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徐向前 > 全文图书 > 徐向前画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四章 抗日烽火 在反“九路围攻”中
江英





  1938年4月,日军调动十多个联队3万多人,分九路向晋冀豫根据地实施围攻,企图用“分进合击”的手段,将八路军主力消灭在辽县、榆社、武乡地区。徐向前在缴获的日军官兵的信件中发现这一情况。信件中除了说日军碰到了“中国特有的游击战,那就是前进五里又倒退五里的战斗”外,还写道日军“四月上旬又有大攻击”。以后得到的情报就越来越清楚了。
  4月6日,一二九师在西井召开团以上干部座谈会,讨论对付大围攻的对策。徐向前就刘伯承讲的向外游击、先发制敌的意见,作了补充:集中主力,隐蔽待机,击敌一路,首先消灭从武安、涉县西来之敌;以一部兵力与地方武装结合,发动群众,空舍清野,破坏交通线,多方游击和袭扰各路敌人;机动作战,内线外线相配合,要活打不要死打,击敌一路不得手时即迅速转移,寻找战机,击敌另一路。
  10日,刘伯承、徐向前率部在涉县、武安间的鸡鸣铺山地设伏。部队在阵地上埋伏20小时,不见日军动静,撤出阵地。随后,按照朱德、彭德怀指示,向武乡、榆社间进发。这时,各路日军开始向晋冀豫根据地中心进犯。
  行军途中,徐向前看到榆社方向火光冲天。据报告,敌由榆社返回武乡。徐向前对刘伯承说:“他们把武乡烧光了,估计不会久住,很快就会撤出来。”刘伯承同意这个判断。当天黄昏,接到报告,武乡之敌向东撤退。徐向前听到这个情况,对刘伯承师长说:鬼子辎重骡马多,不习惯于夜间行动。这一次,他们又不是逃命,更不知道我们离他们只有30多里路。他们背的“包袱”大,又有牛车,走不快。我们现在是轻装,行军速度要比鬼子快得多。只要不被鬼子发觉,到天亮就可以追上。刘伯承听了徐向前的分析,果断下令:“追!”部队沿浊漳河两岸山地猛追。
  日军大部过了长乐村,其辎重尚在白草延附近。刘伯承、徐向前命令部队将敌拦腰斩断,将敌辎重人马压制在长乐村以西一个狭窄的河滩隘路上,猛烈突击。已过长乐村的日军主力1000余人返回解围,被阻击部队截住。为争夺要点,我军反复冲锋七八次,才将敌打退。日军一个联队又从辽县、蟠龙方向来增援,实施反突击,炮火十分猛烈。这时,国民党第三军曾万钟部,就在蟠龙附近。他们没有尽力配合,一二九师遂撤出战斗。这次战斗共消灭日军1500多人。
  长乐村战斗是粉碎日军“九路围攻”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敌人在这里遭到歼灭性打击后,其他各路纷纷回窜。八路军乘胜追击,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先后收复了辽县、黎城、潞城、襄垣、屯留、沁县、沁源、高平、晋城,使长治之敌陷于孤立。
  反“九路围攻”作战,打破了敌人驱逐或消灭八路军的计划,共歼灭敌人4000余人,缴获60多支步枪,轻机枪3挺,战马10余匹,将日军赶出晋东南,奠定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基础,为游击战争的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徐向前总结了八路军连战皆捷的主要原因:坚持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以山地游击为主要作战形式;从实际出发,贯彻小而活、快而稳的作战原则;实行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兄弟部队的有力配合。
  

徐向前元帅画传/江英编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