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郭洪涛 > 全文图书 > 郭洪涛文集
|
中国能源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
郭洪涛 |
|
|
(一九八九年五月) 能源是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政府已经把加强能源工业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本文就中国的能源问题,作一个简要的探讨。 一、中国的能源资源 中国的能源资源比较丰富,但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根据预测的常规能源储量:煤炭5万亿吨,石油614亿吨~787亿吨;天然气26亿立方米~33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76亿千瓦,可开发量3.79亿千瓦。可以看出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是,煤炭占90%以上。因此,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和以煤电为主的二次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核能和太阳能、风能、潮汐、沼气等再生能源,只是刚刚起步。 从地区分布看,除石油资源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外,煤炭资源的80%分布在西北的东部和华北的西部,水能资源的70%分布在西南。 二、中国的能源需求 1.中国从1953年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80年,能源消费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3%。进入80年代,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速度下降到5.2%,这是因为:1979年以来,政府对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使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从1979年的43.7:56.3调整到48.2:51.8。与此同时,加强了节能工作,每1亿元人民币的工业总产值能耗从7.5吨下降到5.44吨标准煤①,降低了34%。还要指出,在此期间,从国外进口了相当数量的高耗能产品,相当于每年平均少耗用国内能源4000多万吨标准煤。到1987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8.59亿吨标准煤,其构成是:煤炭占76.3%,原油占17%,天然气占2.1%,水电占4.6%。从用途看,生产用能占78%,生活用能占22%。 2.进入80年代,中国的能源消费有两个新特点: 一是煤炭占二次能源消费的比重逐年提高。1987年同1980年相比,煤炭的比重提高了4.3%。在此期间,中国采取了以煤代油的能源政策,原油比重下降了3.7%,7年来累计节油4300万吨。 二是生活用能增长速度高于生产用能。生活用能平均每年增长7.8%,生产用能平均每年增长4.6%,生活用能比生产用能的增长速度高出70%。在生活用能中,生活用电增长尤为迅速,近年来由于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进入普通居民家庭,根据典型调查,城镇居民家庭每户用电设备从80年代初的200瓦左右猛增到现在的1000瓦左右。据统计,市政生活用电量每年以14%的平均速度增长,相当于同期全国发电量增长速度的两倍。 3.近两年能源消费出现的新趋势是:发电用煤增长势头很猛。1986年和1987年两年增加煤电机组共1200万千瓦,平均每年增加600万千瓦,比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期间年平均增长了1倍,每年增加发电用煤达2000万吨。其中沿海地区煤电增长尤为迅速,近两年共增加煤电机组710万千瓦,平均每年增加350万千瓦,比第六个五年计划平均增长1.4倍。 4.中国政府确定了本世纪内的经济发展目标,即从1981~2000年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近年来,中国国内各研究单位和世界银行分别对中国的能源需求作了各种方案的预测,其结果是:到2000年,根据国内各研究单位预测的能源总需求量是14亿吨~17亿吨标准煤,世界银行的预测是12.6亿吨~16亿吨标准煤。 应该指出,近几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过热,工业特别是加工工业、乡镇工业发展太快,能源生产的增长明显赶不上经济的增长,1981~198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1%,发电量增长6.44%,一次能源增长6.06%,而1986~198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2.2%,发电量增长10%,一次能源却只增长3.3%。 中国政府正在压缩目前过热的经济发展速度,继续加强能源的节约,力争把2000年能源需求量控制在14亿吨标准煤左右。 三、中国的能源生产 1.在50年代初,中国的能源生产比较单一,煤炭占90%以上。随着克拉玛依、大庆和渤海盆地内几个大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从6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石油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87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9.12亿吨标准煤,其构成是: 煤炭——9.28亿吨,占72.6%; 原油——1.34亿吨,占21%; 天然气——138.9亿立方米,占2%; 水电发电量——1000亿度,占4.4%。 进入80年代,中国的一次能源生产量平均每年以5.26%的速度增长,其中煤炭生产量平均每年以5.93%的速度增长。在此期间,跨越山西、内蒙古西部、河南、陕西和宁夏5省区的能源基地有了很大发展。这5个省区是中国最大的能源基地,煤炭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70%,而且品种全,质量好,埋藏浅。1987年比1980年,中国煤炭产量增长3.08亿吨,其中50%以上是依靠这个能源基地增产的。山西是中国最大的产煤省,1987年产量已达2.3亿吨。 中国的二次能源电力的发展速度,始终高于一次能源。1980~1987年,发电量平均每年以7.45%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一次能源增长速度的41.6%。