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47年春,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在被解放区的军民打破后,转向了对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月初,国民党集结34个旅25万人的兵力,准备向陕甘宁解放区发动进攻,其主要目标是攻占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3月8日下午,延安各界万余人举行保卫延安动员大会,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林伯渠等出席大会并讲了话,号召边区的军民紧急动员起来,把来犯之敌打出去。10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会议决定,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带领中央机关部分人员到瓦窑堡办公,毛泽东由枣园后沟搬到王家坪的人民解放军总部,和周恩来、彭德怀住在一起,指挥前线战争。12日,彭德怀经富县、南泥湾等地检查设防情形后回到延安,向毛泽东报告了前线的布防情况。毛泽东说,告诉前线的同志们,要尽可能地进行阻击,给敌以杀伤,但不死守,只要能阻击7天,就给中央和边区机关撤出延安以充裕的时间,这就是重大的胜利。
3月13日,胡宗南部以15个旅14万人为主攻,从洛川、宜川一线分两路向延安进犯;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部12个师及榆林第二十二军2个师为策应,相继由北面和西面出动;国民党军统帅部又先后抽调百架左右的飞机,对延安及其附近大肆轰炸。他们狂妄地叫嚣要在“三日之内占领延安”。
当时在陕甘宁边区的人民解放军只有6个旅2万多人,为国民党军的1/10,在装备上也处于绝对劣势。审时度势,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会议最后决定暂时放弃延安,中央率领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转战陕北,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寻机歼敌,并任命彭德怀为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习仲勋为副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陕甘宁边区所有部队的作战。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已在延安住了10年多,延安是中国人民革命力量的心脏,而现在要放弃,即使是主动的、暂时的放弃,包括一些高级干部有不少人一时转不过弯来。一天晚上,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师哲急急匆匆从枣园到王家坪找毛泽东。已是夜深人静,毛泽东还在工作着。师哲忧心忡忡地说:“主席,备战工作到底应该怎样做?一定要疏散吗?可否设法保住延安而不撤退?例如我们集中一部分兵力,部署在大道两侧,待敌人进入边区,到富县、甘泉一线时,予以迎头痛击,消灭他部分力量,让敌人知难而退,这样,延安不就保住了吗?”毛泽东听到这里,转过身去点了一支烟,又转过身来微笑着说:“师哲同志啊,你的想法不高明。不应该拦挡他们进占延安。你知道吗?蒋介石的阿Q精神十足,占领了延安,他就以为自己胜利了,他就可以向全国全世界宣布‘共匪巢穴’已被捣毁,现在只留下‘股匪’,而他只是在‘剿匪’,这样,也就可以阻挡外来的干预。不过这只是蒋介石自己的想法,并非公论。此人的特点就在这里,他只顾想他自己的,而别人在想什么,他一概不管。实际上,蒋介石只要一占领延安,他就失掉了一切。首先是全国人民以至全世界就都知道了是蒋介石背信弃义,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祸国殃民,不得人心。另外还须知道,延安既然是一个世界名城,也就是一个沉重的包袱,蒋介石既然要背这个包袱,那就让他背上吧。而且话还得说回来,他既然可以打到延安来,我们也可以打到南京去,来而不往非礼也嘛!”毛泽东停了停又说:“你懂得拳击吗?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有力。陕北群众基础好,周旋余地大。”师哲在40多年以后说,毛泽东的这一席话使他茅塞顿开,思想顾虑一扫而光了。
