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郭洪涛 > 缅怀纪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在子长县的战斗经历
中共子长县委 子长县人民政府

  1935年初,安定县(今子长县)就成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中心,11月初至1936年6月下旬,又成为长征落脚陕北的中共中央在大西北建立的第一个红都,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在此期间,安定县(今子长县)聚集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解放劳苦大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郭洪涛就是其中一名突出的代表。
  2009年是郭洪涛同志诞辰100周年。值此纪念之际,再次回顾郭洪涛同志在子长县的战斗经历,我们深深感到,子长县过去的辉煌与荣耀,都是在老一辈革命家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才树立的。建设和谐社会,再创子长辉煌,就要发扬光荣传统,继承先烈遗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这片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
  1909年11月,郭洪涛出生于米脂县黑圪垯村一个农民家庭。8岁即入吉镇初小读书,后转入由李鼎铭先生任校长的桃镇小学。1925年春考入榆林中学,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五卅运动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春任中共榆林地委组织部长。1927年秋,大革命失败,陕北军阀井岳秀大肆清党,榆林中学被封闭,郭洪涛被迫出走到山西太原,以求学为名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是年冬,郭洪涛落入敌手,以“内乱案”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从此在敌狱中度过5年零8个月。1933年提前释放后,郭洪涛辗转河南、河北寻找党组织,于秋末冬初来到北平。此时,正值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阴云笼罩着百年古都,共产党人已在筹划分赴各地重整旗鼓。中共北方代表根据贾拓夫、鲁笨、崔逢运等的汇报,决定任命谢子长为西北军事特派员,回陕北领导武装斗争。谢子长根据中共北方代表的意见,正在动员同志赴陕北。一天,谢子长和阎红彦一起到北平沙滩蓬莱旅馆看望郭洪涛,他们在介绍陕西情况时说,陕北特委遭到严重破坏,红26军南下失败,陕北革命受到了挫折。谢子长说:“我们得回去收拾这个局面,我想让你也一道回去。我搞军事工作,你搞地方工作,咱们同心协力把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建设起来,绝不能让好不容易点燃起来的革命之火熄灭掉。”郭洪涛欣然同意。由于他离开陕北很久,且又处在与世隔绝的监狱中,所以对陕北的革命斗争情况几乎一无所知。之后,他参加了由中共北方代表委托李华生主持召开的陕北党团特委委员联席会议,通过从陕北来北平的常学恭、崔逢运、鲁笨的介绍,对陕北革命形势有了一些基本了解,为以后参与领导波澜壮阔的西北革命,做好了初步的思想准备。
  1934年1月,郭洪涛与李铁轮一起回到陕北,在佳县与陕北特委接上了关系,参加了在南洼村召开的陕北党团特委联席会议。会上,郭洪涛传达了中共北方代表的指示。由于当时党内思想被王明“左”倾路线所统治,北方代表的指示中带有许多“左”的内容,对陕北特委进行了错误指责,引起特委同志们的不满。郭洪涛从与会人员的冷淡反映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要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必须亲身投入斗争第一线,才能明辨是非曲直。此后,他担任了中共陕北特委组织部长。
  1934年7月初,郭洪涛带领陕北游击队清涧红2支队和绥德红5支队来到安定县杨道峁,与谢子长领导的陕北游击队第1支队会合,成立了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大会上,郭洪涛代表中共陕北特委宣布:谢子长兼任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任参谋长。会后还举行了庄严的阅兵式。从此,陕北的武装斗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后,于7月17日晚首战即打开安定县城,解救出200多名革命群众,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震动了陕北大地,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热情。郭洪涛配合谢子长,指挥了这次战斗。7月20日,郭洪涛和谢子长率领陕北游击队南下,胜利到达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阎家洼子会议后,1934年8月15日,谢子长、郭洪涛带领红42师第3团和陕北游击队回师安定,接连取得了安定景武塌、绥德张家圪台、清涧河口三次战斗的胜利,胜利粉碎了敌人对陕北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一次“围剿”。不幸的是,谢子长在河口战斗中身负重伤,不久即离队养伤。
