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秦岭家园
天然水库

  秦岭,一山隔开中国南北,一山隔开中国最大的两条河流,它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同时,它还为中国大地上最重要的这两条河流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水流。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依偎在秦岭脚下,秦岭的岭根水是渭河重要的补给水源,涓涓细流汇入渭河,然后再汇聚到黄河的洪流中去;长江最大的两条支流——汉江和嘉陵江,都发源于秦岭,它们带给长江丰沛的水流,才让长江有了浩淼壮观的气势。秦岭,从水源补给的角度来说,它无疑就是一个天然的巨型水库,只要人们不破坏它的植被,它就会永远为人们奉献清洁的水流。

  在秦岭山中,有句俗语:“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在它的最高峰拔仙台下,一片冰川遗迹之中,有像珍珠一样美丽的高山湖泊群;在茂密的森林中,我们随处都会看到浸出的泉源。在陕西境内,秦岭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宽约100至180公里,我们来看看秦岭的高山:以海拔3767米的太白山为界,西端有大散岭(宝鸡县南),海拔2597米;凤岭(陕西凤县及甘肃徽县之南),海拔2133米;紫柏山(凤岭东南,留坝县和凤县交界处),海拔2538米;东端有蟒岭(洛南、丹凤之间),海拔1744米;流岭(商县、丹凤两县之南),海拔1678米;新开岭(丹凤、商南两县之南),海拔1441米;兴隆岭(洋县之北与太白县交界处),海拔3071米;静峪脑(宁陕县之北与户县交界处),海拔3015米;秦岭梁(指宁陕、长安两县间西万公路经过的山梁),海拔2887米;华山(华阴县境内),海拔2160米。在陕西境内的秦岭,横亘于30个县境内,面积约五万平方公里。在每一座高山脚下,都有溪流发源,在秦岭的所有区域里,都有取之不竭的水源。在秦岭南北,它的泉流为我们汇聚成了这些重要的河流:宝鸡的清姜河、眉县的石头河(古代称为斜水)、周至的骆谷河、黑河(古称芒水)、户县的涝河、长安的沣水和潏河、西安的浐河和灞河、临潼的戏河等。西安人称“八水绕长安”,这八水中,有六条河源于秦岭。秦岭南坡有汉江、嘉陵江、褒河、灙水、金水河、子午河、池河、旬河、金钱河和丹江等。这些河流,是关中与陕南人的母亲河,这些河流,养育了2000多万人口。

  从古代开始,人们就认识到了秦岭和水的关系,一旦遇到干旱,官吏们就到秦岭祈雨与祷雪,他们认为这样做能够大兴云雨。对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古人说:“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下行军不得鸣鼓角,鸣则疾风暴雨至。山中灵迹甚多,山巅有龙湫,祈雨多验。”

  今天,我们排除古人的神异传说,来看看秦岭流出的水,所产生的社会功用吧。

  先说汉江,古人称为汉水,它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流域面积达17.43万平方公里。它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的秦岭山中,沿途接纳了众多支流,在湖北省丹江口甩掉秦岭、巴山的束缚,汉江进入“极目楚天舒”的平畴沃野,宽阔的河床上曲流发达,她与长江之间河汊纵横交错,形成“云梦泽国”的江汉大平原。汉江奔流3000多里之后,在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汇入浩淼的长江。汉江从西向东,惠泽50个县、市,受益人口达4500万之众。今后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成功后,再加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以及陕西关中受益于汉江水的人口,这个数字将会更加激增。

  汉水是一条美丽的江河,是地球上同一纬度线上最优越的人类生存环境之一,它与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并称为东西方文明的摇篮。因为秦岭的庇荫,汉江流域居于我国南北结合地带,是中国亚热带气候的最北界,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空间,成为古人类栖息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汉江融贯南北,疏通着中华民族的两大血脉——长江和黄河。

  西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王朝,为了把东南各地贡赋运往京畿长安,都把汉江航运(古称漕运)当做生命线加以保护和开发,汉江与封建王朝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人们依托汉江的大小脉络,把河流、秦岭山口锻造成为通道和纽带,依托汉江和秦岭,古人开辟了六条通往帝都长安的道路。今天,在这些古道的基础上修筑的国道,仍然是中国的交通大动脉。