毛泽东在继续做思想工作,向干部解释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放弃延安的深远意义和中央的战略方针。3月14日傍晚,毛泽东在王家坪接见刚由陇东回延安的新四旅的团以上干部。他说:“从陕北目前的情况来看,敌人来势很猛,兵力集中,我们一下子还把它消灭不了,因此中央才决定暂时把延安让给它。但是,这只是暂时的,人们很快就会看到,蒋介石占领延安绝不是他的胜利。我们要用一个延安换一个全中国。延安永远是我们的,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要回来的。”毛泽东说到这里,十六团的团长袁学凯冒了一句:“一枪不放就把延安让给敌人,真有些不甘心。”毛泽东望了一下袁学凯,接着说:“同志,你完全可以放几枪嘛,我们的‘运输大队’来了,总要放几枪欢迎欢迎他嘛,我们的彭老总已到前线布置了这件事。”毛泽东笑着继续说:“几个窑洞你们都舍不得,将来人家把上海、南京、北平、天津、武汉、广州都给你们,就会舍得嘛!同志们要上前线去了,我们下一次在哪里见面呢?可能不在延安了,也许是南京、上海或北平吧!”毛泽东的话拨亮了干部战上心中的灯。
(二)
前线的阻击战已进行了整整5天5夜。
3月18日清晨,成群的敌机再次轰炸延安。午后,敌军过了劳山到三十里铺。太阳偏西时,敌军已过了二十里铺、十里铺,接近七里铺、宝塔山了。这时,毛泽东还在王家坪接见将返回南线敌后作战的甘泉武工队。他说:“听说你们在富县、甘泉的阻击打得很好,拖住了敌人前进的步子,使我们有充分的时间按计划撤退了。现在我们主动把延安让出去,让敌人高兴高兴吧。延安终了是我们的。现在我和周副主席也要打游击去了,希望同志们回南线后还要出些力气,以便早些时候把进来的敌人打出去。
天快黄昏了。延安最后一批撤退的机关干部和群众已经转移了,已完成阻击任务的西北野战兵团部队也迅速向北撤退。警卫战士几次请毛泽东动身撤离,但他不出办公室,毫不在意地说:“不要紧,来得及。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他走他的,我走我的。他上这个山头,我上那个山头。怕什么!”毛泽东又和刚从山西率军回来的王震亲切地交谈起来,好象根本不知道敌军已兵临城下了。
天已黄昏了。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彭德怀的陪同下离了王家坪。绕过清凉山脚根到飞机场分手时,毛泽东再一次问及各机关撤退时清洁卫生搞得怎么样。原来在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之后毛泽东就多次说过。这次是我们主动撤离,各机关走前要把办公室打扫干净,家俱摆好,一点也不要破坏。彭德怀后来在《自述》中说:“在毛主席离开王家坪后,我即到西北局、联防司令部、杨家岭等地检查,房屋都按照主席吩咐打扫得还干净,家俱也摆好了。”这那里是大撤退,好象是一次周末清洁打扫除。
3月19日午后,胡宗南部队进入了延安空城。
毛泽东一行夜走140多华里,19日凌晨来到延川永坪镇西南的刘家渠,住在半山坡上贫农张玉英的窑洞里。
胡宗南本以为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一定会拼命保卫,他们只要拿下延安,就能将中国共产党的首脑机关一举摧毁,他万万没想到,他们得到的仅是一座空城。“毛泽东到哪里去了?”胡宗南派出飞机四处寻找。下午,两架敌机窜到刘家渠上空盘旋扫射,一直站在院墙跟前观察敌机的周恩来让警卫战士引毛泽东到后沟的土窑里去隐蔽。
这是在陡峭的山崖下的一孔小土窑洞,深不过两丈,宽不过七八尺,高低只能站起一个人,村里好多群众都跑来防空,窑里已挤满了人。老乡们见首长来了,都让着叫到里面去。但毛泽东连连摆手制止,就站在窑口处。一会儿,敌人的轰炸机来了,警卫员怕毛泽东站在窑口不安全,想让群众挪动一下,请毛泽东到窑里去隐蔽,又被毛泽东制止了。群众看着毛泽东平易近人,对群众如此关心爱护,很受感动,相互悄悄地说:“真是一位好首长!”当天晚上,毛泽东、周恩来离开刘家渠,到了清涧县的徐家沟。
因为徐家沟离公路太近,毛泽东在此住了一天,3月21日来到更偏僻的高家*(左土右佥)。24日来到子长任家山,25日即传来了撤离延安后的第一个歼灭战青化砭大捷的消息。
早在毛泽东离开延安时,就决定在延安以北不远的区域打一个歼灭战,给胡宗南以教训。所以,西北野战兵团第一纵队撤出延安后即大摇大摆、浩浩荡荡地向安塞方向开进,并令1个营在延安西北和敌人保持接触,诱敌北上,使敌误认西野主力开往安塞;而第二纵队、教导旅、新四旅等部,则集结在延安东北的甘谷驿、青化砭一带,待机伏击。
青化砭,是前后约30华里长的川道,公路两旁都是高山,毛泽东途经此地时即和周恩来商量决定在此打伏击战。果然不出所料,骄横而愚蠢的胡宗南完全按照毛泽东的安排行动,他一占延安,便命令董钊带领整编第一师和第九十师的5个旅,去安塞追击西野的“主力”,同时命令三十一旅经拐峁到青化砭一带警戒,保障其主力侧翼的安全。25日上午10时许,三十一旅全部人马,一进青化砭,便钻入了西野设置好的“口袋”。仅仅1小时又47分钟,就胜利结束了战斗,敌三十一旅3000多人全部就歼,少将旅长李纪云等3名将军当了俘虏。捷报传到任家山,战士干部一片欢腾,大家高兴地说:“咱们撤出延安才6天,就旗开得胜,剁掉了敌人的一个‘指头’,照这样打下去,蒋介石、胡宗南的那几个‘指头’能招住咱们剁吗?”