  1935年初,郭洪涛来到安定县冯家梢鄢,代表陕北特委主持会议,召集陕北红1团主要干部贺晋年、马佩勋、路文昌、李仲英、李宗贵、薛毓瑞等参加,总结了前一阶段的工作和作战经验,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郭洪涛告诉大家,国民党不甘心失败,已调动高桂滋的84师到陕北,部署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他要求红1团做好迎接红26军来陕北的准备工作,开始新的战斗。
  1935年2月5日,西北革命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陕北特委、陕甘边特委联席会议,在安定(今子长县)周家硷召开。会议根据谢子长和刘志丹事前讨论的方案,成立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红军和游击队的指挥。郭洪涛参加筹备并出席了会议,担任了西北工委组织部长兼秘书长,协助代理书记崔田夫积极开展党和政权的建设。
  1935年5月上旬,中共西北工委、西北军委在秀延县玉家湾召开祝捷大会,庆祝西北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中取得三战三捷的胜利。大会宣布:刘志丹任西北军委前敌总指挥,高岗任前敌指挥部政委。
  前敌总指挥部成立后,西北红军在刘志丹的指挥下,转战八百里,横扫敌人,解放了六座县城,取得了辉煌胜利,陕北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在此期间,郭洪涛领导西北工委、西北军委、陕北省苏维埃政府所属各部门游击在安定县境内,先后驻扎在玉家湾酒店坪、阳岸、董家寺一带,后迁至栾家坪的齐家河村,又迁至李家岔的白庙岔、王家崖。1935年6月,负责“围剿”陕北的敌84师高桂滋部,再不敢以一个营分散驻守据点或单独行动,驻永坪的一营敌人逃入瓦窑堡。端阳节后,郭洪涛率领后方党政军民各机关、团体和各训练班,迁驻于永坪。
  西北工委进驻永坪后,命令刘志丹带领红军主力攻打瓦窑堡,刘志丹了解敌情后放弃了攻城的计划。城内外人民群众多次要求解放瓦窑堡,赵通儒三次向西北工委请缨,要求发起围困战,以解放瓦窑堡,最终得到郭洪涛等的同意,由马明方代表工委下达了命令。受命后,赵通儒将自己率领的一小部分地方武装组建为西北红军警卫团,在赤卫军配合下,对瓦窑堡敌人发起了围困战,困守瓦窑堡的敌人惶惶不可终日。由于警卫团是由地方武装组建而成,装备极其简陋,缺乏枪支弹药。在围城进行到紧急关头时,永坪红军干部学校的受训学生毕业,下一期学生尚未招来,红校有200多支步枪闲放着。赵通儒到永坪交涉,借60支步枪,不带一粒子弹,声明赶红校下期开学归还。刚开始红校不同意借,赵通儒遂找到郭洪涛,再三说明情况,获得同意。郭洪涛在赵通儒开的一个借条上亲笔签署了同意借给的意见,亲手交给赵通儒。赵通儒将60支步枪运回瓦窑堡,当天晚上就发到战士手中,到瓦窑堡城下去袭击敌人。这批武器对解放瓦窑堡发挥了重大的作用。10月2日,瓦窑堡敌人在我军民的围困下,陷入无粮无援的境地,又震慑于西北红军取得劳山战役的巨大胜利,仓皇逃出瓦窑堡。陕北军事要地瓦窑堡获得解放。当天下午,郭洪涛和陕甘晋省委及后方各机关进驻瓦窑堡。从此,瓦窑堡成为西北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
  陕甘晋省委进驻瓦窑堡后不久,就听到中央红军来到陕北的传闻。榆林桥战斗获胜的当天,正在前方的郭洪涛受命与程子华前去吴起镇迎接中央。他们从道佐铺出发,当天就到了甘泉县下寺湾,见到中央红军派来寻找陕北红军的贾拓夫。当李维汉和中央机关也到达下寺湾后,郭洪涛向李汇报了陕甘边和陕北两个苏区、两支红军的创建发展过程和现状,以及正在进行的肃反,刘志丹等一批同志还在被关押等情况。李维汉于11月2日带郭、程去见毛泽东和张闻天。毛泽东认真听取了汇报,对陕北和红15军团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我们到陕北就是到家了,有了根据地,有了立足点了。谢子长、刘志丹同志对陕北是有特殊贡献的。”