  《左传》说:“汉,水祥也。”古人说江淮河汉为四渎,是开创上古文明的重要区域,而汉水则是汉民族、汉文化的直接发祥地。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说:“汉族的名称,也是跟一个伟大朝代的名称相一致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说:“汉族的形成,始于汉代”。“大汉民族”、“汉文化”、“汉学”、“汉语”这些名称,都是因有了汉朝才定型的,而汉朝得名于汉水,发祥于汉中。刘邦登上皇帝宝座,以其发迹之地来命名这个新建立的王朝。西汉、东汉统治中国426年,疆域辽阔,四方辐射,万国来朝,在中国历史上时间之长、影响之大是无与伦比的。汉代人说:“犯我强汉,虽远必诛。”汉朝作为一个全然由华夏文明自身孕育出的伟大王朝,在它的身后,影响着中国两千年的历史。汉朝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并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尽管此后政治版图上的分裂与统一反复多次,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文化整合运动从未停止过。“汉”这个符号,给炎黄子孙、中国文化打下了深深的印记。汉族能达到今天几乎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的规模,完全是汉语与汉文化起了团结统一的作用。中国绝大多数人至今仍称自己是“汉人”,是因为他们为自己是汉帝国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的继承者而深感自豪与骄傲。这就是汉江千百年来所产生的文化意义。

  如今的汉江,是中国内陆惟一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她清洁的水流可以让人直接饮用,她躲在陕西、四川、河南、湖北这些人口密集省份的夹缝里,维系着中国内陆的“田园生活”,汉江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粮油基地、茶叶产地和水源地而存在。汉江又是一条断断续续的河流,一个又一个电站水坝将她的脉络生生截断,但她还是主宰着所流经的各个城市的生活,并将自己的血脉伸向中国的首都北京和十三朝古都西安,以及郑州、石家庄、天津等城市。汉江的交通使命已经终结,但她仍然促成了两岸城市贸易和工业的繁荣兴旺。失去自由的汉江丧失了美丽的灵魂,她仍然是财富、生活的源泉,她所带来的繁荣将重新激活许多废墟上的城市。

  北京、河南、河北、天津,这些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地域,都被干旱的梦魇所笼罩,倘若没有新的水源,中国北方的发展将会停滞不前。这时候,汉江甘泉的凸现,给中国北方的发展又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每年500亿立方米清洁的饮用水,足以挽救整个中国北方。汉江是一条地处内陆寂寞的江河,没有多少人关心它,等到北京人喝上了汉江水,到那时人们也只关心汉江的水质问题。

  汉中、安康的山林中,现在树立了许多标语,其中最响亮的一句口号是“一江清水送北京”。多年来,陕南地区滞后的工业发展,使得工业排污甚少;人口稀少又减少了人为污染,自建国以来,全国大中城市的人口激增了一百倍,而陕南汉中、安康两城市的人口却只增加了十倍,陕南人对于水资源和环境索取的甚少,这些因素才造就了汉江的一江清水,才能让南水北调找到最好的水源。

  汉江一年500亿立方米的水来自何方?它不是产生于江汉平原,平原上消耗多,而奉献少。汉江水源的最大涵养地,就是秦岭,秦岭南坡的千沟万壑,从森林里流出的涓涓溪流,终于汇聚成一条激荡的大江。没有了秦岭群山密林这个大水库,汉江水也会有枯竭的那一天。这样的悲剧也曾经发生过,汉江源头区大量砍伐树木,结果在2002年曾造成局部流域河水断流,依靠汉江水灌溉的庄稼地禾苗干枯,农民们点燃绝收的小麦,在升腾的火焰中号啕痛哭,大自然毫不留情地惩罚人们无限度的索取。所以,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之后,对秦岭的生态保护起到了巨大的修复作用,山泉又重新欢唱起来,清流又铺满了昔日干涸的河床,汉江又以前所未有的流量,流出秦岭,汇成丹江口水库的一片汪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让汉江的第一大支流丹江名声鹊起,那么我们就来说说丹江。丹江,古称丹水、淅水、粉青江、黑江,它全长443公里,发源于秦岭地区(陕西省商州市西北部)的凤凰山南麓,经商洛市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于荆紫关附近(商南县汪家店乡月亮湾)出陕境进入河南省淅川县,向南进入湖北省,汇入汉江,两江汇合的地方,称为丹江口。丹江口水利枢纽地处汉江中游河段,位于丹江汇入汉江的下游0.8公里处,工程于1959年10月截流,1968年开始蓄水,目前在国内是仅次于三峡水库的水利枢纽。