青化砭战役后,胡宗南才发现西野的主力不在延安西北,而在延安东北地区。当即命令董钊、刘戡带整编第一军和整编第二十九军,由西南向东北,向瓦窑堡一带扑来。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住的任家山、王家坪,就在瓦窑堡以东附近。为了避敌锋芒,进一步研究部署歼敌计划,指挥全国解放战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于3月26日晚,离开任家山、王家坪,翻过九里山,来到清涧石嘴驿附近的枣林沟。
(三)
3月29日,中共中央在枣林沟召开了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决定: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党中央的精干机关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作战;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朱德和部分中央委员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叶剑英、杨尚昆等率党中央及中央军委大部分工作人员,到晋西北统筹后方工作。为了党中央行动方便,所有辎重、汽车都过黄河以东去。中央机关留下的人员,按军事编制都武装起来,组成4个大队。又成立司令部,番号是“三支队”。同时为隐蔽保密,中央首长都使用化名,毛泽东化名“李德胜”,周恩来化名“胡必成”。胡宗南占领延安以后,大肆造谣说:“中共中央已东渡黄河”,“共产党不堪一击”。为了粉碎敌人的谣言,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枣林沟会议的当晚,再一次向全国公布:“中共中央仍在陕北”,“中共中央和西北局、边区政府一级机关人员无一例外,都是安全的”。第二天,毛泽东召见了中共清涧县委书记郝登洲,指示说:国民党进攻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丝毫不是表示它的强大,而恰好表示它失败的命运就在前头。要看到光明,要有必胜的信心,要组织全县人民坚持斗争,战胜敌人。郝登洲向毛泽东保证说:一定组织全县人民坚持斗争,支援战争,叫蒋介石、胡宗南瞧瞧,边区人民不是好惹的。
毛泽东在枣林沟住了两天。这时敌人已经在距这里20多华里的乐堂堡一带修筑了工事,情况紧急。28日下午6时左右,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和队伍一道离开了枣林沟,顺咸榆公路到达绥德田庄。田庄是一个比较大的村镇,为了迷惑敌人,掩护党中央向西转移,周恩来有意在街上和群众挥手告别,大声说:“老乡们,再见了!”便带着部队浩浩荡荡地向黄河岸边开去。这时,毛泽东正在康清海家的窑里休息。等周恩来带领的大队人马走远后,毛泽东、任弼时才跟着警卫战士出了田庄向西北迅速转移。经邱家坪、高家塔、庄果坪、石家湾,4月5日到靖边青阳岔,住在区公所的窑洞里。毛泽东在这里为中央起草了《一九四七年四月九日的通知》。4月11日,周恩来由河东返回青阳岔。
4月13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由青阳岔动身,经过跑马滩、高家川到达安塞王家湾。王家湾是个小村子,紧贴在半山坡上,只有十几户人家。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都住在薛儒宪家的两孔半窑洞里。毛泽东住的一间只放个破木桌子就再没有空隙了,周恩来睡在迎门的土炕上,办公的时候坐一个木墩子,伏在锅台上批阅文件。就在这里的第二天,前方传来了撤离延安后第二个歼灭战羊马河大捷的消息。
原来在青化砭战役之后,胡宗南才发现西野主力不在安塞方向,急令整编第一军和第二十九军掉头。以10个旅七八万人马摆开几十里方阵,经青化砭一直推进到延川、清涧,游行了400多华里,结果扑了空。战线长,补给困难,士气沮丧。对于敌人的这段行动,毛泽东作了极其精确的估计:“目前敌之方针是不顾疲劳粮缺,将我主力赶到黄河以东,然后封锁绥德、米脂,分兵‘清剿’。敌3月31日到清涧不即北进,目的是让一条路给我走;敌西进瓦窑堡,是赶我向绥、米。”因此,他指示西野主力继续同敌人进行“蘑菇”战,然后寻机歼灭它。果然机会到了,4月14日午后,敌第一三五旅进入西野在羊马河的伏击圈,4700余人全部被歼,少将代旅长麦宗禹等3名将军被俘。
羊马河大捷的第二天,即4月15日,毛泽东电示西野:“你们现在位于瓦市以东和以北地区,引敌向瓦市以北最为有利;然后可向敌寥昂薄弱部分攻击,引敌向东;再后你们可折向安塞方面,引敌再向西。”遵照毛泽东的指示,西野把敌军主力诱惑北上了,经过7天大游行到了绥德。董钊、刘戡还兴高彩烈地给胡宗南打电报,说“共军溃不成军,我全部兵力南北夹击,当将共军主力压至黄河边,一举歼灭之”。这样,敌在延安蟠龙镇的补给站便成了一个孤立点。蟠龙守敌第一六七旅是胡宗南的精锐,装备精良,蟠龙周围又修有很多工事。5月2日,西野对蟠龙守敌发起总攻击,经两天三夜的激战,全歼守敌6700人,少将旅长李昆岗等4名将军被俘,并缴获了大量的粮食和军用物资。新华社记者评论这次战斗时附有一首打油诗:“胡蛮胡蛮不中用,延榆公路打不通;丢了蟠龙去绥德,一趟游行两头空;官兵六千当俘虏,九个半旅象狗熊;害得榆林邓宝珊,不上不下半空中。”深刻地讽刺了胡宗南的愚蠢无能。
这样,在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的45天里,西北野战兵团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地区三战三捷,共歼敌1.4万余人,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摧毁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首脑机关,消灭西北野战兵团的狂妄计划,稳定了西北战局,为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打下了基础。5月14日,边区军民5万余人在安塞县城真武洞举行祝捷大会,周恩来从王家湾赶来,代表中共中央表示祝贺,并公开宣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还在陕北。“中共中央还在陕北!”“毛泽东还在陕北!”这给边区军民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和力量,人们尽情地欢呼着,跳跃着,不少人把帽子高高地扔向空中。
(贾自新 梁金奎 何志刚 胡广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