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彭德怀 > 全文图书 > 彭德怀年谱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1940年 42岁
王焰

  1月1日 撰文《纪念<新华日报>的一周年》:《新华日报》(华北版)诞生在敌人铁蹄蹂躏过的废墟上,1940年抗战进入艰苦时期,敌灭亡我国的政策已由以军事为主,变为以政治为主,《新华日报》“应成为与敌伪作思想文化斗争的最尖锐武器。”
  △ 向即将召开的牺盟会代表会提出建议:拥护阎锡山民族革命十大纲领;打倒叛军王靖国、赵承绶、陈长捷、孙楚;统一新军指挥机关;新军建立政委制度,执行八路军条例;薄一波为决死第一纵队司令等。并请薄即日到总部商议山西大计。
  1月2日 向毛泽东建议边区实行征兵制,每年征24000人,一年退伍,三年内训练7万人。毛泽东复电:按目前条件,征兵制尚不可能;现在是自卫军,准备将来向征兵制过渡。
  △ 致电朱德、左权、贺龙、聂荣臻等,分析山西新旧军力量对比:山西旧军约40个团;新军包括决死队及保安队等共43个团,战斗力弱,但政治素质好。
  1月3日 朱、彭复电给徐向前、朱瑞:鲁苏皖为一战略单位。为统一领导,一一五师仍隶属一纵队指挥。彭明治、吴法宪支队仍直接归陈光、罗荣桓指挥,不宜划归新四军。
  1月4日 要求贺、关、聂等部争取在晋西北解决陈长捷、王靖国、赵承绶三部主力,避免与蒋军直接冲突,并注意牵制同蒲路之日军。
  1月5日 返总部途中经黄克诚部。
  △ 收到毛泽东来电:“吕梁山须待你回总部重新布置”,“派部到吕梁山全境打游击战。’并告:“这里已无电台,消息不通,沿河被阎封锁,交通亦断,我们也无法指挥……”
  1月6日 返抵八路军总部。
  1月8日 向毛泽东、王稼祥报告:一、庞炳勋将调河北,与朱怀冰、石友三、侯如墉等部合七师之众,难对付。二、建议贺龙、关向应仍回晋西北全力打击阎锡山,掌握同蒲路西及绥远政权;决死一、二纵队东移太岳;陈士榘支队调豫东与杨得志支队发展冀鲁豫边区;吕梁山军事行动可适可而止。
  1月9日 朱、彭致电陈诚,驳斥陈诬蔑八路军“游而不击”,邀其到华北前线视察,以明八路军在敌后苦战真相。
  1月l2日 在高干会上作《论目前形势的特点》报告,指出目前形势特点是上层资产阶级愈加动摇,投降妥协空气弥漫全国,时局到了极严重时刻。
  1月15日 朱、彭等八路军将领通电全国,列举八路军英勇抗战事实,驳斥何应钦①关于八路军、“游而不击”,延安无一伤兵的言论。指出八路军、新四军抗击着侵华日军五分之二以上,八路军防线未尝后退一步。要求蒋介石派陈诚来前线调查。
  1月18日 为坚持华北抗战,反对投降妥协,朱、彭、杨(尚昆)、傅(钟)、陆(定一)指示晋察冀军区及一二〇师各扩军2.5万人,一一五师扩大3.5万人,山东纵队扩大4万人,1940年八路军决定再扩大20万人。30日毛泽东、王稼祥复电:“今年扩军三十万原则很对,但具体分配主要部分应放在有枪区域,我们意见在黄河以北。”
  1月19日 因蒋介石令八路军移邯(郸)长(治)路北,又调部向临屯公路,欲逼八路军退出太岳,朱、彭电刘伯承、邓小平:着陈赓率七七一、七七三两个团即移驻太岳,与决死一纵队会合,统一指挥太岳之八路军与决死队;由黄克诚统一指挥太北各部。
  1月24日 朱、彭命成立韦杰旅,杨得志旅与三四四旅、赵谭支队、决死二纵队等部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以黄克诚为司令员兼政委,杨得志为副司令员,仍驻路东指挥。
  1月25日 朱、彭及其他八路军将领通电全国,反对国民党枪口对内,进攻边区。
  1月27日 朱、彭致电徐向前、朱瑞等:山东独立坚持对敌斗争,缺点是没有创造坚持抗战的整块根据地。提议彭明治、吴法宪支队北调,掌握鲁南之蒙、沂等十一个县及胶东半岛八县。
  1月30日 朱、彭、杨尚昆致电各兵团及地方党:国民党限发弹药,今后可能不发,缺弹药将成严重困难,应以各种方法购买和注意节约。
  △ 朱、彭电告刘伯承、邓小平:鹿钟麟有东进濮阳与丁树本会合可能,我对其摩擦采取自卫立场,可先消灭反共的齐子修部。
  1月31日 朱、彭及其他八路军将领联名致电蒋介石,反对汪精卫于1939年12月30日在上海与日寇订立的卖国密约《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要求清洗暗藏的汪派,明令禁止《防制异党活动办法》之流行,团结抗战。
  2月3月 命黄克诚旅加紧战斗准备,以保卫白晋路以东阵地,对来犯者在有利有理原则下予以打击。
  2月7日 在平汉铁路工人举行的“二七”大罢工17周年纪念大会上讲演,题为《提高警觉性,肃清抗战营垒中暗藏的汉奸》。
