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46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一年。当时,美帝国主义自恃暂时垄断着原子弹,积极进行反苏战争的宣传和准备,世界上也正流行着一种“恐美病”;蒋介石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凭借优势的兵力和精良的武器,猖狂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革命内战,并扬言要在三至五个月内消灭人民革命力量。一时间,世界上空乌云乱翻,中国大地寒流滚滚。
8月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接见了来访的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他们的会见原来安排在8月5日,但因这天清晨下了一场大雨,延河水暴涨,采访被推迟了,第二天,雨过天晴,万象更新。下午3时许,斯特朗从寓居的美军观察组大院乘上一部卡车,沿着陡峭的河岸驶下,在河底的鹅卵石上颠簸行驶,然后又从一个很险的角度爬上对岸,驶达宁静、清爽的杨家岭。她登上一条两旁各是玉米和蕃茄架的陡险小路,来到了毛泽东居住的一排四孔的窑洞跟前。陪同她前来的有两位身份特别的翻译,一位是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另一位是已在陕甘宁边区工作了10年的美国医生马海德(乔治·哈特姆)大夫。
毛泽东正在等候着他们,小女儿抱着他的腿站在旁边。“欢迎斯特朗女士,我们的忠诚朋友。”他握着斯特朗的手高兴地说。毛泽东态度随和,沉着而友好,很快就消除了斯特朗的紧张情绪。
斯特朗闪动着那双亮炯炯的蓝眼睛,打量着毛泽东。他穿着一身普通的深蓝色棉布制服,裤膝上缝有大块补钉,她感到毛泽东象美国中西部的农民一样纯朴。他那略带扁平的圆脸上,有一种平静而含蓄的表情,微笑起来则显得生动而幽默。在蓬密的黑发之下,宽阔的前额和敏锐的眼睛表明他思想活跃,富有洞察力,很难有什么东西能逃过他的注意。在一种深远而机敏的理智的驱使下,他周身充满活力。
“毛主席好!”斯特朗拥抱着毛泽东,亲吻他的脸颊,“见到你非常高兴!”
“斯特朗女士,”毛泽东指着院子里的一棵苹果树说,“我们到那边坐下谈,那边凉爽。”苹果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在院子里投下一片树荫。树荫下有一张石桌和几个石凳,工作人员早已摆好了烟茶。坐在这里可以看到山上的羊群,田野里劳动的农民,还有山坡下小溪旁的一块菜地。毛泽东工作之余常在那里劳动。
(二)
谈话一开始,毛泽东就向客人询问美国各方面的情况。毛泽东对美国社会的了解,使斯特朗感到惊讶,因为她几星期前才离开美国,而许多情况,毛泽东知道得比她还要详细。斯特朗尽力之所及回答了毛泽东的提问以后,又向他问道:“你觉得中国的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有政治解决,和平解决的希望没有?”毛泽东不加思索地回答说:“这要看美国政府的态度。如果美国人民拖住了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的美国反动派的话,和平是有希望的。”“如果美国除了它已经给的以外,不再帮助蒋介石了,那末蒋介石还能打多久呢?”斯特朗又问。毛泽东答道:“一年以上。”“共产党能支持多久?”斯特朗进一步问道。“就我们自己的愿望来说,我们连一天也不愿意打。但是如果形势迫使我们不得不打的话,我们是能够一直打到底的。”毛泽东对客人坦诚相告。
这时,斯特朗注意到毛泽东住的窑洞上方的草丛里有响动,心想要从那儿往下扔一枚炸弹太容易了,又想可能是警卫人员在保护毛泽东的家。“谁在上面?”斯特朗指着窑洞上方问道。毛泽东抬头望望,笑着说:“那是另外一家的孩子,他们对我的外国客人感到好奇。在延安主席比不上外国人引人注目。”斯特朗环视了一下周围的环境,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小山村,而毛泽东不过是这些普通农民的友好邻居。
一阵微风吹来,使人感到非常惬意。斯特朗又提出了美国是否可能举行反苏战争的问题。毛泽东从容不迫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反动派美苏战争的宣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美帝国主义确定梦想消灭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目前的反苏战争宣传和其他的反苏宣传,就是对于反苏战争的政治准备;另一方面,是美国反动派用以掩盖当前美帝国主义直接面对着的许多实际矛盾所放的烟幕。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反动派利用这种反苏战争宣传,首先来进攻美国人民,压迫和削弱美国人民的反战情绪,并进而把美国和苏联中间的其它国家置于美国的控制之下,否则是谈不上进攻苏联的。
为了说明他的观点,毛泽东含笑着把石桌上的茶壶、茶杯摆来摆去用以比喻。他把茶壶放在一边代表斯大林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苏联,又指着一个大杯子说是美国反动派,而把小杯放在大杯周围来代表美国人民,然后用火柴盒、烟盒摆成一条弯弯曲曲的线,风趣地说明它们各自代表的国家。
