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萧劲光 > 全文图书 > 萧劲光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二章 一招妙棋,四保临江 二、北拉南打,扭转危局
《萧劲光传》编写组

  首战告捷,中共中央东北局、中央军委先后发来嘉奖电报,辽东军区部队大受鼓舞,萧劲光也无比欣慰。战后,萧劲光组织部队进行短暂休整,针对战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薄弱环节总结经验教训。根据战斗实践和中央军委“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精神,萧劲光决定,将四纵第十师调回临江配合三纵参加正面作战。他心里明白,此战不过是序幕,杜聿明不会罢休,更艰苦的战斗还在后头。
  果不其然,不到10天,国民党军又向临江发起第二次进攻。
  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条件下损兵失地败退下来,郑洞国懊丧,熊式辉、杜聿明不满,赵公武、廖耀湘等少壮派将领更十分恼火,不服气。特别是国民党第五十二军军长赵公武,他的“千里驹师”(第二十五师)在新开岭被四纵全歼后,一直在埋怨郑洞国“瞎指挥”。经过几天的争吵,杜聿明索性把前敌指挥权交给赵公武,命赵公武率部进攻,为第二十五师复仇。
  1月30日,赵公武指挥第一九五、第二○七、第二师和新编第二十二师等四个师的部队兵分三路,由通化、桓仁、三源浦等方向向临江发起第二次进攻。其担负主攻任务的中路军主力第一九五师,是赵公武第五十二军的主力,傲慢自负,在国民党部队中向有“常胜军”之称。由赵公武挂帅出征,第一九五师更趾高气扬,求胜心切。出击不久,便孤军深入至通化以北高丽城子地区,其侧后完全暴露。
  为打胜这一仗,萧劲光亲自到三纵指挥所直接指挥作战。这是南满最冷的时节,放眼四顾,山路不分,到处白茫茫。大雪没膝,车不能动,马骑不了,萧劲光踏着积雪徒步到高丽城子地区勘查地形,选择战场。发现敌第一九五师孤军深入后,与其他两路部队已拉开差不多有三天的路程。萧劲光当机立断,命令杜光华率领的四纵第十师在二道江压缩通化的敌人,集中三纵部队围歼第一九五师。
  第一次临江保卫战后,三纵还没有来得及好好休整,补给也没有太大改善。不少官兵们身上仍然缠着草趴在冰雪地里待机,但大家无一人叫苦。2月5日拂晓,战斗打响。手脚冻伤,行动不便的官兵们,听到冲锋号一响,个个勇猛如虎。双方激战一天,三纵第七、八、九3个师团团包围了高丽城子。晚10时,第一九五师坚守不住,拼力向通化方向突围,被歼2300余人。6日,国民党军第二○七师一部前来接应第一九五师,孤军深入三源浦。三纵司令员曾克林战场再动员,号召部队发扬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作风,集中部队全力迎敌。匆匆赶来的第二○七师尚未展开,就遭到三纵官兵的猛烈攻击。8日,三源浦被攻克,俘敌团长张勋以下1500多人,毙伤敌200余人,迫敌全线溃退。
  在此期间,深入外线游击作战的四纵主力,在胡奇才司令员、彭嘉庆政委的率领下,奇袭屡屡得手,相继收复苇子谷等大小据点二十余处。他们响应辽东分局“一边行军作战,一边做群众工作,人人开口,个个宣传”的号召,每到一个地区,就大量写标语、发传单,揭露敌人谣言,宣传党的政策。并派出数十人不等的武工队,团结和组织当地群众,摧毁敌顽政权。从而控制了纵横二百余里的广大地区,钳制安(东)沈(阳)线国民党军主力不敢妄动。至时,国民党军对临江地区的第二次进犯,又以失败告终。
  接连失败,国民党军士气大挫,部队上下怨声载道。背负着蒋介石的无限希望,且在蒋面前拍了胸脯的杜聿明,更是坐卧不宁。第二次进攻临江惨败还不到五天,官兵喘息未定,杜就拖着病弱的身躯(半年多前因肾结石作了左肾切除手术)亲自调集第七十军、第五十二军和新六军等部的五个师,于2月13日,兵分四路向临江地区发起第三次进攻。
  萧劲光依然以内外线相结合的办法,挥兵迎敌。
  发现国民党军再次向临江发起大规模进攻后,在外线的四纵主力部队遂和地方部队一起,在抚顺、本溪等地展开强大攻势。2月21日,第十一师在碱厂歼敌一千余人,引起了杜聿明的高度注意,遂从正面进攻部队调兵反击。为打乱敌人的计划部署,在运动中歼敌,第十一师官兵在越过安(东)沈(阳)路返回根据地时,8昼夜不眠不休,行程500余里,一共只吃了7顿饭,作战9次。一次次冲破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的合击。第十二师也积极捕捉战机,在马家店一带歼敌5个连,给敌新编第二十二师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为配合南满作战,民主联军总部也集中北满主力3个纵队12个师的兵力,于2月22日第二次南渡松花江出击。翌日,在城子街全歼国民党守军新编第三十师第八十九团,继而攻占九台、夺取卡伦。27日,向德惠发起猛烈攻击。杜聿明无奈,急忙从南满抽调2个师会同西满的2个师计12个团的兵力,驰援德惠。
  内外线配合,南北满部队配合,国民党军首尾受敌,难以兼顾。率部正面接敌的曾克林,抓住国民党军北撤的时机,指挥各师团各自为战,全力向进犯的国民党军进行截击、追击。在阎家街鹿尾林地区歼敌1300余人,在柳河大北岔、德兴屯地区又歼敌1个团2个营。经过一个多月外线、内线密切配合的艰苦作战,至3月6日,国民党军进犯临江的5个师3个被打垮(2个撤走),累计歼敌1万余人,辑安、桓仁、柳河等五个县相继收复,南满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国民党军对临江的第三次进攻再次被打退。
  由于打得积极主动,战术上灵活多变,辽东军区部队在第三次保卫临江战斗中伤亡不大,内线、外线加在一起不足1000人。但四纵第十师师长杜光华,在通化以北五七一高地十师临时指挥所里被敌人的炮火击中,英勇牺牲。杜光华是一位身经百战的优秀指挥员,时年还不满32岁。
  国民党军第三次进攻临江于3月6日被粉碎后,南下作战的北满民主联军部队遂即回撤休整。杜聿明集中国民党军新编第一军、第七十一军等部,在多架飞机的配合下分三路北犯,追到松花江边(部分部队已达江北岸)。林彪司令员发现敌人力量已经分散,正是歼灭其有生力量的大好时机。遂果断决定,集中北满12个师及炮兵部队于3月8日第三次渡过松花江,进行反击作战。见民主联军来势凶猛,松花江两岸国民党军迅疾全线撤退。民主联军乘胜追击,打击德惠出援之敌。至11日,歼灭国民党军第七十一军之第八十八师大部、第八十七师一部,并包围了农安。杜聿明狗急跳墙,一面从南满和热河调兵北上解农安之危,一面令吉林守军打开小丰满水库闸门放水,企图逼迫北满民主联军主力在松花江南岸与其决战。获取这一情报,林彪为争取主动,令北满部队于16日迅即撤回江北。此战歼灭国民党军七千余人,有力地调动了南满部队,策应了辽东军区作战。萧劲光抓住这一时机,指挥部队对通化、新宾、桓仁线敌人发起攻击,解放了三棵榆树、旺清到山城镇一线地区,扩大了第三次临江保卫战的战果。
  

萧劲光传/《萧劲光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