  △ 朱、彭致电各兵团:敌人不仅恢复旧交通,且修不少新路,各部不仅要破路,还应了解其计划,注意侦察,以便研究对策。
  2月9日 朱、彭令独立游击支队归属太南,解除太北对支队的指挥关系。
  2月15—16日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坚决消灭石友三②部的指示,朱、彭部署刘伯承、杨得志等部在石友三向南溃退时彻底消灭之。
  2月11日 朱怀冰③率部向八路军进攻,朱、彭令三八六旅、赵(永先)谭(冠三)支队、警备旅、特务团等待命消灭之。令左(权)、黄(克诚)之第二纵队在八路军被迫与朱怀冰作战时,抑制庞炳勋、朱怀冰两军及中央军于晋城、阳城地区。
  2月16日 朱、彭划分太原、忻县、雁门关、大同、集宁之线沿铁路西统归贺龙、关向应指挥,以东属聂荣臻。
  2月21日 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名义向各兵团发出1940年整军训令,决定继1939年完成61个团之整训后,1940年再整训50个团。
  2月26日 朱、彭等指示陈光、罗荣桓:略谓津南形势严重,应长期坚持游击战争,以营为单位注意培养地方性的小游击队,基本是游击战而不是运动战;建议设立辎重营运送必需品到太行,运回总部供给的弹药书报等。
  2月 朱、彭发出关于财经工作的指示:时局严重,敌后财政经济愈形艰困,关系军队生存问题。现主力部队供应无着,急须如下布置:一、统一党政军之收支,成立财政经济委员会,建立预决算制度。二、整理田赋,建立税收制度,准备收地租累进税。三、发展国民经济,建立必需之小型手工业,发展合作事业。四、筹办各县辅币在我活动区流通,帮助太南运送食盐、棉花、布匹等。五、有计划地屯集和分散保藏粮食。
  3月1日 朱、彭向军委报告,称已密令新起义之阎军孙定国部7000人开太岳薄一波处归还指挥。
  3月3日 在晋东南举行的各界反汪拥蒋大会上作《打倒背叛孙中山先生遗教的明暗汪精卫》演讲。
  3月4日 朱怀冰根据蒋介石密令,集合河北反共军队在河北磁县、武安、涉县和河南林县地区由南向北进逼太行山及冀南抗日根据地。
  △ 朱、彭指挥八路军发起卫东战役。到15日,歼灭石友三部6000余人。
  3月5—8日 朱、彭部署一二九师及晋察冀军区于磁(县)、武(安)、涉(县)、林(县)地区全歼进攻太行山区之朱怀冰主力两个师与张荫梧之一个纵队。为争取和国民党继续合作抗战,有意放走朱怀冰及鹿钟麟。
  3月8日 以晋察冀区去年多灾,军民粮食困难,朱、彭令贺龙、关向应将该部在边区及冀中之后方机关及部队调回晋西北。因晋西粮食亦成问题,23日根据毛泽东、王稼祥来电,令路东部队仍在原地,以相当数量向南移动,援助新四军与发展淮河南北。同时将摩擦中心移至华中,以巩固华北。
  3月11日 朱、彭根据毛泽东、王稼祥指示,命八路军撤至临汾、屯留至河北大名之线以北,求得与国民党军的团结。又电示冀南区党委开展各方面统一战线工作。
  3月15日 根据中央关于反摩擦斗争之数次指示,朱、彭于8日、11日、15日数电刘伯承、邓小平等部:根据国内外条件,目前应争取对内和平,武装摩擦适可而止。
  △ 朱、彭和叶挺、项英率所属将士发出《八路军新四军讨汪救国通电》,声讨汪精卫卖国罪行,强调团结抗日,反对内战。
  3月16日 朱、彭、杨尚昆致电彭真、贺龙、关向应并报中共中央:山西牺盟会是我党领导下的民族革命联盟,对山西新军的建立,山西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及抗战的坚持都起过光辉的作用。今后,党应保存它,整顿它,帮助它进步,保证它在党领导下进行工作。
  3月 朱、彭在《新中华报》发表讲话:抗战以来我军作战5000余次,收复失地200余县,毙伤敌20余万,缴获之多冠全国。
  △ 安徽主席李品仙④进攻皖东、淮北新四军,欲消灭彭雪枫、张云逸部。中共中央军委于21日、31日电令八路军抽调五万人南下支援。
  4月1日 朱、彭致电各师、军区,列举敌人在各地大力增修道路、堡垒的情形:公路之增加难以计数,仅乐陵一线增修公路三十余条,白晋公路改铁道,增修沧石路,道侧挖深宽之沟,据点大增,津南、冀中数里或数十里一据点,形成堡垒网。针对敌对我实行经济及军事封锁的情况,令各部对敌主要交通干线加紧有计划的大破坏。沧石线以北之津浦、平汉路及正太路由聂荣臻负责;沧石路以南由刘、邓负责;同蒲北段由贺龙、关向应负责;胶济、津浦路由徐向前、朱瑞、陈光、罗荣桓负责。从4月10日起开始动作。
  △ 收到毛泽东电:“恩来伤已半愈,未全好,已能写字吃饭,他们对四个月来的反摩擦斗争是同意的。”并询:七大快召开,“朱总能早来否?”
