队伍,在山林中与敌人周旋。他们改变了斗争方式,不和敌人硬拼,不去攻城夺镇,依靠山区坚持游击战。面对红军的游击战,敌军采取“扫平千里赤地”的方法,把靠近山区的木桩一个个化为灰烬。仅海丰、陆丰、惠来、紫金4县,就有1.8万百姓被屠杀。
  广东省委十分关怀海陆丰红军的斗争。1928年7月,省委先后两次致信东江特委,指示红军进行休整,并指令分散在惠来、普宁地区的红军小部队向海陆丰的大部队靠拢。广东省委常委陈郁以巡视员的身份来到东江地区了解情况。在莲花山一个草棚里,陈郁找到了徐向前的指挥部。徐向前第一次听到陈郁说“现今革命处于低潮”。
  1929年1月,广东省委决定,红四师所剩人员分批分散撤出海陆丰。徐向前最后一批撤出。他们沿着省委布置的转移路线,从海丰出发,经惠州抵达九龙。
  在九龙,徐向前看到了中共中央印发的“六大”文件,并且有机会静下心来对东江游击战争进行认真的思考。“六大”文件是铅印的,用《牡丹亭》之类的小说封面伪装着。文件中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民主革命的十大纲领,关于当时革命处于低潮时期的论断,关于既要反对右倾投降主义又要反对“左”倾盲动主义的问题,关于建立工农红军和发展根据地任务等论述,使徐向前深受启发。联系到大革命失败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他进一步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军事斗争离不开正确政治路线和策略的指导,否则将一事无成。
  后来,徐向前总结了东江游击战争的经验教训,认为,当时在对形势估计上,只看到海陆丰地区的局部“高潮”,忽略了全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总特点,因而对军阀势力的联合进攻及斗争的艰巨性、长期性缺乏应有的准备;在革命道路问题上,未树立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反对所谓“上山主义”;在军队建设上,没有正确解决主力红军与地方武装的关系,缺乏对游击战核心力量——主力部队建设;在游击战的战术上,不懂得避强击弱,而是搞拼命主义;在这种情况下,武装斗争受到挫折就成为必然的了。他写道:“总之,那个时候我们党还缺乏武装斗争经验,出现这些问题并不奇怪。”“从中,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思想,是多么正确和伟大。”
  

徐向前元帅画传/江英编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