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延安革命遗址
各类学校遗址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遗址——二道街府衙门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成绩最好的一所培养军政干部的学校。当年,从延安大东门至凤凰山麓,到处住满了抗大的教职学员,由于地处中共中央机关附近,曾受到日本帝国主义飞机的重点轰炸,抗大校部的重要建筑原延安府衙门全部被破坏。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抗大校部所在地原二道街府衙门处(延安二道街北头)竖立了写有“抗日军政大学旧址”的标志牌。
    抗大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1937年1月20日,红大第二期开学之际,校名改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址迁到延安。抗大共培养了十多万军政干部,总校共办了8期。1938年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适应战争的需要,抗大开辟了一条国防教育的光明大道,到敌人后方去办军事学校。先后在各抗日根据地办了12所分校,学员的来源从单一的红军干部扩大到全国知识青年及海外华侨。1945年10月16日,原抗大总校一部分教职学员在副校长何长工带领下,从陕西绥德出发,向东北进军,1946年2月到达东北通化市,筹办东北军政大学。全国胜利后迁到北京,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现为“国防大学”。
    抗大初建时期仅有14位工作人员,领导干部只有三人,政治委员由毛泽东兼任,林彪任校长,罗瑞卿任教育长,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了加强领导,1937年1月,学校建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抗大教育委员会,增设了政治部、训练部、校务部,分别由傅钟、刘亚楼、杨立三担任部长。毛泽东为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毛泽东为抗大题的校风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拔。”抗大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根据学员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密切配合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对学员在政治上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及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军事上授以持久战、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及各种军事技能。1937年底,由凯丰作词、吕骥谱曲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诞生。
    黄河之滨
    集合着一群
    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
    救国的责任
    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
    努力学习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
    积极工作
    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
    象黄河之水
    汹涌澎湃
    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
    我们是抗日者的先锋
    随着抗大的不断发展壮大,急需扩建校舍。1937年10月,从校领导到全体教职学员,1000多人扛镢荷锹,浩浩荡荡地开上东关黑龙沟山上,同心协力开挖窑洞。经过两星期的突击,沿山坡打土窑175孔。新建的窑洞里有土炕、写字台,洞口安有门窗,窗户木棂糊上白纸,四壁用白灰粉刷,光线充足,冬暖夏凉。接着,大家又动手修筑了一条长3000多米的盘山“抗大公路”。毛泽东高兴地写信鼓励道:“听说你们建筑校舍的劳动热忱很高,开始表现了成绩,这是很好的。这将给我们一个证明,在共产党与红军面前,一切普通所谓困难是不存在的,最严重的困难也能克服,红军在世界上是无敌的。”11月14日下午,抗大召开了盛大的新校舍落成典礼,党中央特地赠送了毛泽东手书的“我们的伟大事业”的横匾。当时,马海德、史沫特莱等国际友人参观抗大,看到古今中外从来未有过这样的大学校舍,都钦佩地赞誉抗大为“窑洞大学”。
    中共中央领导十分重视抗大的教育工作。张闻天、毛泽东、朱德等常去抗大讲话、作报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就是毛泽东在抗大的讲课内容。兼任抗大教师和为抗大讲课的有徐特立、董必武、陈云、李维汉、杨尚昆、李富春、肖劲光等。在抗大作过报告的还有刘少奇、周恩来、项英、彭德怀、彭真、贺龙等中央领导同志。
    毛泽东在1937年1月20日抗大工期开学典礼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抗大像一块磨刀石,把那些小资产阶级意识磨它个精光,把自己变成一把雪亮的钢刀,去创新社会,去打倒日本。毛泽东特别为二期学员毕业证题词:“勇敢、坚定、沉着,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为了让抗大教员安心教学工作,以培养人才为己任,毛泽东又专为他们题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1939年6月1日,抗大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抗大成立3周年庆祝活动。毛泽东、刘少奇、张闻天、陈云、王稼祥、邓发、李富春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大会并先后讲话。毛泽东特别指出:抗大是抗日的,抗大的目的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彻底解放中华民族;“反对投降,抗战到底”,这就是抗大的方针。
    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抗大总校于1939年7月10日离开延安到晋东南去继续办学。出发前夕,中央机关召开了热烈隆重的欢送大会,毛泽东以“三件宝”作为临别赠言:“坚持统一战线,开展游击战争,巩固内部团结。”这时,延安继续办“抗大”三分校,地址在延安东关黑龙沟。那里的土窑洞现在由当地居民保护使用。
    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可以炸毁抗大的校舍,但抹不去人们心中的记忆。在抗大校友会的大力赞助下,2003年延安市在校部原址建起“抗大校史陈列馆”,馆前建一抗大广场,中央建一标志性纪念碑,并恢复校部大门,让抗大的光荣传统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
    基建任务已在2003年基本完成,2004年将进行陈列内容的制作布置工作。届时,抗大的辉煌历史将展现在人们眼前,延安又多了一处参观景点和传统教育基地。
    《延安革命纪念馆供稿》

延安革命遗址/延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陕西:延安天正印务有限公司,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