  4月2日 中共中央及军委于1日及本日再电八路军稳定防线,抽调三四四旅及三至四万人南下支援新四军。原定4月10日开始破袭的计划未能实施。
  4月4日 离八路军总部,出巡兵工厂。
  4月8日 回总部复毛泽东2日电:援助华中之彭雪枫、吴芝圃支队12000人随时可出动。三四四旅等12000人12日向濮阳出动,与杨勇部随时可南调援助彭雪枫。并报告:日军乘摩擦在华北扩大公路、铁路,发展极快,沿道路两侧掘深宽壕沟积水。
  4月9日 晋西北八路军取得粉碎敌六路围攻的胜利,朱、彭电请阎锡山、卫立煌奖励有功部队王震三五九旅等。
  4月13日 与刘伯承、聂荣臻等在故县镇参加晋东南阅兵大会。
  4月15日 在抗日军政大学第六期开学典礼上作《民族危机加深与怎样争取时局好转》的报告。
  4月中旬 朱德从总部动身赴洛阳,与卫立煌会谈后回延安。此后,八路军前方总部工作由彭德怀全面负责。
  4月25日 朱、彭再次部署各兵团:日寇拼命修筑道路,加强其对占领区之统治,准备对根据地之进一步进攻。对此须“确谋有效之对策,予以破坏。”
  4月30日 向毛泽东报告:一、黄克诚率三四四旅已抵濮阳附近。河北平原战争日见艰苦,冀中敌据点已增至400余,部队只能以营为单位活动。二、反摩擦斗争时,伪军乘机发展。亦由于我存在某些过“左”办法,少数上层分子逃向白区,现在纠正中。三、华中如情势稍缓,彭雪枫、吴芝圃支队及三四四旅控制机动地区,在对方向新四军进攻时再开入华中较为有利。
  4月 北方局召开之黎城会议颁布了《人权保障法令》,初步制止了冀南工作中的“左”的错误。
  △ 国民党石友三及丁树本部公开投敌,配合日寇进攻山东八路军。朱、彭致电蒋介石,要求处理。
  5月10日 电告贺龙、关向应:解决夏衣要“注意保存旧棉衣,烂的补好,至少要达到二分之一”;“在不妨碍战斗及教育的原则下,开荒种菜、养猪、牧羊、磨豆腐、开粉坊,发展各种生活事业”。此间“军事工业造枪弹、炼铁、炼马钢(可造迫击炮与掷弹筒,试验成功);纺纱织布,制皮革、肥皂已取得初步成绩”。要“反对贪污浪费”,“经常点验检查,养成部队廉洁、节省爱惜公物的优良习惯”。“我们检查冀南太行山各地军、政、党,各方面贪污浪费相当严重、普遍,请注意克服。”
  5月13日 朱、彭、傅钟致电彭雪枫、吴芝圃支队:南进时注意部队纪律与地方党、政、民之亲密关系。对新四军帮助,防止部队骄傲自大。
  5月14日 朱、彭、左权令黄克诚部给石友三以打击,使该逆与日寇、伪军沿陇海封锁隔断华中之阴谋失败,然后转入豫东,援助彭雪枫袭击南面敌人。并嘱黄部立即注意地形改造,所有基本道路改为凹道。
  5月15日 为使晋西北物资运输便利,节约民力,朱、彭令一二〇师立即组成辎重营,指战人员须有全副武装,给予简单骑兵式训练,以应付往来于敌封锁线之战斗。
  5月16日 朱、彭命一二〇师在边区之部队位于平汉路以西者,归分局及聂荣臻指挥,在路东者受吕正操、程子华指挥,切实检查纪律。
  5月19日 致电胡服、彭雪枫等:津南、鲁北、冀南、鲁南地区战况严重,晋西北较缓和。由于去年大水,今年旱灾,百物昂贵,小米每斤五角,粗布鞋一双四元。子弹已成为当前大问题,造弹机试验成功,惟缺材料,请收买材料送来自造。手榴弹每周可产五万个,可来领运。建议买骡子成立两个辎重连,加以穿插封锁线和驮载之训练。
  5月29日 令杨得志、崔田民部乘敌情不太紧张,迅速合并整理,后方机关尽量缩小。对高树勋部,采取军事防御,政治进攻,加紧瓦解;对齐子修部准备消灭之。
  5月 参加晋冀豫各界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在会上发表演说,号召一切抗日的阶级、党派、士绅名流、广大民众紧密团结,争取抗战胜利。
  6月4日 在某支队排以上干部会上作《建设我们的军队》的讲演。指出,为坚持长期抗战,我们不能“只有游击队”,还“必须有高度战斗力的正规铁军”。要由游击队而正规军,不断繁殖,不断升级。要发展,又不能“连根拔”。游击队升级要脱离地方性,又要与地方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必须保障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讲演提出建设铁军的四项条件是:要有坚固的团结;要进步;要有知识;要建立在政治自觉上的铁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还提出,要健全领导机关,提高司令部的威信和参谋人员的地位与能力等。
  6月8日 敌集万人乘八路军三四四旅南下,围攻濮阳、滑县;石友三尾敌前进,配合进攻。急命三四四旅以一个团背南向陇海路袭援,如三四四旅疲劳太甚,由彭雪枫派队出袭。
