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西北革命根据地史
一、组建红军陕北独立师第一、二、三团


    在国民党军队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军事“围剿”被粉碎的大好形势下,中共陕北特委于1934年8月28日在清涧县寺里召开会议,总结第一次反“围剿”斗争的经验教训,部署第二次反“围剿”的各项准备工作。参加会议的有崔田夫、马明方、张达志、郭洪涛、李铁轮等。马明方在会上做了关于第一次反“围剿”斗争经验教训的报告。会议决定正式建立各级工农政权,开展分配土地工作;进一步扩大红军,发展游击战争。会议还决定撤销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将第一、二、三支队分别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第一、二、三团。
    会后,中共陕北特委书记崔田夫前往天津,向中央驻北方代表孔原和中共河北省委汇报请示工作,要求派得力干部加强陕北的工作,并给红军番号,以统一陕北的红军组织和领导。崔田夫在《回忆陕北党的活动情况》一文中写道:“我到天津后,给北方代表汇报了陕北情况,先后停留了一个多月。北方代表答复是:一、以后给陕北派20名做文化工作的干部;二、五人成立省委;三、陕北红军番号是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四、要求发动妇女参加革命活动。”①
    1934年9月11日,中共陕北特委发出《关于冲破“围剿”决议案》,明确指出:“(执行)坚决地扩大游击队的政策,反对借口武装太少而不扩大游击队的不正确观念。号召广大的劳苦群众参加游击队,使游击战争普遍的开展。责成二、三支队于最短期间,立即各完成一团红军的任务。安定红军②立即充实起来,帮助佳县、横山游击队,扩大佳横游击战争。”③
    根据中共陕北特委的决定,1934年9月18日,红一支队与红八支队在安定县崖窑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第一团,团长贺晋年,政治委员马佩勋,参谋长路文昌,下设第一、二、三连和骑兵连,共计200余人。
    同一天,陕北游击队第三支队在神木县王家庄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第三团,团长王兆相,政委杨文谟,参谋长刘鸿飞。全团下设第一、二连和先锋连,共200余人。
    11月4日,陕北游击队第二支队在清涧东区小马家山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第二团,团长郭育仁,政委马万里,参谋长惠世良(马三),下辖第一、二、三连和学生连,共300余人。
    至此,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中共陕北特委领导组建了三个红军正规团。需要指出的是,当时虽然称之为陕北独立师,但是未建立师部及任命师级军政主官,各团在陕北特委领导下执行战斗任务。
    陕北红军独立师第一、二、三团的相继成立,使陕北革命根据地和陕北红军的创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①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276页。
    ②  指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
    ③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205页。

西北革命根据地史/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