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秦岭家园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最北的越冬地

  今天的周至保护区,因为拥有大量的金丝猴和国际领先的金丝猴研究成果而闻名遐迩,作为动物中的耀眼明星,秦岭大熊猫也不甘寂寞,它们扩充地盘,向北发展也来到了周至,似乎想把金丝猴的光芒压下去。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秦岭大熊猫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越冬地,它们在冬季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改变了过去人们认为秦岭北麓没有大熊猫过冬的印象。周至自然保护区,因此成为中国大熊猫最北的越冬地。

  1990年5月7日,西北大学生物系在周至保护区内的秦岭梁调查时,发现了大熊猫粪便两团,他们确定有一只大熊猫曾经在此活动。1996年6月27日至29日,人们在周至保护区内的太平河调查时,又发现了大熊猫的粪便。种种迹象表明,周至保护区已经成为中国大熊猫一块重要的栖息地。这是周至保护区的幸事,也是保护秦岭大熊猫的幸事,人们多年来的辛勤保护工作,看来终于得到了大自然的肯定。

  不过在周至保护区内,大熊猫显得有些势单力薄,种群数量太少,所以很多风头,都让金丝猴给抢去了。今天的周至保护区虽然也是重要的大熊猫保护区,但它的王牌和明星动物,却是金丝猴。

  世界上的金丝猴属有四种,除越南金丝猴外,其余三种金丝猴都是中国特产,即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和川金丝猴,其中川金丝猴分布在四川、甘肃、陕西和湖北。《山海经》《尔雅》《楚辞》《埤雅》等古籍中都有金丝猴的记载,人们称它们是“攀猿”、“金线猿”、“金丝猿”等。

  《明一统志·陕西·凤翔府》中记载:“似猴而大,毛黄赤色,人取皮作鞍褥,出陇州。”那时候的金丝猴就像藏羚羊一样,受到盗猎者和皮毛商的觊觎,所以厄运连连。昔日的秦岭,从东到西,都有金丝猴栖息繁衍,可是后来金丝猴的栖息地逐渐缩小隔离,如今它们只在秦岭的局部地域分布。

  1958年,西北大学生物系和陕西省外贸局畜产公司在秦岭发现了金丝猴。1974年4月至5月,周至县农林局在陕西省生物资源考察队的协助下,组织了80多人的调查队,对周至秦岭野生动物资源进行普查,发现金丝猴909只,羚牛506只,在老县城发现大熊猫1只。1981年5月,西北大学和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的专家对秦岭金丝猴的资源情况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呼吁“必须尽快建立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并以《秦岭金丝猴资源及保护》为题,发表了建立秦岭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的建议。1986年,西安市政府批准成立周至自然保护区筹建处。1988年,周至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现有的管辖范围,是从厚畛子和小王涧两个林场的区域内划出来的。周至保护区东与小王涧林场接壤,西接老县城保护区,南以秦岭主脊与天华山、娘娘山、观音山、佛坪自然保护区接壤,北与黑河森林公园接壤,总面积5639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0.5%。保护区内有15条大小河流,全部汇集于黑河,所以保护区成为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它每年向西安市区提供2.5亿多立方米的清洁水源。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1074种,脊椎动物有271种,其中鸟类164种。周至保护区是大熊猫最北的越冬地,也是川金丝猴分布的最北边缘,周至保护区以金丝猴数量众多、密度最大而著称于世。

  在周至保护区海拔1400至2500米之间,金丝猴在冬季和早春时从高山下降至1500米附近的落叶阔叶林带低凹避风处生活,晚春及初夏时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活动,盛夏则分布在更高的海拔区域。它们栖息在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内,春食嫩叶,秋食果实,主要食物种类达到57种。多年来,周至保护区内的金丝猴种群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9群增加到目前的11群,个体数量由1981年的780只增加到目前的1200多只,每群由1981年的86只增加到目前的110多只。

出处:

秦岭家园/陈旭,周灵国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