到这里,毛泽东话锋一转,坚定地说:“我以为,美国人民和一切受到美国侵略威胁的国家的人民,应当团结起来,反对美国反动派及其在各国的走狗的进攻。只有这个斗争胜利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才可以避免,否则是不能避免的。”说着,毛泽东把那些小杯子和火柴盒、烟盒都收起来,那个代表美国的大杯子,就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好象束手无策的样子。
谈话进行得非常顺利。毛泽东直率的谈吐,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分析和诗人般的想象力,加上陆定一流畅自然的翻译,使斯特朗经历了一生中最受启发、最激动人心的一次谈话。她时而飞快地记录着,时而抬起头来发问。不知不觉中太阳已滑到西山巅。毛泽东请斯特朗吃晚饭。
(三)
毛泽东的住处有3孔接口石窑洞。他住的两孔互相连通着,前面一孔是会客室兼办公室,后面是卧室。斯特朗发现毛泽东的办公室里到处都是书,此外几乎再没有什么陈设了。许多书籍杂志都是利用军调部的飞机来延安的机会买回来的,还有新近出版的很多美国书报杂志。她心想,难怪毛泽东对美国的情况那么了解。
为斯特朗准备的晚饭非常可口,有西红柿、洋葱、青豆和辣椒,都是毛泽东的菜园里种植的。中间还有一盘“八宝饭”,是专为客人做的,但由于条件限制配料只有4种:花生米、核桃仁、红枣和杏仁。主食是蒸得很小的馒头和小米稀饭。毛泽东告诉斯特朗:“延安原来不出产大米,近年来我们在南泥湾开垦了一些稻田,每年能产一部分大米。”
晚饭后,他们重新沏上茶继续谈话。谈到人民解放军缴获蒋介石军队的美式武器时,毛泽东幽默地把这比喻为“输血”:美国输给蒋介石,蒋介石又输给我们。谈到美帝国主义的时候,毛泽东说:美国是历史上最强大的,也是历史上最脆弱的。它的摩天大厦是最高的,但是根基是最不稳固的。美帝国主义现在很孤独,它的朋友中有那么多人已经死的死,病的病,即使盘尼西林也不能治好他们的病。
斯特朗想到这天正好是广岛遭原子弹轰炸一周年的日子,便问道:“但是如果美国使用原子弹呢?如果美国从冰岛、冲绳岛以及中国的基地轰炸苏联呢?”
毛泽东吸着烟,略为思索了一下说:“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起来样子可怕,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他对自己用“纸老虎”这个词感到高兴,停下来问斯特朗是否真正明白它的准确含意。
陆定一开始把“纸老虎”译成“straw-man(稻草人)”。斯特朗有点迷惑:“是指scare-crow(吓鸟的草人)吗?”她在本子上画了一个稻草扎的人给毛泽东看。
马海德领会了二者的区别。“不对”,他插进来说,“不是稻草人,是纸老虎,paper-tiger。”
“讲得很对,”毛泽东说:“纸老虎不是立在田里赶鸟的稻草人。纸老虎是用纸糊的一只假老虎,是用来吓唬孩子的,样子看起来可怕,实际上是纸糊的,一见水就软了,一见风就破了。”
斯特朗听了毛泽东的一番解释之后,连连点头说:“我懂啦,我懂啦,我感到你的这个比喻很新奇。”
毛泽东看着斯特朗把他的话记上后,笑着用英语说:“蒋介石也是纸老虎。”
“请等一下,”斯特朗说,“我是一名记者,我是不是可以报道毛泽东说蒋介石是一只纸老虎?”
“不要只那么说,”毛泽东仍旧笑着说:“你可以说,如果蒋介石维护人民的利益,那么他就是一只铁老虎。如果他背叛人民并向人民发动战争,就像他现在所做的那样,那么他是一只纸老虎,就会被雨水冲掉。”
夜已经很深了,毛泽东仍侃侃而谈,毫无倦意,还举出各种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毛泽东说:“在俄国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看起来很强大,很可怕,可是二月革命一阵大雨就把他冲走了。希特勒也被历史的暴风雨冲走了。日本帝国主义也是如此。一切帝国主义者和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的眼睛放着光亮,语调更加坚定:“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午夜时分,斯特朗站起身来对毛泽东说:“我认为这是一次划时代的谈话,我马上要把它整理出来,传回美国发表。”
毛泽东摆摆手说:“你别急着发表,整理出来先交给陆定一同志,让他阅后译成中文交给我,我修订后再译成英文交给你,你看这样好不好?”
斯特朗高兴地说:“这样更好,经过主席的修改订正,更能使这篇划时代的谈话更完美准确,‘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英明论断,一定能传遍全世界!”
“你说得很对。”陆定一赞同地说:“毛主席的这次谈话,不仅揭露了反动派的本质,而且对全世界人民的革命斗志将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这时,警卫员提着马灯在院子里等候。斯特朗环视着毛泽东简朴的窑洞,恋恋不舍地走出窑门。毛泽东和陆定一、马海德送斯特朗下山。在汽车旁边,毛泽东和斯特朗紧紧地握手道别。
到了延河对岸,斯特朗回首眺望,在杨家岭的群山上空,闪烁着明亮的、非常明亮的星星。 (梁月兰 袁武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