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郭洪涛 > 全文图书 > 郭洪涛回忆录
|
七、粉碎敌人的第一次分区“围剿” |
郭洪涛著 |
|
|
陕北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根据地的扩大,引起了敌人的严重注意。当陕北游击队一、二、五支队南下与红26军汇合期间,军阀井岳秀的86师倾巢出动,并配合地方民团,以连排为单位,分进合击各根据地,进行烧杀、抢掠和破坏村庄。面对这一严重局势,陕北特委及地方党组织领导游击队、赤卫队以及广大群众,与敌人展开了极其艰苦的反“围剿”斗争。 1934年8月,由谢子长同志统一指挥的红26军红3团和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所属一、二、五支队以及赤卫大队进入安定一带。8月中旬,敌人一个连从石湾方向窜入安定的景武塌“清剿”,我军决定集中兵力,歼灭这股敌人。清晨,我军到达景武塌,由红3团主攻,一、二、五支队配合,占了山头,居高临下,对山下的敌人展开攻击。我们估计,战斗开始后,敌人因地势不利将会向石湾镇方向逃窜,因此事先布置了埋伏。战斗打响后,敌人大部分被歼;残部果然向石湾方向逃窜,中我军埋伏,全部被歼灭。接着,我军从安定往绥德方向前进,经过白区的南沟岔、老君店,绕道至绥德苏区的张家圪台。那时,白区老百姓因受反动宣传,大都已经走散;敌人也闻风纷纷逃窜。为了做争取白区群众的工作,我军所到之处,吃了老百姓的粮食,都留下了银元和简单的信。群众对我军纪律严明的反映很好,到处传说来了“天兵天将”。我军在张家圪台山上击溃了敌人从薛家峁来的一个连,消灭其两个排。少数向无定河逃窜的敌兵,有些淹死在无定河内。在获得景武塌、张家圪台两战胜利之后,我军进入绥清边无定河岸苏区根据地。敌人一个连在河口镇的黄河和无定河汇合处设了一个据点,这是敌人在苏区内埋下的一个“钉子”,非拔掉不可。我红军主力稍作休整后,在广大赤卫队的配合下,在一天拂晓进攻河口镇,击溃了敌人一个连。敌人因背水作战,无路可退,损失惨重,被逼逃往清涧县城。我军胜利地收复了河口镇。河口战斗中,谢子长同志不幸胸部负伤,仍继续指挥战斗,后因伤口剧痛,他才揭开衣服指着伤口对我说:“我负伤了。”我马上对子长同志说:“你先走,我随部队撤退。”并立即派人护送他撤离火线。战斗结束后,子长同志带伤挥师北上,在横山董家沟又重创敌高双成部团长高玉亭率领的一个营。然后率红3团和一支队到安定西区。红3团南下回陕甘边时,子长同志离部队养伤,陕北特委派薛兰岗同志带一个中队负责保卫。 在反敌人第一次分区“围剿”战斗中,我军取得了三战三捷的胜利,缴获枪支一百几十支,敌兵大部被歼或被俘,从而粉碎了白军和反动民团对陕北根据地的第一次分区“围剿”。 在反一次分区“围剿”战斗中,我根据地广大群众积极配合红军游击队作战,成绩卓著。根据地内,建立起村与村,县与县之间的联防。在敌人据点附近的山头上,都有我们的群众放哨,每当敌人从据点出动,群众迅速查清敌人的武器装备、人数和动向,并向四面八方传报,使敌人的一举一动置于我广大群众的监视之下。这种传递情报的方法,群众称之为“土电话”。地方党组织还领导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妇女会和广大人民群众,与敌人作斗争。他们站岗放哨,捉拿敌探,骚扰敌人驻地,坚壁清野,使得敌人一进入苏区就像聋子、瞎子一样,听不到消息,吃不上饭,睡不好觉,疲劳沮丧,惶恐不堪。而每当红军部队和游击战士到来时,都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护,群众杀猪宰羊,运粮、抬担架,站岗放哨,帮助战士洗补衣服,缝鞋、做饭,有时还给大家包饺子吃,大大鼓舞了我军的士气。在斗争中,还进一步开辟红色村庄,使苏区逐渐扩大。 实践证明:陕北党领导游击战争和群众工作是做得好的。第一次反“围剿”之所以取得胜利,就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关于反帝、反封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办事,建立了游击根据地。因为有根据地作依托,既可以主动出击敌人,又可以迅速返回进行休整;对敌人构成坚强壁垒,敌人打进根据地来,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必遭灭顶之灾。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人民这个条件对于红军是重要的条件,这就是根据地的条件。后来中央红军来到陕北,红军东征时,彭德怀同志到了清涧县,表扬清涧县的群众工作做得不错,说不亚于中央苏区兴国县的工作。 在第一次反“围剿”中,战略上敌人处于攻势,我军处于守势。但在战斗中,我军运用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游击战争“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的基本原则,针对敌人兵力分散,到处寻找我军作战的特点,发现敌人的薄弱部分,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之,使敌人丧失有生力量,逼其变分散进攻为集中固守据点,既无法以连排为单位四出“清剿”,也无力以营为单位组织进攻。从而迫使担任第一次“围剿”的敌军主力井岳秀部已不能继续“围剿”根据地了。粉碎敌人第一次分区“围剿”,是陕北革命战争一次重大的胜利,不但扩大了我党的政治影响,进一步推动了陕北游击战争的开展和根据地的扩大,而且积累了反“围剿”的经验。 可是,中央驻北方代表事后却来信错误地批评陕北特委“没乘胜攻打绥德、清涧、瓦窑堡城市”是“没有掌握暴动艺术,空喊暴动,没有领导城市暴动”;“过去一个时期,对群众斗争的机会主义的消极空喊。陕北没有领导工人罢工运动。显出乡下党的倾向”等等。后来北方代表又发来军事指示信,要陕北特委攻打绥德、清涧、瓦窑堡等城市。陕北特委和谢子长同志接到指示信后,认为是脱离实际的,没有传达和讨论。 |
|
郭洪涛回忆录/郭洪涛著.—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