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商文化>陕商精神

陕商精神

特色文化陕商精神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随军贸易赶大营

在明代以前,中国西北的疆域没有超出过嘉峪关,故古人云“西出阳关无故人”。到明代虽然朱元璋曾派都督宋晟、刘真统兵征哈密,破其城设哈密卫予以防守,至此再无力向西推进,致使新疆长期孤悬关外。入清后,为防止俄国人的侵吞野心,清廷对新疆用力最勤,在从康熙到乾隆的八十年中,多次举兵削平西域,直至同光初左宗棠统一新疆。而屡次用兵路线仍是沿陕甘的丝绸古道,出阳关、哈密向西推进,大军所需粮草兵饷主要靠陕甘转输。同时数十万大军需用十分浩繁,为满足军中所需,清廷允许商人携带货物,随大军出关,以资供应,史称“随军贸易”政策或曰“赶大营”。其作用如《新疆志稿》卷二“商务”所云:
  清廷以兵力削平西域,汉番杂处,联系弥合,多籍商力。当西征之始……馈粮千里,转谷百万,师行所至,则有随行商人奔走其后,军中牛酒之犒筐篚之颁,声色百会之娱乐,一切供取于商,无行贲居送之烦,国不耗而馕足,民不劳而军赡。①
  而且,随军贸易利润丰厚,“一猪价银十数两,小猪与鹅四五两,鸡鸭数两,酒一斤亦数两”,故“阿尔泰出兵处买卖人俱图重利将猪鹅鸡鸭烧酒之类贩运彼处”,商人亦有利可图,愿意前往,可谓“交相为利”。②
  在明清时代,从事嘉峪关至哈密西路贸易的主要是陕西商人。如《新疆图志》所云,“其东自嘉峪关趋哈密为一路,秦陇……商人多出焉”③,哈密“汉商大小百余家,多陕甘人”④。因此,每一次平定西域的军事行动都为陕西商人在西部势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大好机遇。如康乾用兵新疆时“清军以哈密为大本营,消费极多,有银无物,正以为苦……陕晋甘川之人亦闻风而起,争赴关外”⑤。迄至清中叶,左宗棠用兵西域“因当时消费者众,取用者宏,商随兵者无恐,兵有商以无缺,两相为例,不独两湖、陕晋之人,闻风兴起……挟商品,逐什一,往返于关外大军云屯之哈密,俗称赶大营”⑥。待大军退后,此等商人有财力者,留守各地“成立市廛,以广招徕”,才带来了新疆各边境城市的繁荣。
  这些都充分说明,明清之际的陕西商人正是机智地抓住中央政府对陕西各项特殊经济政策所提供的历史机遇,并与发挥本地区的经济和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才在大力发展中西部贸易通商中迅速崛起,成为声震全国的著名商帮。
  ① 《皇朝续文献通考》卷33。
  ② 《皇朝续文献通考》卷33。
  ③ 《新疆图志》卷29《实业》。
  ④ 汪亮:《西北地理》,中正书局民国二十二年版,第495页。
  ⑤⑥ 张绍麟:《新疆概况》,仁声书局民国二十二年版,第181页。
陕西商帮与陕商精神十八讲/李刚,张军利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