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贺龙
>
全文图书
>
贺龙口述自传
贺龙元帅骨灰安放仪式——筹办骨灰安放仪式
刘树发,王小平
找到贺帅的骨灰,筹备工作进入了具体落实阶段。办公室设在三座门,由中组部负责人郭玉峰、国务院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吴庆彤、军委办公厅主任胡炜、中办政治部主任于光组成领导小组,下设秘书组、悼词组、警卫组、后勤保险组。我和刘振杰同志在秘书组。对我们来说为首长办丧事属正常的工作范围,责任非常明确,按常规各组办各自的事。以军委办公厅的名义发出了不叫“讣告”,而叫“通知”的“讣告”。“通知”:“定于1975年6月9日下午三时,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贺龙同志举行骨灰安放仪式,届时请参加。”
“通知”发出后,从军内到地方、中央机关、国家机关、北京市等各方反应强烈,值班室电话铃声不断,有表示哀悼送花圈的,有询问家属子女情况的,有要求参加的。许多单位反映分配参加安放仪式的名额太少,要求增加人数。特别是国家体委,庄则栋和徐寅生分为两派,在人数名额分配上相互争执,要求增加名额。周总理在报告上批示:“同意给国家体委增加10个名额,包括一些著名运动员。徐寅生要出席。”
刘振杰将周总理批示电话通知庄则栋。庄则栋说:“游泳队一个,体操队一个,田径队一个,足球队一个,篮球队一个,你看够不够。”刘振杰说:“你是主任,增加谁由你定,徐寅生要去。”
原计划参加追悼会的人数是800人,现在已经安排了1500人。贺帅的老部下,凡有要求参加者,查明身份后尽量满足。薛明推荐来的生前好友,也保证他们参加。在追悼会现场室内站不下可站到室外。京外的人员不安排来京,但是南京军区政委廖汉生特别被请来参加。
当时军内的老将军大多数受审查刚刚被解放,有的则刚从监狱出来,有这样一个机会见面,实在太难得了。大将谭政,刚从监狱出来,中央组织部把他从山西接回北京,我们派人找到他,看他身体不好,劝他不要参加了。他说:“这样的事我盼了多年了,只要我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八宝山,去参加贺帅的追悼会,乘机看一看多年未见到的老同志。”后来,我在礼堂里找到他时,见他正与总政一位首长站在一起。我真的不敢认,他就是当年经常见面的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只见他衣服破旧,弯着腰,穿一双布鞋,气喘吁吁。工作人员给他搬来一把椅子,他不坐。
“通知”到礼堂里的人,安排有休息室,他们都来得很早。老将军们见面后的第一句话是:“你还活着呀!”大家互相道贺、泪流满面。这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来将军们的第一次大集会。
6月9日的贺帅骨灰安放仪式,实际上是一个不叫追悼会的高规格的追悼会。中央和国家机关、北京市委给予了大力支持。骨灰安放仪式的程序为:一、贺龙同志骨灰安放仪式开始;二、默哀(放哀乐);三、请周总理讲话;四、王洪文为骨灰盒覆盖党旗;五、向遗像三鞠躬;六、骨灰安放仪式结束。从参加人员来看,贺龙骨灰安放仪式也堪称国家级丧事。周总理、小平同志、先念同志、纪登奎同志、徐帅、聂帅、叶帅、王震,在京的大将、上将、中将全部参加,军委在京的十几个大单位的领导同志和机关群众代表1500多人参加。毛主席、党中央、人大、国务院、政协、军委、军队各大单位都送了花圈。花圈从室内排到室外。这是军界向“四人帮”的一次大示威、大声讨,是对贺老总的隆重悼念。会后,江青污蔑说“这是用死人压活人”。张春桥说在6月9日贺的祭日安放骨灰是迷信。而受贺案株连的众多人家,则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从黑暗中看到了光明。
贺龙口述自传/刘树发,王小平.—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