  6月10日 以敌围攻濮阳地区,令杨得志、崔田民部及新三旅坚持河北,黄克诚率新二旅南下,与雪枫会合开辟华中,并准备向陇海路进行一次大破袭。
  6月18日 为建立华中根据地,培养主力军队,向中共中央建议:立将彭雪枫、黄克诚二部组成陇海纵队,以彭为司令,黄任政委,统一指挥津浦西、陇海南,立即充实二、四旅,另编新一旅正规军。
  6月19日 为巩固扩大华中根据地,向聂荣臻、彭真等建议:目前应用一切办法吸收鄂、豫、皖、苏、鲁、冀等省青年,给以必要之政治训练,使之分布于上述各省。
  △ 朱、彭、左(权)、罗(瑞卿)、陆(定一)令陈(漫远)、黄(永胜)支队配合杨勇、萧华部肃清鲁西伪军后,开至鲁南胶东,为山东纵队主力,归陈光、罗荣桓指挥。建议以萧华为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以鲁西为一军区,杨勇为司令员,苏振华为政委。
  6月25日 向胡服、彭雪枫、黄克诚及中共中央建议:敌可能要打通平汉路,华中有严重战争可能,须巩固华中根据地,整理12—15个主力团。三四四旅及新二旅归华中建制,受胡服同志指挥,目前克诚及彭(明治)、朱(涤新)部不宜南越黄河。
  6月29日 日军扫荡加紧,后方联络断绝。为坚持长期敌后抗战,朱、彭、罗(瑞卿)、陆(定一)要求八路军准备每个区域独立坚持作战,根据地工作着眼于长期坚持,注意人力、物力之积蓄和爱惜;除山东及冀南外,部队一般停止扩大。
  7月初 发表《三年抗战与八路军》长篇报告。报告分析了三年来国内取得的各方面进步,指出进步而又进步得非常不够是目前国内政治的特点,还存在投降、反共、倒退的逆流。报告列举事实叙述八路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反对国民党武装摩擦的情况;在军事上严重打击、消耗日寇的成绩。八路军以45000人的名额饷项开赴前线,建立了14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曾收复占领150座县城,抗击日寇15个师团,进行了大小9000余次战斗,毙伤日军13万人,击毙了日寇的“名将之花”阿部中将及其他将佐10余人。而八路军三年中亦英勇牺牲3万余,伤7万余,其中共产党员占60%以上,八路军发展至正规军33万余人。报告还详细叙述了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成就。
  7月7日 出席太北各界抗战三周年纪念会,并作《我们一定要胜利》的讲演。
  △ 朱、彭就抗战三周年致电林森、蒋介石:八路军、新四军全体将士拥护坚决抗战。希望国民党加强进步团结,坚持抗战建国既定方针。铲除奸邪,斥责谣言。
  7月上旬 针对日军在华北各地增修道路以围困封锁八路军的阴谋,八路军总部决定从7月上旬开始准备,8月上旬乘青纱帐旺盛时进行大破袭战。
  7月18日 致电毛泽东,建议:一、华东统一指挥,林彪即调回更好,否则刘伯承去华中,徐向前任一二九师师长,山东暂由陈光、罗荣桓统一指挥,将来林彪去山东。二、为长期坚持,脱产的游击队、正规军可能占民众2%。毛泽东于8月11日复电:向前须到“七大”,伯承暂难离开,林彪病又加重,华中去人暂时无法解决。“好在少奇指挥得不坏,待‘七大’后派人亦不迟。”
  7月下旬 和左权召集重要军事会议,部署即将展开的大规模交通破袭战。
  7月21日 石友三纠合伪军两万多人,在日军掩护、帮助下猛攻驻冀鲁豫专区之八路军。朱、彭致电蒋介石、卫立煌,要求撤其本兼各职,明令付伐。
  7月22日 晨,朱、彭、左权向一二〇师、一二九师、晋察冀军区发出破袭正太路的战役预备命令,同时报中共中央军委:为破坏敌人进攻西北的计划和对各根据地实行的“囚笼政策”,决趁青纱帐起时与雨季正太沿线较为空虚之际,大举破击正太路。战役基本目的是截断正太路交通,开展该线两侧工作。对平汉、同蒲路同时进行有计划之总破袭。直接参加兵力,计聂区10个团,一二九师8个团,一二〇师4—6个团,总部炮团大部,工兵一部。配合作战之兵力,各区自行规定。定于8月13日前为开始战斗期限,8月10日前完成准备工作。战役意图只准告知旅级首长。本电于7月24日以“万万火急”之绝密件抄送毛泽东、王稼祥、朱德、洛甫、王明、康生、陈云、邓发、任弼时、谭政、傅钟。
  7月23日 朱、彭、左权下达对正太战役之侦察要求:重点放在正太沿线,以井陉、寿阳段为中心,对平汉、同蒲线同时进行。侦察敌伪兵力分布,据点分布,准备破坏之车站、水塔、隧道、桥梁、居民情况,汉奸伪军之组织等。