  从陕西商州城到丹凤龙驹寨,丹江河段俗称“州河”,龙驹寨至河南省荆紫关河段,俗称“寨河”。丹江通航历史久远,我国最早的地理书籍《禹贡》记载,丹江在战国时期已经通航。航道上至陕西龙驹寨,向下进入汉江后可再进入长江航道,是我国古代江南贡赋运往帝都长安的一条重要漕运水道。《唐书》载丹江为唐“贡道”。明、清时期,丹江航运依然繁荣,它是一条连接西北和江南的商业通道。鼎盛时期,河南荆紫关码头每日泊船百余艘,帆樯林立十余里。现在,随着陆路交通的兴起,以及丹江上游水量的减少,它的航运功能已经基本丧失,目前只在丹江口水库库区,存在短程航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引水渠首,就在河南淅川境内的丹江口水库库区,每年146亿立方米的清洁淡水,将被输送到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地,以解决中国北方水源不足的问题。

  丹江汇入丹江口水库的水量,连库容量的20%都不到,丹江口水库年平均入库径流量为409亿立方米,丹江只贡献了80多亿立方米的水量,剩下的水量,都来自从秦岭巴山之间流出的汉江。但因为丹江口水库的名号,让人忽略了长江的最大支流——汉江的价值!丹江因为以汉江为主体的丹江口水库工程而抬高了它的价值,所以世人只知道丹江,而不知道汉江。对于汉江的委屈,许多湖北人倡议说应该将丹江口水库更名为汉江水库,将丹江口市改名为汉江市或恢复为均州市,他们希望利用丹江口水库大坝等各项设施均在湖北省境内的优势,彻底清除所有带有丹江名称的称呼,以汉江来代替。如今,原丹江工程管理局已改名为汉江集团。湖北人相信,未来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会让汉江回归到同其价值相适应的地位中去!

  汉江和丹江都发源于秦岭,秦岭作为这两条江流的水源涵养地,愈发显示出它的重要。倘如没有了秦岭的庇佑,丹江口水库没有源源不断的清洁水源的补给,那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将会成为一句空话!丹江和汉江对于水库的命名之争,也就成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闸调水,终点是北京,输水渠长度为1267公里,这个距离,差不多是汉江中下游的长度,它给京、津、冀、豫四个省市送去甘甜的水源,救济那里的干旱。这个庞大的引水工程,受水区的范围为15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也接近了汉江全流域的面积。因为有秦岭这座巨大森林水库的屏障,中国人才敢在华北再造一条汉江!

  接下来再说说长江的第二大支流嘉陵江。在秦岭海拔2800多米的嘉陵谷中,嘉陵江发源于此。那是一个很普通的地方,没有拔地而起的山岩,也没有瀑布,只有细小的溪流从密林深处流淌出来,差不多有百多条涓涓细流汇成了嘉陵江源头的溪流。

  在泉水汇成小溪的平坦之处,立有一块石碑,上面有“嘉陵江源头”的字样,在碑阴上写道:“嘉陵江,发源于陕西凤县境内的秦岭东峪谷中,全长1119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流经陕西、甘肃、四川、重庆四省市,在重庆朝天门码头汇入长江。”嘉陵江蜿蜒于深山峡谷之中,江阔水深,奔流湍急。它在广元昭化汇集白龙江水流,一泻千里,直奔长江。

  嘉陵江的水量很大,它在吸纳众多的秦岭溪流之后,在陕西宁强县境内已经有了浩荡大江的气象,进入四川汇合其它支流后,它的水量甚至超过了汉江,但是因为流长落后于汉江,所以屈居汉江之后,成为长江的第二大支流。嘉陵江造福四川、重庆多,造福陕西比较少,嘉陵江仅仅流过陕西的凤县、略阳、宁强三县,而这三县位于陕西省西南一隅,所以嘉陵江也就在寂寞中穿越秦岭群山,到四川滋养更多的生民去了。而在古代,连通巴蜀与秦地的交通,除过栈道之外,就是嘉陵江,四川的物质,可以溯嘉陵江而上,到达甘肃、陕西交界的虞关(又称仙人关),然后再接陈仓古道进入关中平原。不过,今天的嘉陵江的航运使命终结了,沿江而行的宝成铁路已经彻底代替了它的运输功能。在陕西、甘肃交界的区域内,嘉陵江只留下了美丽的峡谷风景,无人欣赏。这种景致,就像陪伴它的秦岭一样寂寞和幽静。

