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徐向前
>
全文图书
>
徐向前画传
第七章 老帅风骨 志在千里
江英
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顺应全国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四人帮”,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1977年,徐向前被任命为军委战略委员会主任。1978年3月,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11月,又任军委武装力量委员会主任。他不顾年老、体弱、多病,倾心尽力投入国防现代化的建设。
在新时期,徐向前作为邓小平的助手之一,为军队拨乱反正、走上现代化建设的轨道耗费了心血。1976年底,邓小平患病,虽然此时“四人帮”已粉碎了,但还在继续“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徐向前忧心如焚,亲自打电话给主持军委工作的陈锡联,要他马上安排邓小平住院治疗。邓小平手术后,徐向前又抱病前去探望。徐向前极力支持邓小平重新工作,他很赞成叶剑英的话:“邓小平是不授衔的老帅,是老帅的领班。”
1978年初,在徐向前主持下,召开小型作战会议,重新审核制定作战方针、方案,报请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各军区也据此重新研究、制定了本战区的作战预案。
1978年10月,越南悍然出兵入侵柬埔寨,并在中国的广西、云南边境屡屡制造事端,侵扰中国边境。对此,中共中央决定,对越南侵略军实施惩罚性的还击,同时也要注意把战争限制在有限范围内。徐向前参与了作战方案的拟订和审查、修改。他时刻关注战场态势,关注部队的开进情况,提出指导性建议。这次作战,中国军队胜利完成预定计划后主动后撤。徐向前受邓小平委托主持会议,听取对越作战情况调查的汇报。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亲切接见了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英模报告团,并为报告团题词。徐向前的题词是:“为祖国而战的英雄们功勋永存!”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有一批干部、战士受伤致残。国务院下发的有关文件中规定各地对伤残战士“酌情安排工作”。《解放军报》内部简报反映了昆明街头残疾军人佩戴勋章乞讨。徐向前看后心情十分沉重,建议军委办公会议研究,并将情况上报中央书记处。他对有关同志说:“干部战士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牺牲和伤残,战后都应给予妥善安置,这是我们的光荣传统,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影响军心也影响民心啊。”中央书记处开会时,杨得志一字一句地宣读了徐帅的谈话。结果国务院重新下发文件,规定对残废军人“一定要安排工作”。后来又陆续下发文件,将烈士抚恤金做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1978年底,徐向前出席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981年6月,参加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年9月,徐向前出席党的“十二大”,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他参与了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徐向前作为国防部长,把主要精力放在军队建设上,努力推动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的发展进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时,徐向前向邓小平建议,趁各大军区负责人在京的机会,召开座谈会,听取大家对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这次会议由徐向前主持,1978年12月20日开始,1979年1月3日结束。邓小平在讲话中,号召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在谈到部队机构臃肿的问题时,邓小平幽默地说:“我倒希望大家这样放‘炮’,那样放‘炮’,‘炮’能够放一个放得很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推他来当老帅。”徐向前发言中明确指出,1975年军委扩大会议上,叶剑英、邓小平副主席的讲话是正确的。那次会议确定的方针原则,要继续贯彻执行。对机构臃肿问题,应有组织地专门进行研究,痛下决心来解决。徐向前还对领导班子的建设问题,教育训练和管理问题,加强政治工作问题等,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原则性意见。会后,各总部、各军区围绕解决部队机构臃肿这一老大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
1980年1月22日,徐向前与部分军队领导同志专门谈军队的编制问题。他强调,搞编制,总的要求是简便、迅速、确实可靠。搞编制要从实际出发,平时编制要为战时服务。徐向前指出,指挥体制改革,要讲合成。不管叫军也好,叫集团军也好,部队编制是要合成的。坦克师、炮兵师,除军区控制一点外,多数要编到军里去。总部、军兵种机构的设置,要从有利于打仗考虑,比例要合理。徐向前指出,编制就是法规。军务部门要坚持编制,要把关,否则,有编制等于无编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确有不合理的地方,再适当调整,以求完善。
1980年3月,军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集中讨论军队的精简整编问题。根据邓小平批示,会议由徐向前主持。会议经过充分的讨论,决定压缩军队员额。总部和大军区的机构进行调整,将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合并到总参,各成为总参的一个部;铁道兵和铁道部合并;各军区的炮、装、工相应地合并到军区司令部。会议研究决定了精简后干部的安置问题。徐向前在会议结束时的讲话中强调说:“在座的都是老同志,六十岁以下的不多,但大家壮心不已,都有一股劲,有信心,都想把军队建设搞上去。所以尽管军队的问题成堆成山,只要有这股劲,我相信是能够把我们军队搞好的。”
1982年,中央军委正式批准了精简整编方案。邓小平副主席在批示中说:“这是一个不能令人满意的方案,现在可以作为第一步实行,以后还得研究。”作为第一步,把军队员额压缩100万,无疑是一项重大决策,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全军指战员从大局出发,团结一致,坚决完成军委确定的精简任务。这就为进一步“消肿”,为1985年进一步把军队员额再压缩100万奠定了基础。
徐向前元帅画传/江英编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