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延安革命遗址
前言

    
    延安,因有延河穿流而过和取安祥之意而得名。它屹立在祖国西北黄土高原的千山万壑之中,是幅员辽阔,风景秀丽的中华大地上一颗璀灿明珠。
    延安是华夏民族的摇篮和发祥地之一。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人文始祖”黄帝及其部落就兴起在这块土地上,后来黄帝族沿洛河南下,并东渡黄河才定居于河南涿鹿。黄帝在完成统一中原大业后,仍落叶归根,安葬于桥山之巅。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上,众多历史名人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足迹。秦始皇曾数次巡游陕北各地;汉武帝曾驰骋于陕北高原而北击匈奴;秦公子扶苏,汉名将李广、卫青曾多次经延安与匈奴交战;大唐名将尉迟恭曾镇守延州,并亲自督修延安府城,另一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曾转战陕北各地。在北宋与西夏的百年边界战争中,延安人民浴血奋战,著名将领韩琦、范仲淹、庞藉、种世衡、狄青、杨文广、沈括等都先后在延安驻防并指挥作战;南宋民族英雄韩世忠就出生和成长于延安。相传,延安城南30里的万花山下花源头村,还是民族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乡。特别值得称颂的是,在陕北这块土地上,还哺育出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等农民起义领袖,他们的足迹遍及延安的山山水水。
    延安,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和交通枢纽。从隋唐以来,一直是郡、州、路、府的所在地,管辖着陕北各县。唯民国年间,设立了榆林道,陕北政治中心才北移。1931年之后,在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游击战争中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中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根据地。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就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圣地,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当时的延安,是党中央的所在地,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是全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大批中华优秀儿女在这里工作着,战斗着,成长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留下了最光辉的一页,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
    延安城区曾遭到两次严重破坏:一次是1938年11月20日开始的近三年中,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曾先后轰炸过17次,投下了1000多枚重磅炸弹,城内建筑尽遭毁坏。第一次轰炸后,在延安市政府的动员组织下,城内机关、市民就相继迁到城周各山沟隐蔽处。原在城内的中共中央驻地——凤凰山麓、抗日军政大学驻地——府衙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会址及周恩来与张学良会谈处——二道街天主教堂、延安政治局会议会址、鲁迅师范学校、延安新华书店等片瓦无存,成了一片废墟。
    第二次是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进犯时的狂轰滥炸和占领后的疯狂破坏。如对中央机关所在地的杨家岭、枣园的房舍,能烧的就烧,能拆的就拆,使各处遗址千疮百孔,目不忍睹。
    1948年4月22日,被胡宗南军队占领一年一月零三天的延安二次解放,永远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革命遗址,是“与重大历史、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是人类遗留文物的一部分,必须予以恢复保护。
    全国解放后,1950年7月即成立了延安革命纪念馆,负责延安时代文物的征集展览和各处革命遗址的修复宣传保护。1953年,中央拔专款16万元,对原党中央所在地杨家岭遗址,主要是中央大礼堂和中央办公厅楼进行了修缮,恢复了原状。1954年,纪念馆接管了杨家岭、枣园革命遗址,1957年征购了凤凰山原中央军委遗址,1958年接管了王家坪原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遗址,担起了延安主要革命遗址恢复保护、开放宣传的重任。1959年国庆10周年时,各旧址全面对外开放。
    经几次普查延安现有革命遗址312处,分布在全市 13个县(区)。其中宝塔区130处,洛川3处,延川23处,黄龙13处,宜川2处,安塞24处,延长13处,富县6处,甘泉23处,黄陵1处,志丹10处,子长46处,吴旗18处。
    延安市区的一百多处革命遗址,遍布城区和市郊,有“革命博物馆城”之称。1961年国务院把延安革命遗址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又发出通知,把延安市列为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3年,延安又被中央命名为全国10个(后扩大为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现开放的革命遗址有吴旗县、子长县、志丹县、洛川县、延安市宝塔区等范围内的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和南泥湾等处。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这一处处革命遗址将永载史册,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延安革命遗址/延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陕西:延安天正印务有限公司,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