  最后说说渭河吧。渭河全长810公里,陕西境内河长502公里,流域面积6.75万平方公里,在这些地域中,它养育了周、秦、汉、唐的璀璨文明,它滋润了中国最富饶的农耕区之一的关中平原,从古至今,生活在渭河流域的人们,一直超负荷地索取着渭河的水流,而渭河在关中的水源补给,除过泾河等几条河流之外,几乎全部由秦岭来承担。

  到了今天,深刻影响中华文明历史的渭河不堪其重,于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告急,它被污染、超限用水逼到了绝路上,甚至连西安人的生活用水都无法保证供给了。这时候,在严重缺水的西安城里,人们把目光投向了秦岭,只有在秦岭,人们还可以找到清洁的、可以饮用的水源,渭河支流——发源于秦岭北坡的黑河随后成了西安人的生命之源。黑河水库、石头河水库,这些积蓄秦岭山泉的水,开始源源不断地流进西安人的身体里。

  同时,宝鸡也无法从渭河索取更多的清洁水源了,他们也把目光转向了秦岭,他们把嘉陵江源头水引过秦岭大梁,注入渭河支流清姜河,解决宝鸡城的水荒。

  21世纪初,生活在关中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认识到,绿树葱茏的秦岭,还有人们最需要的、最宝贵的资源——水,它似乎可以廉价地向自然无限索取。在秦岭北麓,几乎所有的峪口,人们都把水汇聚起来,让这些宝贵的清洁水源变成城市生活用水。

  如今,陕西小范围的南水北调,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这些工程,都集中在秦岭林区,人们将秦岭南坡的水,通过穿越秦岭的隧洞,引到秦岭北坡来,解决秦岭北麓关中平原的水荒。

  这些清洁的水只供人的饮用,关中平原的母亲河——渭河的状况依然没有好转,它已被工业用水和工业污染宣判了死刑。据陕西省水利厅测算,2010年渭河全流域缺水量将达到26亿立方米,2020年缺水量将达到28亿立方米,渭河提供不了这么多的水源。

  为了挽救渭河,挽救陕西的首府西安,人们只好继续把目光转向秦岭,打通秦岭隧洞,将清洁的汉江水引入渭河流域,再打造出一条渭河。这个计划就是“引汉济渭”,它在2009年动工,2015年建成后,每年可从汉江向渭河调水15亿立方米,这些水,可以满足5个大中城市、13个中小城市的工业用水和1400万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在节水的条件下,这些水可以增加渭河进入黄河的水量约7亿立方米。通过水量置换,陕北就可以从黄河干流取水,从而支持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

  秦岭孕育的汉江,它开始在今天发挥出巨大的生态功用来。在2008年末、2009年初的北方大旱中,人们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可以没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但是,我们不能没有水,没有水,我们将不会有丰产的粮食!没有水,我们将在饥渴中逃亡或者灭亡!因为,水是最珍贵的资源和能源,它是生命之源!

  有河无水,有水尽污!这就是中国北方的河流现状。在陕西乃至整个中国北方,我们能够指望哪里给我们生产源源不断的清洁水源呢?我们只能依靠秦岭,只有秦岭能够提供养育数亿人口的清洁水源。秦岭50万公顷的森林,就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只要人们不去破坏它,甚至再去培育更多的森林出来,那么,秦岭就能给人们提供更多清新的空气和清洁的水源,只有秦岭能够成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只有秦岭能够缓解中国北方的干旱。今天的秦岭,真正成为中国北方发展生存的命脉所在。

  饮水思源,生活在渭河、汉江、嘉陵江流域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受益区的人们,掬一口甘甜的水入喉时,请不要忘记为你们提供清洁水源的、沉默的秦岭群山,请珍爱并保护那片丛林密布的山脉,让绿色和生命永驻,因为那儿从古至今都是庇佑华夏子孙的龙脉所在。

出处:

秦岭家园/陈旭,周灵国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