1987年中国年总发电量接近5000亿度,其中水电占20.2%,火电占79.8%。 2.中国政府正在致力于能源工业的开发和建设。据政府有关部门规划,到2000年,中国将生产能源14.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生产量为14亿吨,原油生产量为2亿吨,天然气生产量为300亿立方米,水电发电量折标准煤0.9亿吨,核电发电量折标准煤0.12亿吨。 规划表明,本世纪内,煤炭始终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到2000年,煤炭要达到上述生产水平,既要发展大型煤矿,也要发展中、小型煤矿。从地区分布看,上述跨越5个省区的能源基地,将承担6.5亿吨~7亿吨的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生产总量的比重将由现在的40%提高到50%左右。尤其是山西、内蒙古西部和陕西3个省区增加产量较多,这3个省区的建设重点是:山西的古交、平朔矿区,内蒙古的准格尔、东胜矿区和陕西的神府、黄陵矿区。 中国的石油生产,在奉世纪内主要还是依靠东北、山东和华北3个地区。同时,西北和海域的油田也要加强勘探和开发。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重点是四川、陕甘宁和海域。 中国将继续加快发展电力工业。到2000年,预测的发电量为1.2万亿度,发电装机容量为2.4亿千瓦。本世纪内的电力建设方针是:大力建设煤电,积极开发水电,稳步发展核电。 ——煤电比重将仍占70%以上。在东部沿海地区将继续建设一批大型烧煤电站,同时注意在煤矿附近建设坑口电站,推行煤电联营。 ——水电比重将有所上升。建设的重点是开发黄河上游、长江中下游干支流、红水河和澜沧江中下游的骨干电站。长江三峡水电枢纽工程正在进行可行性论证。 ——核电装机将达600万千瓦,除建成浙江秦山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外,还要新建辽宁核电站。 四、中国的能源供应 中国的能源生产基本上是供应国内的消费,1987年中国净出口能源折标准煤5400万吨,仅占能源生产总量的5,9%,其中煤炭净出口1249万吨,仅占煤炭生产总量的1.3%,石油(包括原油和成品油)净出口3217万吨,占石油产量的24%。 从煤炭国内供应情况看,中国的商品煤供应,主要依靠能源基地的五省区。这个能源基地向全国提供的商品煤量,80年代初占全国商品煤总量的80%,现在已上升到88%,预期到本世纪末将达90%以上。 五、中国的能源运输 由于中国的经济重点在东部,而煤炭资源重点在西部,因此把大量的煤炭从产地运到消费地,成为中国能源运输的一个重要任务。1987年,煤炭运输占铁路货运量的40%,水运货运量的35%,公路货运量的20%。 中国煤炭运输的基本格局是:西煤东运、北煤南运。总的布局是:以能源基地为中心,以北、中、南三路外运铁路干线和沿海、长江水运为主轴,向北、向东、向南按扇形展开。煤炭运输的建设方针是:通过改造现有铁路、港口,开辟新的通道和相应的港口,逐步建成几条具有强大运输能力的煤炭运输走廊,并且以此为骨干,形成包括铁路、水路、公路以及其它运输方式的综合协调的煤炭运输网络。为了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建设坑口电站,向东部地区输电。 为了解决能源基地煤炭外运问题,正在重点建设和规划建设的主要运煤铁路是: 东西方向的有:北路,大同—秦皇岛铁路,西段(大同—北京)已在1988年建成,东段(北京—秦皇岛)已经开工。中路,神木—朔县铁路今年将开工,下一步再修到石家庄,然后直达海港。南路,侯马—月山—焦作—新乡—菏泽—石臼所港口。此外还要建设去东北方向的集宁—通辽铁路。 南北方向的有:包头—神木—西安—安康铁路,衡水—商丘—阜阳经合肥过长江与芜湖相联。这两条干线铁路的部分路段已经建成。 同时,相应地扩大与上述铁路通道相衔接的秦皇岛、青岛、石臼所、连云港4个海港的装煤能力,还要扩建、改造沿海省市和长江下游城市的一批卸煤港。此外,还要整治北京—杭州运河和汉水,以适应水运煤炭的需要。 中国的原油和天然气已基本上采取管道运输,而成品油管道和输煤管道则还未采用。1987年,中国已有输油(气)管道13800公里。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组织输煤管道的研究,并正在着手制订成品油管道的发展规划。 六、发展中国能源工业的若干政策 为了改善中国的能源供应,政府正在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进行能源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调整产业政策,对能源、交通方面的建设,实行投资倾斜和其它优惠政策; ——大力加强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的勘探,增加新的开采储量; ——实行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大力节电、节油、节煤和节约原材料,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要大力加强和改善能源运输,首先是集中力量建成东西和南北间的输煤走廊; ——贯彻对外开放方针,积极开展能源开发、利用和运输的对外合作; ——改善地区生产力布局,高耗能产品工业布局尽可能靠近能源基地。 展望21世纪,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还将有更大的增长。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国内能源的需求量不会少于24亿吨标准煤。特别是对农村的能源供应还要给以更大的关注,因为在中国广大农村,目前生活用能的75%依靠薪柴和秸杆,这种局面必须尽快改变。同时,我们必须充分注意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的环境影响和运输问题,将越来越严重。为此,中国在继续加强煤炭开发建设的同时,需要积极发展水电和核能,加强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加强对煤炭气化、液化、油页岩提炼、再生能源和其它新能源的研究,以便积极改善能源结构。现在,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力量,精心研究,制订规划,分期实施。 我在结束本文时,需要指出,中国在发展能源工业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积极开展技术、学术交流,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我相信,中国同各国在这方面的技术、经济合作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 本文系郭洪涛同志应外国一家报纸特约而写。 ① 1吨标准煤相当于7000千卡。下同。 |
|
郭洪涛文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