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四)关于明代商人理论水平的一点看法
明清时期商人创作的商业书中,以前述三部及清中叶江西商人吴中孚编纂的《商贾遍览》(乾隆五十七年刊行)①质量最好,受到研究者最多的关注。倘将明、清对比,明代商人创作的商业书,在理论水平上应作如何评价呢?
从现有观点来看,前辈学者们比较认同清代吴中孚的《商贾遍览》是“明清商书集大成者”②,说“本书不仅以内容丰富著称,而且可以认为,它达到了明代以来商业书发展的顶点的地位”③。然而,笔者对此却存在着疑问。经过仔细阅读,笔者发现,《商贾遍览》在内容上确实十分丰富,就像该书作者在自序中所介绍的:“既有行商之论,岂遂无坐贾之论,爰增数条,兼及土产、书算、字义、辨银、路程等类,辑成数卷,名为《商贾遍览》。”其中,关于商业经营理论的阐述集中在第一卷,即《江湖必读原书》、《工商切要》两部分。但将之与明代商书仔细对比,很容易就能发现,《江湖必读原书》的内容完全来自《客商一览醒迷》,所有条目在内容上完全相同,大部分条目只字未改,只有少数条目在文字上略有改动;而《工商切要》是以长者的口吻教育小辈学徒者,说明学徒期间应当注意的种种详细事项的教科书,其中有些条目论及开行铺要注意的事项,但除了要有规模章程、量能给俸、书信勤通这几点是新提法外,其他都是对明代商书已有观点在内容细处上加以补充完善,并没有再次把古代商人商业经营的理论推向高峰。寺田隆信先生自己也指出:“本书所述内容,除比前二书(指《三台万用正宗》和《士商类要》)详细外,本质上还是相同的。这可能是因为在整个明清时代商业的实际形态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的缘故……尽管叙述越来越详细,内容却从未超出过以上范围(指《客商规鉴论》、《客商规略》、《为客十要》所论述内容)。”④由此可知,该书虽然是对明代商人著作的有益补充,在内容之丰富上明清两代商书无出其右者,但仅就理论水平而言,则其并没有超过明代商业书的理论水平。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明代商人所著商业书,不仅是中国商人对商业经营实践的经验、教训进行理论化阐述的开始,在理论水平上,也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经营理论总结的最高水平。
总之,参照前文内容,结合本章所述情况,可以看到,明代商人在商业经营水平发展上有高水平的一面,也有低水平的一面;同时,还有理论上的自觉这种更高水平的表现。如是种种,反映了明代商人在商业经营水平发展上所具有的不平衡性。
①吴中孚《商贾遍览》,共八卷,刊刻于乾隆五十七年。卷一为经营理论部分,包括《江湖必读原书》、《工商切要》;卷二内容包括《经营粮食》、《出行兴败行船开张吉凶日》、《诸神圣诞风暴日期》、《各省船名样式》等经营知识;卷三为各省疆域风俗特产,外国土产和方向,及各省买卖码头、关税等情况;卷四为《算法摘要》;卷五为辨识斗秤、银色的方法;卷六为应酬书信格式;卷七为《时令佳句》、《月令别名》、《族亲称呼》、《字义四则》;卷八为《天下路程》。
②陈学文:《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3页。
③[日]寺田隆信:《山西商人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1页。
④[日]寺田隆信:《山西商人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5—297页。
从现有观点来看,前辈学者们比较认同清代吴中孚的《商贾遍览》是“明清商书集大成者”②,说“本书不仅以内容丰富著称,而且可以认为,它达到了明代以来商业书发展的顶点的地位”③。然而,笔者对此却存在着疑问。经过仔细阅读,笔者发现,《商贾遍览》在内容上确实十分丰富,就像该书作者在自序中所介绍的:“既有行商之论,岂遂无坐贾之论,爰增数条,兼及土产、书算、字义、辨银、路程等类,辑成数卷,名为《商贾遍览》。”其中,关于商业经营理论的阐述集中在第一卷,即《江湖必读原书》、《工商切要》两部分。但将之与明代商书仔细对比,很容易就能发现,《江湖必读原书》的内容完全来自《客商一览醒迷》,所有条目在内容上完全相同,大部分条目只字未改,只有少数条目在文字上略有改动;而《工商切要》是以长者的口吻教育小辈学徒者,说明学徒期间应当注意的种种详细事项的教科书,其中有些条目论及开行铺要注意的事项,但除了要有规模章程、量能给俸、书信勤通这几点是新提法外,其他都是对明代商书已有观点在内容细处上加以补充完善,并没有再次把古代商人商业经营的理论推向高峰。寺田隆信先生自己也指出:“本书所述内容,除比前二书(指《三台万用正宗》和《士商类要》)详细外,本质上还是相同的。这可能是因为在整个明清时代商业的实际形态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的缘故……尽管叙述越来越详细,内容却从未超出过以上范围(指《客商规鉴论》、《客商规略》、《为客十要》所论述内容)。”④由此可知,该书虽然是对明代商人著作的有益补充,在内容之丰富上明清两代商书无出其右者,但仅就理论水平而言,则其并没有超过明代商业书的理论水平。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明代商人所著商业书,不仅是中国商人对商业经营实践的经验、教训进行理论化阐述的开始,在理论水平上,也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经营理论总结的最高水平。
总之,参照前文内容,结合本章所述情况,可以看到,明代商人在商业经营水平发展上有高水平的一面,也有低水平的一面;同时,还有理论上的自觉这种更高水平的表现。如是种种,反映了明代商人在商业经营水平发展上所具有的不平衡性。
①吴中孚《商贾遍览》,共八卷,刊刻于乾隆五十七年。卷一为经营理论部分,包括《江湖必读原书》、《工商切要》;卷二内容包括《经营粮食》、《出行兴败行船开张吉凶日》、《诸神圣诞风暴日期》、《各省船名样式》等经营知识;卷三为各省疆域风俗特产,外国土产和方向,及各省买卖码头、关税等情况;卷四为《算法摘要》;卷五为辨识斗秤、银色的方法;卷六为应酬书信格式;卷七为《时令佳句》、《月令别名》、《族亲称呼》、《字义四则》;卷八为《天下路程》。
②陈学文:《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3页。
③[日]寺田隆信:《山西商人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1页。
④[日]寺田隆信:《山西商人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5—2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