  8月8日 朱、彭发布破袭正太路的战役行动命令:聂集团主要破坏平定东至石家庄段正太路,重点在娘子关至平定段;刘、邓集团主要破击平定至榆次段正太路,重点在阳泉;贺、关集团主要破袭平遥以北同蒲线及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阳曲南北,阻敌向正太路增援。统由总部直接指挥之,限8月20日开始战斗。
  △ 朱、彭、左权发布《关于破坏战术之一般指示》,指出:战役成果之大小主要是看破坏正太路之程度为定;破坏对象是桥梁、隧道、车站、铁路;破坏方法为爆破、毁坏,燃烧。并指示了破坏顺序。要求动员民众,广泛争取沿线职工参加,收集破路器材及破路得来之铁轨、军用品及敌方文件等。
  8月12日 电复黄克诚:冀鲁豫地位极为重要,现敌顽⑤配合进攻边区,留边区第二纵队不能南调华中,进入华中部应努力扩大创立根据地。
  8月18日 同左权命各兵团:为达到正太战役预定目的,应尽量争取破击时间延长,在敌情无基本变化情况下,应在指定区域持久、连续破击,注意敌情以便机动。
  8月20日 朱、彭、罗瑞卿、陆定一向各兵团发出对侦察连之行动指示:各兵团乘战役胜利,注意加紧游击队组织,培养地方干部,准备在敌占区长期活动;当主力转移时,正太路南北、同蒲路东西应留侦察连交军分区指挥。
  △ 晚上,大破袭战役开始。八路军在正太线上以十几倍于敌的优势兵力同时出击。参加战斗的兵力共30个团,战斗按预定计划顺利展开。
  8月22日 同左权电告各兵团:在正太战役中,我使用兵力达到约百个团,20日晚开始战斗后,序战取得胜利。八路军总部正式定名这次战役为“百团大战”。这是华北抗战进攻之空前战役,应加紧扩大宣传。总部除向重庆、西安、延安发电外,每日有战况及论文广播。
  8月23日 同罗瑞卿、陆定一发电嘉奖各兵团:由于参战全体指战员英勇果断进击,百团大战已取得序战之伟大胜利。特传令嘉奖。要求扩大战果,完成战役任务。并令各线配合作战部队积极破击道路,阻滞敌人增援正太路。
  △ 朱、彭致电《新华日报》转重庆市全体同胞,斥日机在8月21日狂炸重庆,并慰问重庆同胞。
  8月24日 彭、左命各兵团:百团大战争取延长时间,坚持半月;争取沿线铁路及企业职工到根据地去;派人检查破路是否彻底;刘伯承、邓小平总预备队向有利地段加强破击。
  8月26日 朱、彭、左命各兵团乘胜开展正太线两侧之战斗,力求恢复我在该根据地内的某些据点,缩小敌占区。要求聂集团力求收复上、下庄以北各据点,坚持正太南北游击;贺龙、关向应乘胜拔除根据地内若干据点,打通边区与晋东南之交通;刘、邓集团破击辽(县)和(顺)公路,力求恢复辽、和两县,打通与晋西北之联络。
  8月27日 彭、左指示各兵团:百团大战开始后,敌兵力不足与分散之弱点明显暴露,如坚持破袭正太路,逼敌放弃正太南北某些据点回救正太路,有利于太行山根据地的巩固和使我军取得作战主动。对来援之敌在一个大队之内的兵力,集中优势兵力歼灭之。
  8月29日 彭、左致电聂荣臻、刘伯承、邓小平:榆次及石家庄来援正太路之敌各2000余,估计企图东西夹击我军。为扩大战果,创造第二战役的有利条件,正太路作战兵团下一步行动方针主要是打击增援部队,不放弃破路。
  8月30日 朱、彭、左向军委建议:山东纵队在整编时的旅按正规军编制,每旅三个团,每团2500人,武器配备适当,不要先摆架待补充。
  8月31日 向各兵团提出:为彻底毁灭正太路及同蒲路之忻县、朔县段,可使三个基本根据地连成一片,并引起华北战局的某些变化。
  △ 向新华社记者谈百团大战的意义,略谓百团大战是在敌后进行的主动的大规模的战役进攻,其胜利大大提高了全国军民对抗战的信心,严厉打击了悲观失望情绪,打击了敌人的诱降阴谋。敌人必将疯狂进行新的扫荡,更残酷毒辣地报复,大战后华北抗战必将进入更尖锐、更激烈、更紧张的环境,我们须加紧准备,应付新的战斗,决不能骄傲轻敌。
  9月2日 朱、彭、左指示各兵团:晋南敌一个旅团,榆次、寿阳各据点之敌以及石家庄敌5000—6000人图东西夹击我军。我继续扩大战果已不可能,决转移兵力,乘正太路被破坏,从3日起按第二步计划行动。
  9月7日 朱、彭同意贺龙、关向应从15日起破击忻(口)、宁(武)段同蒲路之计划,并告注意战斗发起之突然性,加强序战之突击兵力,坚持持久破击,打击援敌,破击要彻底与宽广等项。
  △ 以敌日夜动工修筑沧石路、德石路、邯济路,图隔绝我根据地,朱、彭命冀中、冀南部队以最大努力进行交通战,粉碎敌之企图。
  9月10日 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结束。经过22天奋战,毁坏正太路的2/3,严重破坏井陉煤矿,两度攻占娘子关。歼敌伪6700余人,破坏铁路600余里,公路1500余里,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目的。
