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徐向前 > 全文图书 > 徐向前画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三章 苏区风云 “巴山来了徐向前”
江英




  红四方面军越过大巴山后,直下通江县城。接着,兵分三路展开,一月之内,连战皆捷,歼敌3个团,溃敌8个团,占据通江、南江、巴中3座县城及周围大片地区。
  通江县城三面临山,一面傍水,约千余户人家。方面军总部和西北军委机关设在城里的一座孔庙和一座天主教堂里。
  红军入川前,四川全省分别为刘文辉、刘湘、田颂尧、邓锡侯、杨森、李家钰、罗泽洲、刘存厚等军阀分割控制,连年混战。蒋介石的中央军鞭长莫及,只得容忍所谓“川人治川”,军阀割据。1932年底,军阀刘湘、刘文辉展开争夺成都的大混战,全省大小军阀多被卷入。红军一举进据通南巴,就是利用了这个有利时机。为了麻痹和分化敌军,红军入川后,致信各路军阀,说明红军只是“借路”,不拟久留。若对方以武力相加,必将遭到迎头痛击。
  通南巴地区,位于川陕边,层峦叠嶂,林木参天,土地肥沃,地势险峻,进可攻,退可守。川北人民在军阀的残酷统治下,长年挣扎在饥寒交迫、水深火热的境况中。一首民谣说:“军阀梳子梳,豪绅篦子篦,甲长牌头刀子剃,收款委员来剥皮。”贩卖鸦片烟,是四川军阀的生财之道,军阀令农民将大片良田变为烟田。一座千余户人口的通江县城,竟有上百户人家以开大烟馆为业。川北成了兵匪为患、烟毒遍地的人间地狱。川北军阀田颂尧,从未和红军较量过。他认为乘虚而入的红军不过是些东流西窜的“残匪”。追击红军的胡宗南、刘茂恩等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要从陕南入川“进剿”,田颂尧拒绝他们进来。他的如意算盘是,待成都之战取胜后,再班师“回剿”。徐向前后来回忆说:假定那时没有四川军阀混战的局面,我军入川,他们就会一致对付我们,红军处境就困难得多嘛!假定那时四川军阀和蒋介石之间没有矛盾,蒋介石就可以从汉中调部队过来,两边一压,我们不仅很难进川,就是进去了也不容易站稳脚跟。
  红四方面军总部在通江县城,徐向前和前线指挥部住巴中。部队经过两个月的艰苦转战,有了落脚地,有了粮食吃,有了衣服穿,面貌焕然一新。红四方面军决定,抓紧时机,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建立以通南巴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并充分做好迎击敌人进攻的准备工作。
  红军要立足生根,关键在于发动群众。徐向前和陈昌浩要求各部队组成工作队,分片包干,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各级红色政权和群众组织。政治机关印发了党的“六大”通过的《中国革命十大纲领》和鄂豫皖时期《怎样分配土地》的小册子,作为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成分的政策依据。1932年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抵达通江县两河口,建立了红军入川的第一个工农政权。徐向前在一次干部会上说:“天下穷人是一家,群众对你有了‘一家人’的感情,才能相信你的宣传,跟你闹革命,否则,雷打他也不会动弹的。”红军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群众欢天喜地,一片欢腾。
  1933年2月中旬,在通江县城召开了川陕地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大会宣布以《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为根本大法,通过了《川陕省苏维埃临时组织法大纲》,正式成立了省工农民主政府,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机构。赤卫队、儿童团、宣传队、俱乐部、洗衣队、缝纫队、运输队、代耕队、耕牛农具合作社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根据军事斗争需要,建立了造币厂、兵工厂、子弹厂、炸弹厂、斗笠厂、被服厂、织布厂、制药厂、盐厂等工厂。红军的粮食、兵员、服装、运输等问题,都较好地得到解决。广大妇女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红四方面军组建了妇女独立营,后改编为独立团,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唯一正规妇女武装队伍。通南巴人民的一首山歌中唱道:
  红军同志来这方,夺回了地夺回了田。
  半夜三更出太阳,夺回了房产夺回了权。
  这场喜事是谁办?巴山来了徐向前。
  川北的土匪聚集在高山密林间,打家劫舍,群众恨之入骨,叫他们“棒老二”。红军入川后他们与恶霸地主、散兵游勇狼狈为奸,经常偷袭红军,残害革命群众。徐向前、陈昌浩采取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方针,令各部队剿灭土匪,解散会道门组织,一批土匪和会道门头目、骨干,被活捉公审。两河口有个曲江洞,里面有两百多名土匪。红军给土匪头目写了信,向他们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最后把这伙土匪调出洞子,经短期训练后,少数留在红军,大部分释放回家。
  为了分化敌人,红军总部以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的名义致书刘湘、杨森、刘存厚等人,提出互不侵犯。红军总部还派人去陕南与孙蔚如谈判,双方达成互不侵犯默约。
  

徐向前元帅画传/江英编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