  郭洪涛和贾拓夫一起从下寺湾回到瓦窑堡,进行接待中央入城的准备工作。11月7日,中央领导张闻天、博古、刘少奇、王稼祥、邓发、董必武、林伯渠、李维汉等率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进驻瓦窑堡,受到数千名赤卫队和群众的热烈欢迎。街道两侧红旗招展,欢迎标语随处可见,在高昂的锣鼓唢呐声中,人们载歌载舞,送水端茶,中央领导和指战员频频向群众招手致意,欢呼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郭洪涛为中央领导和全体指战员准备了一餐尽可能丰盛的饭菜。当领导同志品尝到打土豪的胜利品、陕北罕见的海参、鱿鱼等佳肴时,称赞说,这么好的饭菜,只在长征打下遵义时吃过一次,这是第二次。席间人们谈笑风生,意气盎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得知王稼祥在长征中负了伤,仍身体虚弱后,郭洪涛专门找来一头奶牛,使他每天能喝上牛奶。
  迎来中央以后,郭洪涛被任命为新组建的陕北省委书记。在中央直接领导下,郭洪涛积极组织为中央红军筹集粮食给养和御寒服装,改善红军生活条件。根据地党政军民紧急动员,节衣缩食,仅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就完成军粮970余担,而延川一县提供的军服就多达3000套。为了巩固和发展陕甘宁边区,壮大红军力量,中央陆续将西北根据地内的游击队整编组成红28、29、30军3个军和两个独立师。周恩来指定郭洪涛负责发动群众参军,在陕北各地迅速掀起了父送子、妻送夫参军的热潮。短短几个月就扩大红军9600人。同时,加强了对俘虏的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鼓励他们参加红军,争取改造了3000名东北军俘虏,扩大了兵源。
  在张闻天领导下,郭洪涛参加了改变富农政策的调查研究。张闻天对郭洪涛反映的情况和建议十分重视。经过认真讨论,做出了纠正“左”倾的富农经济政策的决定,对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毛泽东、周恩来到达瓦窑堡后,郭洪涛列席了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瓦窑堡会议,致力于贯彻执行统一战线方针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党中央决定取消陕甘晋省委,成立了陕北和陕甘两个省委,郭洪涛被任命为陕北省委书记,全面领导陕北根据地的党政军工作。同时,他还担任着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红军东征时,郭洪涛在后方为东征将士筹集粮草、动员扩红,有力地保障了东征的胜利。红军西征时,郭洪涛继续留在瓦窑堡后方。1936年6月22日,郭洪涛带领陕北省委机关,随中央撤出瓦窑堡,从而结束了在安定县的战斗岁月。
  日月更迭,岁月如流,斯人已去,风范依存。新中国成立以来,英雄的子长人民在谢子长、刘志丹、郭洪涛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心一意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精神的鼓舞下,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谱写了一页页光辉的篇章。建国60年来,在历届中共子长县委、子长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子长人民跟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吃大苦耐大劳。使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子长县走在了全省的前头。油煤强县路宽广,产业富民在村上,退耕还林山变样,青山绿水修新房,公路修到家门口,就医健康有保障,教育普及把学上,电视广播进村庄。米囤满来钱袋子鼓,而今的人们喜洋洋。
  近年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子长的目标,大力实施“油煤强县、草畜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推动”的发展战略,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工业经济实现新的突破,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绩。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3.1亿元,同比增长15.1%;地方财政收入5.02亿元,增长4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1亿元,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68元,增长3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万元,增长29%。在全市年终目标责任考核中名列县区第一。
  

光辉的印记 纪念郭洪涛百年诞辰/本书编委会编著。—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