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萧劲光 > 全文图书 > 萧劲光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八章 初到陕北 二、兼任红二十九军军长
《萧劲光传》编写组


    
  直罗镇战役后,中央所在地移至瓦窑堡(今子长县)。12月27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及《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决定红军主力渡河东征,奔赴抗日前线。鉴于红军主力准备东征,而南线苏区又扩大,地方武装蓬勃发展,中央决定由陕甘省委军事部组建红二十九军,由萧劲光兼任军长。
  1936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在鄜县(今富县)套通塬正式宣告成立。大会由陕甘省委军事部主持,萧劲光在会上讲了话。他说,组建红二十九军,是巩固发展根据地的需要,是团结全党、贯彻中央北上抗日路线的需要,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需要。希望大家做好宣传工作,动员青壮年踊跃参军,壮大我们的部队。
  红二十九军从部队最初只有四个连,由宜川独立营两个连,中宜独文营和延安、甘泉独立营各一部组成,仅五六百人。通过宣传、动员很快发展到数千人。
  红二十九军组建后,担负起了巩固南线根据地和向东发展的任务。在萧劲光的指挥下,先是在店头消灭了夏老幺红枪会匪帮,接着深入白区,以黄龙山为中心向东发展剿灭土匪,阻止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向苏区进犯,以配合主力部队东征。不长的时间,就在宜川、洛川、韩城、合阳、白水等地,相继开辟了游击区。在开展游击战的同时,萧劲光还遵照党的指示,在东北军中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思想,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同年6月中旬,中共中央及军委鉴于陕北各路敌军正向瓦窑堡进逼,命令红二十九军迅速北上,保卫瓦窑堡,保卫党中央。萧劲光率部抵达瓦窑堡地区时,中央机关已迁往保安。红二十九军继续在东线活动,并与东北军建立起秘密联系,使东部地区得到巩固和发展。
  之后不久,为配合主力部队西征,红二十九军又开赴边区西线,至定边、盐池、及庆阳、合水一线,配合主力部队消灭马鸿逵匪兵,牵制胡宗南部队。通过游击战争,逐步收复了三边(靖边、定边、安边)、关中、庆(阳)环等地的一些县城,开辟了新的根据地。并在这些地区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随着根据地的巩固发展,中央决定将陕甘省改为陕甘宁省,省政府迁至陇东的环县。李富春任省委书记,萧劲光仍兼任省委军事部长。
  8月中旬,萧劲光在环县以红二十九军军长的身份接待了进入陕甘宁边区的第一个外国记者斯诺。
  斯诺是一位著名的美国记者。他是通过宋庆龄的关系才突破蒋介石的新闻封锁获准到陕北的。他在保安等地采访了包括毛泽东、朱德在内的大量共产党领导人和红军将领,也采访了不少士兵及当地的群众。此行,斯诺是离开中央驻地保安前往部队采访的。红二十九军是第一站,之后由此继续西行前往宁夏豫旺堡西征红军司令部进行战地采访。
  那时蒋介石全力封锁苏区、革命根据地的消息,宣传共产党是“赤匪”,“共产共妻”,极尽造谣、诬蔑之能事。所以,通往各根据地特别陕北的道路充满风险,一个外国记者进入陕北更是不易。萧劲光深深懂得这一点,对斯诺(马海德同行)的到来非常重视。接到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电报,萧劲光认真做了准备,派一个班前往迎接,将他们接到红二十九军驻地。斯诺这时尚不足30岁,热情、率直,思想很活跃、机敏,匆匆忙忙吃完饭,立即就进入采访。
  斯诺问题提得很宽泛、很尖锐,萧劲光有准备,正好借此机会做宣传工作。接连交谈了几次,每次几个小时,双方都觉得很投机,意犹未尽。萧劲光晚年的回忆录中这样说:
  斯诺向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印象比较深刻的有这样几个问题:一是陕甘宁边区的形势问题;二是统一战线问题;三是红军战略战术问题。斯诺问我们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形势怎么样,如果守不住,是否准备向苏联撤退?我告诉斯诺,我们没有向苏联边境撤退的准备。目前边区的军事形势很好,我们的主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只要是愿意抗日的军队我们都将和他们联合,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下,统一战线较之任何力量给日本帝国主义的打击都要大。我向斯诺谈的这些内容,主要宣传了党的瓦窑堡会议以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关于战略战术问题,我对斯诺说,就反侵略战争来说,战争初期往往表现为阵地战。在这方面,红军比较弱,因为我们人少,武器差。要取得战争的胜利,目前最有效的战略战术是游击战。我援引了五次反“围剿”的战例……
  斯诺在红二十九军驻地待了两天,就启程前往豫旺堡彭德怀率领的西方野战军驻地。或许因为红二十九军既非机关又非主力部队缘故,当年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译名《西行漫记》)一书,没有专门记叙这次采访的篇目(后来出版的《红色中国杂记》有记载)。不过,斯诺对这次采访、对萧劲光的印象还是很深的。三年后的1939年,斯诺再次到延安时专门到萧劲光的窑洞里看望,并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感召下,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国民党第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率部联合扣留了到西安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及其随员。同时通电全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为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为了策应张、杨所部,防止国民党亲日派趁火打劫,以实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的目的,红军主力部队均调到西安附近。萧劲光依然率红二十九军驻守根据地西线,保卫边区。
  1937年初,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从保安(今志丹县)迁至新收复的陕北重镇延安。2月27日,中革军委下达命令,任命萧劲光为军委参谋长。陕甘宁省委军事部长一职由赖传珠接任(萧劲光兼职的红二十九军军长,此前已由谢嵩接任)。
  

萧劲光传/《萧劲光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