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4月13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由靖边县青阳岔动身,途经张家沟、跑马滩、大坪、高川,来到了安塞县王家湾村。
王家湾位于安塞县最北端,村子紧贴在半山坡上,四周山峦叠嶂,沟壑交错,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十分偏僻。全村十几户人家百十口人,绝大多数都是贫苦农民。
毛泽东住在老贫农薛儒宪家的土窑洞里。在他睡觉的土炕上放着一张小方木桌和一个小木墩子,桌上放一盏小麻油灯,毛泽东就坐着这小木墩子伏在小方桌上办公。窑洞的过道口上,有一张柳木条桌,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首长经常在这里收听广播。
就在这极普通极简陋的土窑洞里,毛泽东置艰苦于度外,抛危险于脑后,夜以继日地为革命的胜利操劳着,运筹推翻蒋家王朝的重大决策,发布战斗命令。在这里,毛泽东写了《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的电报,和《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的新华社评论。
4月14日,毛泽东召集王家湾村干部开会,详细了解了当地人口的政治面貌和村子周围的地理情况后,满意地对干部们说:“我们要在这里住几天,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的话,就大胆地讲,我们可以尽力帮助。”村干部们见毛泽东态度和蔼,平易近人,都毫不拘束地回答:“有困难一定告诉你。”
王家湾气候恶劣土质坏,一年四季吃不上菜。中央机关住下后,先是吃群众自腌的酸菜,渐渐地酸菜也供应不上了,干部、战士都非常着急。一次,毛泽东散步时,发现村子附近的地里有许多黄花菜,就立即动员部队挖野菜,解决吃菜难的问题,毛泽东也同大家一样吃野菜。老乡和房东还特意给毛泽东送来了自制的苦菜,毛泽东吃得津津有味,连声道好。
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毛泽东总是告诫部队要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能侵犯群众利益。部队也坚决执行毛泽东的指示,无论买什么东西,都是先商量好价格再做交易,从不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为了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使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活跃,在毛泽东的倡导下,部队还常常利用紧张的战斗、生产间隙与群众开军民联欢会,演出《母子放哨》、《兄妹开荒》等节目。每逢演出,毛泽东和其他首长也坐在老乡中间看戏。
毛泽东十分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常到老乡中去了解群众的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这年天旱,入春后一直没下过饱墒雨,村子里的青壮年劳力又大都赶着牲口支前去了,剩下的妇女娃娃,既缺人力又缺畜力,眼看着春播的黄金季节即将过去,家家都望着犁尖发愁。得到这一情况后,毛泽东心急如焚,立即把村干部找来,详细询问了情况后,严肃地说:“一定要把地种好。今年不种地,明年吃什么?群众生活怎么办?”随后又召开了机关、部队紧急会议,动员全体人员下地帮助群众抗旱播种,所有的马匹也都拉去驾犁抢种。
傍晚,毛泽东多外出散步,有时还到村子对面的榆山沟里练马。当时敌人已距王家湾很近,便衣经常四处活动。警卫班的战士们为了确保毛泽东的安全,常警惕地暗暗跟在后面。一次被毛泽东发现了,就对他们说:“你们不去帮助群众生产,跟着我干什么?敌人目前还不会到这里来。你们要多做群众工作,发动群众防奸防特。”
部队全体将士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尽力为群众劳动,精耕细作,对老乡的农具籽种也十分爱惜。一次,在给担架队员白发治家犁地时,由于马受惊,打坏了老乡李德银的一页铧,部队当即坚决照价作了赔偿。
在毛泽东的关怀下,这一年粮食获得了丰收。秋后,家家户户黄灿灿的糜谷堆满仓,窗台上摆满了老南瓜,乡亲们望着丰收的硕果,惦念着人民的领袖毛泽东和那些生龙活虎的指战员,盼望他们早日胜利回来。
毛泽东在王家湾期间,常与房东薛儒宪老汉聊天。薛老汉也非常关心毛泽东的饮食起居、健康状况,时常去探望毛泽东。关系亲如一家人。
5月中旬的一天,毛泽东与其他首长在院子正和战士们一起收听新华广播电台播出的蟠龙大捷和真武洞祝捷大会的消息,薛老汉走过来,弯腰扶膝,左瞧右看,十分好奇地问:“这是个什么东西?好象有人在里边说话哩!”战士们被惹得大笑起来。毛泽东说:“不要笑!你们谁知道它的原理就给老人讲一讲!”战士们相互看着,谁也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毛泽东就拿了条凳子请薛老汉坐下,讲起了收音机的原理。从山谷的回鸣,空气的振荡,讲到电波的产生,深入浅出,形象具体。薛老汉听后惊叹地说:“哎呀!这木匣子里学问大着呢!要不是你们住在这里。我这辈子恐怕也见不上这玩艺,或许路上拾到它,还怕要捣烂烧火哩!”毛泽东笑着说:“以后再拾到它的话,可不敢烧火哟!”一句话逗得满院子的人都哈哈大笑。
薛儒宪的儿媳乔生兰常帮助战士缝洗衣服,干一些妇女活,战士们都十分尊敬她。为此,毛泽东也觉得很过意不去,特意让做了几个菜,请她吃了一顿饭,以表示干部战士对她的谢意。
