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驻北方代表孔原在1934年9月15日给中共陕北特委的指示信中指出:“猛烈的武装群众,用一切武器(就是旧式原始武器也是重要的)实际武装起来。这是解决历史上最大的冲突,保障陕北革命胜利最主要的工具,丝毫的迟缓与观望都必须受到严重的打击。”①指示信强调指出:“最重要的是完成‘创造红军’的任务,把游击队最坚强最有战斗力的成分最好的部分编成正规的红军。首先完成你们所提出的红军的独立师,在斗争中去发展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七军,真正的按照红军的编制组织起来,保障其中党的绝对领导与无产阶级的骨干。”②
10月15日,中共陕北特委在给中央驻北方代表孔原的报告中汇报说:“陕北党正在为打通几个苏区与完成一师铁的红军而斗争。”③希望中央“派红军中的高级军事政治干部各一人以上,担任红军中的领导干部”④,并希望将红军政治工作条例送来。
12月8日,中央驻北方代表孔原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汇报了陕北最近的工作情况,并向中央提出建议:“(1)迅速给陕北派来政治、军事、妇女、文字工作的人材;(2)建立西北领导机关;(3)派人巡视陕北;(4)多给陕北发文件与指示。”⑤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第一、二、三团相继成立后,主动出击,多次获胜。1934年10月13日,红一团在安定玉家湾伏击了国民党军第八十六师二五六旅炮兵营。10月15日,红一团一部分与新一支队和第十三支队袭入安定县城,打死了安定县民团团总李丕成,缴枪十余支,子弹千余发及一部分物资。1935年1月19日,红一团与第九支队会合,在延川县青坪川歼灭了延川县民团,活捉民团总指挥高善亭,击毙了团总刘广汉。这一仗,共俘敌200余名,缴枪200余支和几千发子弹。红二团则策动清涧东区地主武装、大刀队等哗变成功,扩大战斗人员200余名。红三团也先后袭击了府谷重镇哈拉寨,参加了牛面梁战斗,威震神府地区。
在陕北独立师第一、二、三团屡屡获胜、迅速扩展的形势下,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的时机已经成熟。
1935年1月30日,在中共陕北特委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八十四师在赤源县白庙岔村⑥正式成立。正在养伤的谢子长对红二十七军的组建十分重视,多次过问和指导部队编制及领导配备工作。
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由杨琪任师长,政治委员张达志,参谋长朱子休,经理处长崔世俊,下辖第一、二、三团。
1月31日,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首战南沟岔获胜,歼灭国民党军第八十四师高桂滋部第四九九团一个前哨加强连,缴获机枪3挺和步枪100多支。
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成立后,根据陕北特委的指示,红六支队和红十五支队于2月15日召开负责人联席会议,决定将这两个支队合编为红五团,王士杰团长,慕生忠任政委,李启贤任副团长,樊文德任参谋长,全团共180余人。
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组建后,由于第三团在神府地区活动,不能与师的主力会合,逐将该团改为神府独立团,坚持神府地区的武装斗争。中共陕北特委将红五团改为第三团,纳入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的建制。
至此,陕北革命根据地共有一个师的主力红军,一个正规独立团,几十支游击队和两万多人的赤卫军,形成了主力红军、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相互支援的局面。
①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208页。
②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209页。
③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218页。
④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221页。
⑤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242页。
⑥ 今属子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