  △ 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军事行动的指示,略谓应仿照华北百团战役先例,在山东及华中组织一次至几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对敌进攻行动。在华北应扩大百团战役行动,给予200万友军及国民党大后方与敌占区内千百万人民以良好之影响,给予敌人向重庆等地进攻计划以延缓的作用。
  △ 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关于时局趋向的指示中指出:“我军五十万大军积极行动于敌后,(尤其是此次华北百团战役)则给了日寇以沉重的打击,给了全国人民以无穷的希望。”
  9月23日 彭、左向各兵团、军区下达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主要攻击目标:刘伯承师,辽县、榆社地区;聂荣臻区,涞源、灵丘地区;冀中,沧石线、德石线;冀南,石德线、邯济线;贺龙师,朔县至原平之同蒲线。
  9月25日 在黎城北方局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长篇报告,谈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几个问题。一、关于形势问题。日寇的军事进攻、政治诱降和经济破坏、文化欺骗造成了空前困难的局势,八路军在敌后的抗战是争取时局好转的决定力量。二、关于统一战线问题。争取200万友军继续抗战;在根据地坚持“三三制”政权;正确解决农民与地主间的矛盾,实行二五减租和适当减息,保障雇工的权利,同时纠正左的现象;瓦解伪组织,争取伪军反正,粉碎敌人“以华制华”的阴谋。提出对反正伪军不缴枪、不编散、一视同仁的三项原则和处理汉奸的办法。三、关于根据地的财经政策问题。要求统筹统支,量入为出,以2/3做军费,l/3做政费,军人占全民数2%,政群工作人员占全民人数1%。实行累进税制,发行地方本位币,保护根据地资源等。四、关于根据地的经济建设问题。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给自足以支持长期战争。增加农业生产,发展工业,主要是小工业及家庭手工业;对外统制贸易,对内贸易自由;发展合作社,活跃市场,平抑物价,改善民生。同时提出冀鲁豫边区1941年的经济建设计划。
  10月1日 朱、彭致电各兵团:我与增援榆社东之敌激战一昼夜,敌我伤亡惨重。增援敌2,500余到达辽县北,一二九师因疲劳过甚,伤亡大,立即结束战斗。敌可能顺势“扫荡”,太北。令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路,配合一二九师反“扫荡”;一二〇师在太原西南牵制该方面之敌。
  10月1—2日 因敌增援过众,八路军力量疲劳,令各兵团结束第二阶段作战,适当集结主力进行整理、总结,准备结冰前再发起一次大破袭。
  10月2日 致电毛泽东、朱德、王稼祥:抽调部队支援华中基本同意,惟一二九师因敌严重“扫荡”,减员甚大。建议一二〇师、聂荣臻、吕正操两区、杨得志部抽兵15个团,共不会超过35,000人,以免妨碍华北基本区的坚持。
  10月9日 致电毛泽东、王稼祥:“我们处于敌人严重扫荡中。”目前局部反共战争危机紧迫,新四军在江南有遭蒋、日夹击危险,建议挺入闽浙赣边或即北调,早为之计。并告:陇海北八路军现只25万,游击队5万,战争日见残酷,减员大,拟三个月内扩军10万。
  10月10日 电告陈光、罗荣桓:认真建立军区、军分区工作,培养地方游击队,接受津南、鲁南和苻竹庭并吞游击队致不能立足的教训。
  10月19日 以百团大战后,敌抽集兵力对根据地山岳地带大肆“扫荡”,在对太北、平西残酷烧杀后,又在晋察冀边区团团集结,彭、左令晋察冀边区立即准备反“扫荡”作战,坚决消灭一两路进犯之敌,一二九、一二〇师及冀中、平西区分别破击正太、同蒲路为配合。
  10月20日 敌近万兵力对太行区开始进行第二次报复“扫荡”,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北方局、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及一二九师、边区机关所在地之左会、麻田、偏城、涉县一带。
