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云横秦岭
空谷幽兰·圆照法师


  圆照法师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农历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今吉林扶余市人。16岁出家,法名衍法,法号圆照。1993年圆寂于观音山鹤坪法华寺,享年103岁,僧腊八十七载。圆照法师圆寂后荼毗留下了金刚心和舍利子,震惊了社会和禅林,被誉为亚洲四大比丘尼之一,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拜。

  1953年春,圆照遵照中国佛教协会的安排,从青海徒步来到今西安市鄠邑区草堂寺任住持。“文革”中,她团结寺内僧俗,沉着应对造反派,保护了镇寺之宝八宝玉石塔和总计7186卷的《大藏经》。“文革”后圆照于1980年离开草堂寺,只身上观音山修行。1983年到观音山老母殿,1984年移观音山大水帘洞,1988年住鹤坪法华寺至1993年圆寂。
  圆照法师一生度人无数,却从来不讲空话和大道理,而是告诉人们学佛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要从自身做起,要真学。比如她讲“三皈依”,“就是要能忍、能舍、能吃苦”。她还以她的师父圆瑛在抗日战争时期组建医疗队为例,说明为众生为民族可以抛弃一切甚至生命,才是真正的皈依。有一次,两位老居士到观音山看望圆照师父,抱怨来时车上无人让座,师父说:“你俩都是学佛的人,不能把佛经空挂在嘴上。‘学佛不按佛意办,诵经万遍也枉然。’你要是真修,就没有怨言了。学佛就是要为众生着想,为别人着想,不是为了利己,而是为了利人。能坐一辆车,这是缘分,是修来的;能让别人坐着舒服一点,这也是缘分。假修行的人是‘嘴里念佛,心里咥货’,总是一个‘私’字。”
  圆照法师精通佛法而平易近人,自称“无宗无派”。她用一生践行了佛教的核心价值观——利益众生。
  观音山的对面即是九顶万花山。山称九顶(亦谓九鼎),是因远望有9个山头,又有“九景”与之对应。称万花,是因此处花草品种多而繁茂。九顶万花山以她的无穷魅力吸引了佛、道两家的修行者,也吸引了有九鼎之尊的皇帝御驾,唐僖宗就曾来这里的黄雀寺礼佛。到了明代,万历皇帝的母亲也曾来到这里拜佛,在民间引起轰动,据说这里的一些地名来历就和她有关。如今黄雀寺已经不存,原址上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娘娘庙。
出处:

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