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与秦岭太白山同名。太白山,远离长安,京畿西陲,高耸云天。唐代诗人中,似乎只有浪漫九天的李太白抵达过太白山巅。在《蜀道难》中李白有“西当太白有鸟道”的歌吟;在《古风之五》有太白绿发翁的奇遇;在《登太白峰》,则明言“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其他绝大多数盛唐诗人,则是在太白山下仰望,或者长安尘中遥想,或者楼阁夜间梦遇。先看杜甫涉及太白的诗作:“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表达的是一种别致的感情。至德二年(757年)四月,杜甫乘隙逃出被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投奔在凤翔的唐肃宗。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到达了朝廷临时所在地(“行在所”),并被授予左拾遗的官职。他刚刚脱离了叛军的淫威,一下子又得到了朝廷的任用。生活中这种巨大的转折在心底激起的波涛,使诗人不能自已。诗的题目是《喜达行在所》,共三首,这是最后一首。在凤翔唐朝的“行在所”,杜甫见到了唐肃宗——社会生活的“最高峰”,个人和国家都在“中兴”。
《喜达行在所》其二,诗人以“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表达见到唐肃宗之后的感受,在最后一首以“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写自己看到的秦岭太白山。就太白山的文化地理而言,杜甫《喜达行在所》有两个贡献:①用唐肃宗这座社会生活的“最高峰”,引出太白山这座华夏地理的“最高峰”。②看见太白山的喜悦感:“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太白山也叫“武功山”。《水经注》有“武功太白山,离天三尺三”。诗圣杜甫看见太白山的喜悦感,表达了一个重要的人文精神原理:只有心存喜悦,人才仰望高峰。
王维《陇头吟》写道: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陇头吟”,汉代乐府曲辞名。陇头,指陇山一带,大致在今陕西陇县到甘肃清水县一带。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使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到边疆查访军情。人到边疆陇山,自诩“长安游侠”,王维平生第一次“夜上戍楼看太白”啊!人在边疆陇山,王维“夜看太白”,恐怕还是想念长安的京畿生活吧。
唐代大诗人中,白居易在周至县做过3年县尉,就在太白山下做官。白居易攀登过太白山吗?没有。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写道:“曾于太白峰前住,数到仙游寺里来。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惆怅旧游无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白居易到太白山前,却主要是在今日黑河的仙游寺里游览,并在仙游寺创作了《长恨歌》。诗中的王十八,应该是白居易的朋友,在太白山修行:王十八回太白山(“归山”)之前,白居易写此赠诗。结尾的“菊花时节羡君回”,是白居易表达对朋友和太白山的羡慕感,希望“高人”再来啊!
与白居易一样,岑参也在仙游寺写过太白山。岑参《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写道:“太乙连太白,两山知几重。路盘石门窄,匹马行才通。”杜甫《渼陂行》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好奇”的岑参两度出塞7年,是唐代边塞生活最长的诗人。一开始,岑参也是于仙游寺一带远望太白山。后来,“性好奇”的岑参在《太白胡僧歌》表达了对太白山的渴望:“闻在胡僧在太白,兰若去天三百尺。一持楞伽入中峰,世人难见但闻钟。窗边锡杖解两虎,床下钵盂藏一龙。草衣不针复不线,两耳垂肩眉覆面。此僧年几那得知,手种青松今十围。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无是非。商山老人已曾识,愿一见之何由得。山中有僧人不知,城里看山空黛色。”结尾与开始表明是“闻僧在太白”,这与李白亲见绿发翁不同;岑参虽渴望,但坦白自己与多数人一样,是“城里看”“空黛色”的“太白山”,有遗憾的空落。渴望生梦,于是诗人写《梦太白西峰》:“梦寐升九崖,杳霭逢元君。遗我太白峰,寥寥辞垢氛。结宇在星汉,宴林闭氤氲。檐楹覆余翠,巾舄生片云。时往溪水间,孤亭昼仍曛。松峰引天影,石濑青霞文。恬目缓舟趣,霁心投鸟群。春风又摇棹,潭岛花纷纷。”
岑参与李白是好朋友。在李白的鼓舞下,渴羡太白山已久的岑参后来终于来到了太白山,并写了《宿太白山》。其中有“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从全诗看,岑参似乎未登上太白山顶。唐朝之后,北宋诗人苏轼在凤翔做官。苏轼与李白一样,也从“蜀中来”,浪漫豪放与前辈相当。然而苏轼也未登上太白山。由于工作与性情的双重原由,苏轼几过太白山下,作《太白山祈雨文》《乞封太白山神状》,有《太白山下早行》诗。苏轼在诗中写道:“平生闻太白,一见驻行驺。鼓角谁能试,风雷果致不。”苏轼未登太白山,只在山下取了点太白神水。苏轼没有现代人金庸的福气与条件:索道、人气、汽车,簇拥登上华山。秦岭太白山,对于古代文人墨客,基本是苏轼“一见驻行驺”的崇拜神山和常见得“梦寐升九崖”的梦里江山。
终南幽境·秦岭人文地理与宗教/高从宜,王小宁著.-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