  10月21日 朱、彭致电蒋介石,转呈陈光、叶挺报告,说明江苏国民党韩德勤⑥部进攻新四军陈毅部的真相。
  10月22日 八路军总部由西井抵栓马。
  10月23日 敌“扫荡”太行,在其合击地区疯狂烧杀,并进攻八路军总部设于辽县黄烟洞的兵工厂。总部由栓马抵宋家庄。
  10月25日 毛泽东两次来电,分析目前国内外局势。来电要求准备对付最黑暗的局面,准备国民党全面反共,对国民党在军事上采取防卫立场,政治上强调团结抗日;强调独立自主的抗日战争,各根据地实行完全的自给自足。
  △ 以皖东李品仙仍向新四军进攻,据毛泽东来电指示,令彭雪枫、吴芝圃支队向苏北,三四四旅向淮北前进。
  10月27日 八路军总部由宋家庄经蟠龙镇再进入砖壁。
  △ 致电周恩来:八路军决定对津浦、平汉、同蒲南段进行破击,适当配合蒋之冬季攻势。华北敌“扫荡”相当严重,太行区17日击退敌第一次“扫荡”,19日敌又开始第二次“扫荡”,且更残酷,见人即杀,见屋即烧,粮食一概烧尽。我后方机关及兵工厂受相当严重损失。
  △ 电告陈光、罗荣桓:为应付突然事变,要在两个月内准备150万法币送总部,购买10万元西药(主要是治伤药)及通讯器材;以地方币吸收法币。
  10月29日 晚8时,于石门村发布命令,部署关家垴战斗:西退之敌约600—700人,本日退抵中村关家垴地域宿营,一二九师之五旅、十旅为右翼纵队,归刘伯承、邓小平直接指挥;六旅、决死一纵队两个团一部为左翼,归陈赓指挥,均于翌晨4时向敌攻击,务求彻底消灭之。此役设山炮阵地于附近高地,彭亲自指挥山炮连。
  10月29—31日 在关家垴指挥战斗,经三日激战,歼灭冈崎大队大部。
  10月 在北方局高干会议上作结论,着重谈建立“三三制”政权对坚持敌后抗战的重要性。
  11月1日 三弟彭荣华在原籍湘潭乌石乡家中被潭株警备司令部和县府派人杀害,弟媳龙国英被枪击重伤,二弟彭金华被捕后遭杀害。是为湘潭惨案。
  11月3日 敌合击砖壁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在蟠龙东与敌激战,掩护总部转移。
  11月3日 因蒋介石已令汤恩伯率十万人进攻皖东北根据地,李品仙率五万人进攻皖东根据地。毛泽东、王稼祥来电,征询对反国民党投降反共的具体策略的意见。
  11月4日 八路军总部由砖壁转移至千壬村。
  11月5日 接毛泽东来电,促黄克诚部及彭雪枫、吴芝圃支队迅速南进。
  同日 八路军总部由千壬村抵茅岭底。
  11月6日 八路军总部由茅岭底抵河北涉县东南之刘家庄。7日,抵大林口。8日,抵辽县之武军寺。
  11月9日 朱、彭命一一五师以两个充实之团,于一星期内准备完毕,开赴苏北黄克诚处,配合新四军对付汤恩伯、李品仙之进攻。
  △ 朱、彭、叶(挺)、项(英)为顾全大局,发出复何(应钦)、白(崇禧) “皓电”之“佳电”,驳斥“皓电”对八路军、新四军的诬蔑,陈述八路军、新四军抗日伟绩,揭露国民党之反共罪行,严词拒绝其强令华中新四军全部北移的要求,同时表示,为顾全大局,将新四军皖南部队移至长江北。
  11月14日 因蒋介石下令以29个师进攻华中新四军、八路军,并准备在华北进攻八路军太岳根据地,特电告黄新廷、薄一波等作必要的准备。
  11月15日 电告各兵团:卫立煌指挥下计26个师在晋南构筑纵深百数十里之堡垒线;蒋介石准备进攻新四军之军队达到29个师;陕甘宁边区周围蒋集兵20万,构筑封锁线五道;何应钦在我未接受其条件前停发了八路军11月之经费。要各部呼吁挽救危机。
  11月22日 在某地地方干部会议上作《论目前时局的空前严重危机》的报告,指出目前危机虽然严重,好转仍未绝望,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忠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用一切力量争取时局好转,也准备充分力量应付突然事变。
  11月23日 发表9月25日在北方局高干会上报告的第五部分《关于百团大战》,谈百团大战在全国起的作用和军事上的收获,估计百团大战将影响华北战局的两个可能:敌人增兵华北,使局势变为更加严重的可能,和华北战局暂时开展的可能。要求八路军扩大胜利,打通根据地间的联系,动员组织群众,争取伪军伪组织,防止骄傲轻敌,同时准备充分兵力,建立强有力的军区工作,准备应付严重形势。
  11月28—29日 朱、彭连续致电何应钦,质问为何停发十八集团军经费,要求取消“乱命”。
  11月30日 朱、彭令宋时轮、萧华等部:以运动战及各个击破的方针寻机歼灭投敌之石友三部,对其社会团体坚持统一战线政策。
