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转战陕北
回忆与研究 绥德游击队活动片断

    
    1947年春,为了配合人民解放军保卫延安,消灭胡宗南军,西北局和绥德地委决定,各级党政机关干部都要坚持当地斗争,县不离县,区不离区,乡不离乡,依靠广大群众,利用有利地形,和敌人展开“蘑菇战”,把敌人磨得精疲力尽,然后再去消灭。为此,上级决定绥德、吴堡两个县的游击队合并,任务是保卫边区的胜利果实,保护边区的人民群众,配合解放军开展对敌斗争,并任命我(当时任绥德县副县长)为游击队的副政委。
    游击队成立后,利用当地的群众基础和地理条件,经常埋地雷,挖堑壕,捉“舌头”,摸岗哨,神出鬼没,声东击西,弄得敌人惊慌失措,不得安宁,白天不敢走小路,晚上不敢出来。有一次,群众报告说高家坬底沟来了一股敌人。游击队长马万里带了几个同志前去侦察,原来是敌人的抢粮队,他们赶了一大群骡马,还有一个排护送。对这一群强盗是打,还是不打?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认为高家坬底沟离绥德县城不到30里,城里驻着敌人1个师,如果打,敌人必然要增援,敌强我弱怕要吃亏;但大家又感到,敌人一进边区,烧杀掠夺,奸淫妇女,确实把人们害苦了,一定要狠狠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于是,我们制定了既不打草惊蛇,又要消灭敌人的作战方案。当时游击队正开中午饭,大伙一听说要打仗,高兴得饭也顾不上吃了,决心要为陕北人民出气。按照方案,大家悄悄地进入了阵地,居高临下,包围了敌人。冲锋号一响,大家喊着杀声从四面八方奋勇冲向敌人,抢粮的敌人吓得晕头转向,稀里糊涂当了俘虏。就这样一枪未放,只用了三四十分钟就结束了战斗。这次战斗之后,人民把游击队叫“神军”、“飞兵”。敌人一听说“神军”、“飞兵”都心惊胆战;当地的坏人怕“神军”、“飞兵”和他们算帐,也不敢干坏事了。
    绥德东门外无定河上有一座九个洞子的大石桥,桥身桥面都是大石块、石板砌的,非常坚固,行人出入县城必须经过这座桥。一天,西野前总来电报说,为了阻止敌人援助榆林战区,要求游击队将这座桥炸掉。我们接受任务后,请了几个石匠,深更半夜由游击队掩护去毁桥,搞了几次都没有成功。这时,前总又来电催促。时间紧迫,又没有炸药,在敌人眼皮下行动,困难确实大。我们召开“诸葛亮会”,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有的队员提出利用敌人飞机扔下来未爆的炸弹炸桥。这倒是个好主意,但不知怎样引爆。有的同志提出用电话机的干电池引爆可能成功。于是大家到处找炸弹,终于找到了一颗1500磅的未爆炸弹。趁着夜色,我们小心翼翼地把炸弹塞入事先挖好的石洞里,然后将导线一直引到半山腰。队长下令后,一个队员迅速摇动电话机柄,“轰”地—声,大桥被炸塌了。紧接着,我们连夜召集无定河沿岸二三十里川区村干部开会,研究决定了三条:一,立即将渡河小船划向离绥德30里外的大会坪,隐蔽在山沟里,防止敌人用船渡河;二,动员群众很快把吃、穿、用的东西分散藏起来,使敌人来了无法生活,群众少受损失;三,川区男劳力全部转移,以免敌人抓伕修桥。会后,大家分头连夜到各村抓落实,一切布置妥当后游击队也撤离绥德。第二天,敌人进入绥德城,由于大桥炸毁,增援榆林的敌军被挡在无定河南边,找不到渡船,找不到劳力,只好靠工兵搭桥,拖延了援榆之敌十一二个小时。
    沙家店战役后约10天,贺龙同志去清涧路过绥德,到了无定河边,派人把我和地委书记张邦英同志找去。我们请贺老总进城吃过饭再走,贺龙同志说他要在第二天天明前赶到清涧,没有时间进城了。他让我们在河边坐下,张邦英同志简要地汇报了工作情况,贺龙同志表示满意,一边抽烟,一边赞扬绥德干部对敌斗争坚决。我向贺龙同志汇报了游击队活动的情况,贺老总对我们白天帮助农民种庄稼,晚上到处活动打击敌人的做法很感兴趣,高兴地说:“你们这样做很好,体现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游击队和老百姓本是一家人嘛!你们这样搞了,人民就支持你们,我们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当我们汇报到炸毁无定河桥拖延了敌人援榆时间时,贺老总说:“炸得好!炸得好!在战场上,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力量,不要说十几个小时,有时一个战斗就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决定胜负。”贺龙同志环视了我们在场的几位同志,继续说:“你们把增援的敌人阻挡了十几个小时是很了不起的,这对我们攻打榆林的部队支持是很大的。你们是有功劳的!”贺龙同志还亲切地对我们说:“请你们给群众说清楚,为了战胜敌人,我们把无定河大桥炸了,将来消灭了蒋介石,我们在这里再好好修一座大桥。”说完,他笑呵呵地和我们一一握手告辞,汽车驶出老远还向我们频频招手。
    在敌人重点进攻的日子里,我们游击队认真贯彻执行了党中央、毛主席关于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指示,紧密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作战部署,迫使敌人不能在绥德长期立足。1948年春天,阳光洒满了陕北大地。4月,人民解放军胜利收复延安,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转战陕北/兰州军区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