继3月下旬青化砭大捷之后,西北野战军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在瓦窑堡以南的羊马河一带,重点设伏,厉兵秣马,严阵以待。4月14日,敌一三五旅一进羊马河地区,即遭西北野战军伏击,4700余人全部被歼。前方胜利的消息传来,军民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沉浸在一片胜利的喜悦之中。羊马河战役之后,胡宗南恼羞成怒,决不甘心失败,迫不急待地要寻找西北野战军主力决战,妄图捞回失去的血本,将主力集中在瓦窑堡一带,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狼烟四起,群众不堪其害。
为了狠狠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毛泽东和其他首长们日夜不停地开会讨论,工作比以前更加紧张了。接连几天,窑洞里的灯光彻夜不熄,他们在部署着更大的战役。
就在敌人如瞎子、聋子般四处乱撞,千方百计要与西北野战军主力决一雌雄时,毛泽东又命令西北野战军仅用1个旅的兵力,把敌人的9个旅由蟠龙、瓦窑堡一带“牵”到绥德,敌人蒙头转向,疲惫不堪。西北野战军于5月2日再战告捷,一举收复蟠龙,全歼守敌6700人,活捉旅长李昆岗。蟠龙是敌人进攻陕北的重要战略补给站,弹药、枪械、军衣、面粉等军需物资堆积如山,收复蟠龙,不仅在军事上重挫敌之锐气,而且在物资上又极大地补充了西北野战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5月14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西北野战军在安塞县城所在地真武洞召开了5万人参加的祝捷大会,周恩来专程由王家湾赶到真武洞参加了大会,代表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对西北野战军和边区人民取得的辉煌胜利予以祝贺,并公开宣布:毛主席、党中央仍留在陕北,与陕北人民一道并肩作战,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一消息使军民们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人们欢呼雀跃,有的兴奋地甚至把帽子抛向空中。
6月,满山遍野的庄稼一片嫩绿,玉米已长出一尺多高了,乡亲们喜气洋洋,忙着施肥、锄草,信天游的歌声从早到晚不断头,好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可是战争的阴霾也正在向偏僻的王家湾逼近。
敌人占领延安后,屡屡受挫,但始终未能找到中共中央的踪迹,直至真武洞祝捷大会后才估计到毛泽东、中共中央在青阳岔、王家湾一带。于是由刘戡亲自督阵,带4个半旅,5万余人,从延安出发经安塞龙安,气势汹汹地向王家湾袭来。
6月7日,在统一部署下各部队做好一切战斗准备,老乡们也开始了紧张的坚壁清野和转移。毛泽东特别关照说:“敌人从东边来,我们要有计划地组织老乡撤退,不能让乱跑。要把我们的行动方向告诉村干部,让他们组织群众转移。”当时,警卫人员担心这样会暴露部队的行动意图,危及毛泽东的安全,提出让老乡向其它方向走。毛泽东知道后,严肃地批评了这种观点,明确指出:一定要让老乡跟着自己的部队走,不能让群众受损失。现在军民已凝成一体,我们要对群众负责到底,已经向东走了的,一定要派人追回来。按照毛泽东的部署,乡亲们知道了自己队伍的行动方向,心里很踏实,家家户户都扶老携幼,拉牛牵羊地向西隐蔽。
天近黄昏,附近的群众都走完了,组织决定让王家湾村党支部委员白生财给部队作向导,罗瑞卿把白生财领到毛泽东的住处,毛泽东详细地询问了王家湾到靖边县小河村的路线,沿途的地形和村庄。正在这时,一位排长拉着马从山上下来,向毛泽东汇报了敌人进袭王家湾的紧急情况。形势十分严峻,战士们都迅速准备好行装,饲养员老吴也牵来了毛泽东常骑的那匹大青马。
一阵雷鸣,西边天上布满了乌云,暴风雨很快就要来了。毛泽东和几位首长还在窑洞里开会,似乎早已忘掉了疯狂袭来的凶恶之敌和即将来临的暴风雨。警卫战士们都盼望着毛泽东快快动身,祷告着乌云快快散去。
一会儿,毛泽东怡然自得地走出窑洞,警卫员又把马牵了过来,可他却看着天空,解开上衣的纽扣,欣喜地说:“真是一场好雨啊!”随后又若无其事地坐在小木凳上,一点也不象要走的样子。十三支队的负责人问:“主席,什么时候出发?”“慌什么,还没看到敌人呢!”毛泽东不慌不忙地答复。指战员们更加着急了,心里直嘀咕,现在主力部队已离得很远了,这里仅有4个连的兵力,几百支步枪,连一门小炮都没有,可面临的都是清一色美式装备的4个半旅啊!指战员们的心情越来越焦急,不断有人催促说:“主席还是早点走吧!太晚了路不好走。”
毛泽东若有所思地说:“不要急!我走过雪山,走过草地,就是没走过沙漠。我是不会按敌人的意图行事的。他想把我赶过黄河,我偏偏要往西走,过沙漠也没啥子了不起!我们决不会让敌人消灭,也坚决不会过黄河,一定要在陕北坚持下去。等等看,胡宗南的兵来到这里再走也不迟!”
毛泽东又在院子里来回走了两趟,无限深情地看了看居住近两个月的窑洞,低头沉思了片刻后,对警卫员说:“把窑洞打扫干净,再仔细检查一遍。”说完又走到薛儒宪的窑洞前问:“房东还在吗?”警卫员阎长林回答说:“村干部已带他们转移了。”毛泽东满意地点点头,才在蒙蒙细雨中跨上了大青马。这时已是6月8日凌晨3点多了。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从1947年4月13日到6月8日,在王家湾居住了57天,是转战陕北途中居住时间最长的一站。在王家湾,毛泽东亲自部署和指挥整个西北战场,取得了羊马河、蟠龙两大战役的胜利,并领导指挥了全国其他战场,为推翻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与王家湾人民结下了世代难忘的深情厚谊。
(安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