  △ 毛泽东、朱德、王稼祥来电,提出关于华北、华中之战略部署:国民党的政策是将我封锁于敌后与敌拼消耗,防我南移,以隔断我军。我在华北的主要方针是坚持斗争。南线黄克诚及彭明治、朱涤新支队移华中。华中是国共必争之地。目前南移是最好时机。
  12月1日 同左权电促一一五师两个团速按胡服30日电南调。
  12月2日 致电毛泽东、王稼祥转杨尚昆,称敌对我各基本根据地烧杀极惨,提出组织慰问团赠送物品,发动县、村互救,军队机关帮助群众挖窑洞,贸易部门廉价出售棉、布,冀南银行拨款分发群众等措施,要求不饿死一个人。
  12月3日 收到滕代远11月20日来信,信中谈及抗大总校存在的严重问题。复电滕,表示完全同意彻底揭发这类严重腐化堕落现象,开展反腐化堕落现象的教育,并要求将整顿的经验教训转达各分校。
  12月4日 投敌之石友三被卫立煌部高树勋扣押。同左权命令杨勇、苏振华等部乘石部混乱,对其跟踪追击,彻底消灭该叛军。
  12月5日 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宣布百团大战基本结束,并公布战绩:整个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l800多次,歼敌伪军45000余人,攻克据点2993个,破坏铁路940余里(正太铁路基本摧毁)、公路3000余里,桥梁、车站、隧道等铁路建筑物260余处,破坏敌煤矿5处,缴获大量武器弹药等军用物资。
  12月8日 同左权转发卫立煌枪决投降日寇的石友三及其弟石友信的通电。
  △ 朱、彭电复卫立煌:“歼除通敌反共罪魁,军民同快,当携手对外。”
  12月10日 电告胡服等:杨得志部、三四三旅及冀中、五台部均难南调,一二九师及三纵队共五个团经补充整理后,明年3月可增援华中。
  12月16日 接获二弟彭金华、三弟彭荣华惨遭杀害的消息。致电林森、蒋介石,抗议潭株警备司令部和湘潭县政府,要求保护抗日家属,严究祸首,予以昭雪。
  12月18日、22日 两次电请军委缓调杨得志部去华中,推迟从一二九师、冀中抽队南进。
  12月22日 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等来电:“百团大战对外不要宣告结束,蒋介石正发动反共新高潮,我们尚须利用百团大战的声势去反对他。”
  △ 在总部召开的后勤会议上致开幕词《建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加强后勤工作建设》,说,这是华北召开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后勤工作会,杨立三是我军最有后勤工作经验的同志,八路军后勤工作的创始人。1941年敌人扫荡将较任何一年为剧烈、频繁、残酷,后勤的责任更大。建军的三大任务——政治建设、军事建设和后方勤务工作建设,三者不可分离,缺一不可。开幕词在肯定后勤工作的成绩后,指出存在的问题是:看不起后勤工作,工作中的反科学、反知识和墨守成规、封建落后意识等。又说,贪污、腐化、堕落是后勤工作的敌人,一刻也不容许其存在。
  12月23日 向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召开八路军、新四军的政治工作会议。
  △ 致电杨(得志)、黄(克诚):华中顽方压迫甚重,除九团、六团迅即南开外,四旅之七、八两团从速补充整理,随时准备增援。
  ① 何应钦,时任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主任。
  ② 石友三,时为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国民党第六十九军军长。
  ③ 朱怀冰,时为冀察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河北省民政厅长。
  ④ 李品仙,时任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军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
  ⑤ 顽,指国民党内奉行反共政策的军队。
  ⑥ 韩德勤,时任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军苏鲁战区副总司令。
  

彭德怀年谱/王焰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