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考文献>全文图书>明代商人商业经营研究

参考文献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三)内外关系的处理

1.关于经营组织的形成与管理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人才。《类要·贸易赋》说:“得人则四海春风”,“观人才之贤愚,知家道之隆替”,强调了善择善用人才的重要性。对于以资本方式组合的团队,《醒迷》说:“合伙开行,择能者是从,分头管事,以直者可托。”“择其殷厚者托之本,能事者托之鬻,他日分伙相投,亦如是也。”对于以人力与财力方式组合的团队,《醒迷》称:“先察其为人,能力干练何如。宁可大才而小使,不可小才而大用。”并指出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才不称事,必至丧败,力不任重,必至倾倒。”然而,才与德相比,要更重有德之人,《类要·买卖机关》称:“有德无才可贵,有才无德可轻”,“至诚忠厚,虽无能干,其信实正大可取。纵有妙才转环之智,若丧心丧德,设诡设诈,此不可交”。《类要·贸易赋》也认同这一点,肯定了“用无质之人,每逢多助”。可见,择人标准应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另外,《醒迷》还补充说:“无算计无智之人,承祖父之基,蚕食殆尽者,决不可扶;若平昔有能有干,偶遭横祸,丧本倾家者,期后还当复发。”
  其次,要善于因才授事。《醒迷》强调:“随才而授,不失;量力而行,少愆。”“必因才器使,庶无废格不治之事也。”
  再次,要善于笼络和凝聚人心。这须从四个方面加以注意。(1)以情动人。《类要·贸易赋》说:“智力齐行,慢教力胜于智;恩威并用,常宜恩过于威。”“用之得力,还须前日受恩人”。《醒迷》则更加详细地加以论述:“居上处大之人,怀绥群小奴婢之辈,务广恩信以服其心,疾疫饥寒,时加抚摩。勿因分卑而轻叱咤,勿因体贱而重施鞭挞,勿昧心而屈压,勿欺意以杠诬……控御下人,全在上人恩爱。”(2)不斤斤计较,不重一时得失。《醒迷》说:“财本任付伙计,听其自便,稍有亏折,惧我不用,自含惶恐,必励志勉图,务求恢复。我当毋以胜败为较,冀其他日获补。”(3)用人不疑。《客商规鉴论》强调“伙计合意莫猜疑”。(4)劳苦与共。《类要·贸易赋》提倡:“智力宜先于众人,用度须薄乎自己。”《醒迷》则明确指出:对于所用之人来说,“若为主者,惟图自奉……欲其戮力倾心,不可得也”。
  最后,商书也很看重对继承人的培养问题,《醒迷》指出,他们“在庇荫之下,不惯经营,食求美味,衣求丝帛,或赌或嫖,全无忧虑”。提醒为商者对此要加以注意。
  2.关于牙商和客商之间的关系
  从牙商角度讲,《醒迷》指出:“广招商旅,只因财上分明”,“银钱惟在财上分明,商顾本为重,自然投托”。从客商角度讲,商书中对其基本要求有二。①首先,《醒迷》强调:“货之精粗好歹,实告经纪,使好裁夺售卖。若昧之不言,希为侥幸出脱,恐自误也。”其次,《类要·买卖机关》建议:“有势主家,宜以心结;无钱牙侩,要在利与。”原因是:“宦家及豪杰经纪,钱入其手,难与角力,须推心置腹,隆施优遇,不可轻口乱言,彼必愈加公道报我。若贫穷窘迫之主,凡事相益扶持,有利于彼,使怀我恩我,事未必无济也。”再者,《类要·买卖机关》提醒牙商和客商双方都要注意:“买货之人,既已成交,复欲贬货减价。与卖货之客,既已允成,货出门后,又云贱价不卖,希望主家捐用增补,此皆小人反复之态,非正大公平君子也。”
  3.关于社会关怀意识
  商书对这一点,给予了充分的阐述。《类要·客商规略》中就说“积恩则昌”,为了经营的长久发展,必须广布恩惠。《类要·贸易赋》也反复强调“人不知出,难推鄙吝之名”,“百计不如阴骘好”,“方寸地中惟种德”,甚至断言“悖之则凶,休道百般皆是命;修之则吉,莫言半点不由人”。还特意以“福善祸淫,其应如响。请同志之早修,莫临头于迟悔”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终结,可见对于行善积德的重视。《醒迷》则提出了更详细的要求,要求商人们“存心合乎天理,正三纲,明五伦,拯困苦,解冤讼,行方便,息是非,恤孤寡,宽贫穷,不妒不奸,毋虐毋强”。并肯定地说“大度广布博济者,其心多仁,所处亦宽,必自有来”,明确将社会关怀行为当做对经营的有益补充。同时,商书中也反映了这种行为的其他动机,《类要·贸易赋》称“留得路宽,方便后人安稳走”,指出这能为子孙谋福利。《醒迷》称“人生六七十年,如驹过隙,做个好人,行些好事,庶几无愧。若行不善,取人唾骂,于世何补?”指出这也能实现自身价值。
  对于商业经营最核心的诸种要素,《类要·贸易赋》作了这样一个概括,它说:“贵莫贵于顺天,大莫大于得地,重莫重于知人,神莫神于识物,巧莫巧于投机,妙莫妙于遇时。”即提醒商人们务必顺应天时、占据地利、知人善任、熟悉物情、把握商机。在此基础上,《贸易赋》总结道:“求财虽赖于万物,妙用全仗乎一人。有眼力者,识人识物;有口才者,辩是辩非;有心智者,知成知败。为人身之至宝,实贸易之真宗。三者贤,江湖散诞之仙;三者拙,途路奔忙之子。”可见,经营头脑、自身修养、人际关系三方面是商人经营成功的主要支柱。同时,从明代商业书的内容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它们都传达了这样的一种精神,即在商业竞争中,必须全面培养、加强自身的修养和能力,要靠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正当的途径取得事业的成功、发家致富。
  从以上内容可知,关于商业经营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明代商人们有意识地对其进行了研究,并以精辟的语言、言简意赅地对其加以了阐述。这种现象,反映了明代商人的理论自觉和在理论上的深刻认识,也反映出明代商人经营水平的提高。
  ①在《士商类要》、《客商一览醒迷》两部书中,有很多内容是在交代如何从各个角度察言观色,以判断牙商的好坏,但因与本书所论述的问题并不直接相关,故在此不予详细列举,仅对二书所总结的牙商客商关系中须遵守的最基本原则作一指出。
明代商人商业经营研究/曹琳著.-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