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瓦窑堡时期中央文献选编(上)
陕甘苏区春耕运动的初步检查

    
    1936年5月7日
    王观澜
    在党与苏维埃积极提倡与领导之下的春耕运动,由于广大干部的努力,经过了最近几个月深入的动员,已经在广大的地区上,尤其是清涧、延水、秀延、安定、绥德的某些地区,得到了第一步的光辉灿烂的成绩,奠定了今年秋收的良好基础。这些成绩:
    第一、表现于广大群众对于我们春耕运动号召的热烈的拥护与实际的回答。“不荒芜一寸耕地”,“增加生产”,“多种早粮瓜菜”,“多种棉花”,差不多成为每个农民群众的自动的决定。只要我们一到田野,就可看见,群众的劳动热忱是在空前的发扬着;生产兴趣是大量的提高了。素来没有参加过生产的妇女儿童也开始兴奋地投到生产战线上来。的确,现在的情形与过去是大不相同,如果在三四个月以前,第一次春耕运动的动员大会上,我们提出要“不荒芜一寸耕地”(边区敌人经常骚扰的地区例外),“增加生产”,那时我们有些同志马上就用着怀疑的口气说“上前方的太多了,怕办不到”,那么,在今天群众给我们理直气壮的回答是:“不让一寸耕地荒芜掉,要多锄多耕,增加生产。”如果在三四个月以前,我们时常听到说“群众懒动弹,群众爱穷不爱富”的话,那么,在今天,我们的同志却告诉我们是:“大批妇女儿童都很热烈的参加生产,学习生产,群众是爱富不爱穷了。”如果在三四个月以前,我们的同志说“陕甘地广人稀,土地太多了,分配不完”,或“群众不要这么多的土地”,那么,在今天我们45万垧过去剩余的土地,分配了,还嫌不够,有些还三五成群的跑到离自己村庄七八里的地方去开发荒地(如秀延六区望瑶、瓦窑堡市七乡)。如果在三四个月以前,我们时常看到满地尿粪,臭气熏人,那么在今天,我们清早起来,时常碰着的是老汉儿童在争着拾粪,或者一挑挑的送到地上做肥料了。这里,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很明显,经过了春耕运动的大动员以后,革命初期时某些错误所造成的群众怀疑,是打破了。他们已经懂得土地不会再随便的重新分配,粮食打多,不会马上就会变做富农。他们更懂得,现在劳动一点一滴都是为着自己的与革命的利益,不比国民党军阀统治时光的“受苦”了。
    第二、表现于耕牛、农具、种子等困难,得到了相当的解决。陕甘这个地区,大家都知道,本来“地瘠民贫”,更加以国民党军阀十几年来的无厌的榨括,农村经济的整个破产,农民早已一贫如洗。在游击战争开展的过程中,许多农村又遭到白军抢掠焚烧与破坏(现在许多边区还是处在这种状态中),弄得许多农民分得了土地,苦无农具耕牛,分得了耕牛,苦无草料喂养。农具中就铧(即犁头)一项来说,据不完全的统计,就少8千页以上。无疑的,这是春耕运动中的困难。如果这些困难不解决,那么春耕运动的任务不能完成,是无待说明的了。苏维埃在这方面是尽了很大的努力。一方面,发动群众自己互助与调剂;另方面,实际的给群众以物质的帮助(如实施8万元的春耕低利借贷,借出100多担豌豆春麦等种子,分发300头左右牛驴,300斤左右棉花籽等),解决困难。
    第三、表现于劳动互助社与妇女生产学习组的建立与其猛烈的发展。我们还记得,正式发起建立这些组织到检查这些组织成绩的时候,不过两个多月。在这短短的两个多月中,劳动互助社竟建立了4100组,参加人数达32723人。妇女生产学习组建立了2839组,人数达19081人(陕甘省与陕北的靖边、赤安、吴堡等县未计算在内)。拿我们现在陕甘苏区人口总数的百分比来看,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目呀!虽然这些组织,多数地区存在着严重的弱点(如许多地方还没有建立起来一定的生活与一定的工作,或成立时没有经过充分的宣传解释等),但也可以看见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的努力了。
    不错,有了以上这许多成绩,无疑的这是生产战线上的一个大胜利,使得春耕运动任务的完成,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但是,这只是一个基础而已。将来的收获如何还依靠于我们今后的努力,这是第一。第二,在这一时期中,各地工作的发展是不一致的。米脂、子长、赤安、靖边多数区乡,直到今天,所得的成绩还是非常微弱,工作进行速度,非常迟慢。第三,对于帮助红属解决春耕中各项困难,耕种红军公地及在边区武装保护春耕等工作的动员,虽然有着不少的模范例子,但一般做得不充分。为着把春耕运动造成更广泛的群众运动,我们必须把落后的推向前进,把缺点弥补起来,推动整个运动前进。
    桃花开了,杨柳绿了,春忙开始了。我们对于春耕运动的领导和重心,已经不是再开许多群众大会来宣传解释,而是要采取各种活泼的工作方式,切实的去解决劳动力的困难问题。最高的发扬群众的劳动热忱,组织群众的劳动热忱,领导他们到田野去,上山去,保证适时的耕锄,适时的下种,这是目前的春耕运动的中心工作。连老少不上20万男子的地区,有了2万以上的壮丁,脱离了农庄,涌上了前线抗日讨逆,或进行光荣的革命事业,那么我们就不难想象到解决劳动力的重要性了。
    我们不能否认,在农忙时,会感觉到劳动力的困难。但这一困难,在苏维埃政权下,是有着完全把握克服的。我们所采取的办法,不是国民党先生们告诉我们,不要扩大红军,或者把前方的红军叫回家来春耕的办法。这个办法苏区群众甚至连小孩都懂得,这是一个反革命阴谋。如果这样做了,那么,苏区的群众不但不能春耕,甚至连生命、土地、财产都没有保障的。他们要猛烈地扩大红军,使自己的生命、土地、财产更有保障。他们要优待红军家属,把缺乏劳动力的红属土地先种好、耕好、锄好,使前方抗日讨逆的红色战士更奋勇的安心的作战,没有顾虑。发动成千成万的妇女,走上生产战线上来,就是我们的办法。将群众自己喊出的呼声:“天亮起来,两人种三人的地”变为更广泛群众的行动,就是我们的办法。用更大力量把已经组织起来的劳动互助社,已经有着三四万社员的劳动互助社巩固起来,建立他们经常的生活与一定的工作内容,比较有计划的调剂与合理的施用劳动力,就是我们的办法。把已经参加妇女生产学习组的2万妇女,在切实的解决她们困难,耐心的教会她们生产,使她们迅速的成为农村的熟练劳动者,就是我们的办法。我们要抓紧这些办法,解决劳动力的困难。这是春耕运动任务完成的重要关健,也是目前春耕运动的中心。
    原载《王观澜文集》第66——69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

瓦窑堡时期中央文献选编(上下册)/魏建国 主编.—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