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毛泽东在陕北
纪念白求恩

    
    1939年12月1日下午,暮霭沉沉,寒雪侵人。延安各界怀着悲恸的心情,冒着严寒,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隆重举行白求恩博士的追悼大会。毛泽东送了花圈并亲笔题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和工作热忱。”
    白求恩大夫是加拿大人,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延安。1938年3月27日晚11时,白求恩大夫应邀来到凤凰山麓毛泽东的住所。当他一跨进大门,毛泽东微笑着迎出来,一边和他握手,一边用他那浓厚的湘音问好:“你们来解放区,说明了加拿大人民、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团结与战斗友谊,说明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和殖民地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此时此刻,白求恩是多么高兴啊!他激动地凝视着眼前这位创造了世界奇迹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身常见的黑粗布棉衣,袖口和膝盖上早已补上了补丁;脚穿一双八路军战士的棉鞋。让人不能相信他就是毛泽东。望着毛泽东,白求恩的眼睛湿润了。
    在这十几平方米的窑洞中,陈设简单,门上挂着粗白布门帘,西墙边放着几个装满书籍的书架子;东墙下放着一张没有油漆过的方桌子和五六把木椅木凳。桌上放着一把北方常见的大茶壶和几个茶碗。对此,白求恩发出阵阵感叹:那些决定中国命运的英明决策,那些激荡中国和世界的雄文,就是在这里产生的啊!
    毛泽东谈起了民主西班牙的军政领袖莫达斯脱,李斯特,拉·巴赛奈利亚,蒂阿兹,乃格林和法约,象在谈自己老朋友似的。从阿比西亚亡国的教训到西班牙人民胜利保卫马德里的经验,特别是1936年6月18日西班牙发生的反革命军队叛乱;27个欧洲国家的“不干涉”协定;马德里保卫战;志愿国际纵队……这些纷纭复杂的历史事件,甚至对于其中的细节,都很了解。更使白求恩记忆犹新的是,去年毛泽东还打电报给西班牙反法西斯的人民,高度赞扬他们的英勇斗争精神。白求恩十分惊奇地发现,这位在黄土高原腹地指挥着中国抗日战争的东方巨人,竟然对西班牙国内的政治动态和战争状况了如指掌。
    白求恩用崇敬的目光端详着毛泽东的脸庞:艰苦的战争生活,使这位领袖显得十分清瘦,但他却神采奕奕。坦然豪放的表情,透露出他对中国和世界上一切重大问题运筹在胸。
    毛泽东还精辟地分析了中国抗日战争发展的趋势,郑重指出,日本的战略是速战速决,中国的战略是持久抗战。日本并没有达到速胜的目的,而在一个长期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却一定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他断言:抗日战争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一定属于西班牙人民的。毛泽东的这一英明论断,给白求恩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打开衣扣,从贴胸的衣袋里拿出一件东西,双手交给毛泽东。
    毛泽东接过白求恩的党证,热情地赞扬他实践了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路线。听了毛泽东的称赞,他腼腆地笑了。
    谈话中,白求恩介绍了自己在西班牙创办战地医疗队的经验,提出必须建立战地医疗队。他说:“根据我在那儿的经验,我敢说,如果立即动手术,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伤员一定可以康复。这就是为什么战地附近必须有战地医疗队的理由。”这个建议引起毛泽东的重视:“百分之七十五?这类伤员现在很少有不死的,你倒认为百分之七十五的可以救活?这个数字正确吗?”白求恩胸有成竹地说:“正确,百分之七十五!”毛泽东果断地说:“那毫无疑问,请你立即组织战地医疗队吧!”
    接着,毛泽东与白求恩就战地医疗队的组建,输血术的发展,血液的储藏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他们谈得那么亲切,又那么融洽;那么广泛,又那么具体。在谈话快要结束的时候,白求恩向毛泽东提出了他衷心的要求:“到抗日前线去,到抗日战争的人民中间去!”他向毛泽东保证:一定将自己掌握的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中国的同志,组织好手术队,为百分之七十五的伤员免于死亡而去战地救护。
    毛泽东答应了白求恩的请求,并且预祝他获得完全的成功。
    当谈话结束时,已是第二天凌晨两点,初春的陕北,寒意未退。这位巨人,精神抖擞,毫无倦意,亲切地把白求恩送出大门。白求恩再次握着毛泽东的手,恋恋不舍,久久不愿离开。
    皓月为大地铺上了银白色的光彩,万籁俱寂。
    在凤凰山对面的一孔土窑洞里,白求恩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眼前又浮现出那孔简陋的会客室里,通明的烛光,辉映着一个高大魁梧的身影,毛泽东那亲切宏亮的口音又回响在他的耳边。
    在西方,在香港,在武汉,在来延安的路上,白求恩曾不止一次地听到人们称颂毛泽东的伟大。今天,他亲耳聆听了毛泽东的谈话,才真正懂得了“伟大”之所在。白求恩轻轻地按着手提式打字机的键钮,在日记上倾吐出他对毛泽东的感情:“我在那间没有陈设的房间里和毛泽东面对面坐着,倾听着他从容不迫的言谈的时候,我回想到长征,想到毛泽东和朱德在伟大的行军中是怎样领导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从南方到了西北丛山里的黄土地带。由于他们当年的战略经验,使他们今天能够以游击战困扰日军,使侵略者的优越武器失去效力,从而挽救了中国。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毛泽东那样感动每一个和他见面的人。这是一个巨人!他是我们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4月24日,白求恩离开了延安。于6月初到达晋察冀边区,为八路军后方医院的改善、为战地医疗队的创建而辛勤地工作。
    远在千里之外的毛泽东,在百忙中还惦记着白求恩和他的事业。他电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请每月付给白求恩大夫100元。白求恩报告称松岩口(位于山西五台县境内)医院建设需款,请令该院照其计划执行。同意任白求恩为军区卫生顾问。对其意见和能力完全信任,一切请视伤员所需斟酌办理。”白求恩对毛泽东的信任和支持深受鼓舞,在给毛泽东的信中,就改善后方医院设施的计划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表示:“我谢绝每月100元的津贴。我自己不需要钱,因为衣食等一切均已供给。该款如系由美国或加拿大汇给我个人的,请留作烟草费,专供伤员购置烟草及纸烟之用。”
    1939年11月12日,天亮前,大地卷起暴风雪。加拿大人民的优秀儿子,中国人民的亲密战友,世界著名胸外科专家白求恩大夫,因给伤员作手术感染了丹毒病毒,经多方抢救无效,不幸在河北省唐县黄石村逝世。11月2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出唁电和对白求恩家属的慰问电;11月23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通电全军举行哀悼。12月21日,毛泽东又挥毫撰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他深情地写道:“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从此白求恩的名字传遍中国大地,印入每个中国人的心。
    (张绥生  白保胜)

毛泽东在陕北/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