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梁山是秦岭主峰太白山的一个支脉,地处秦岭西段南坡,是嘉陵江和汉江的分水岭,它的山体呈东西走向,南缓北陡,海拔在1250米至2610米之间,植被属山地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夏绿阔叶林带。区内有种子植物1300多种,其中的庙台槭为模式产地,被誉为植物活化石,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境内有陆生脊椎动物160多种,其中鸟类93种,兽类47种,两栖和爬行类23种。这里因为拥有陕西省内种群分布密度最高的野生林麝资源,又是大熊猫的潜在栖息地而受人关注。在这里,每一平方公里就分布着一只野生林麝,高出全省林麝平均分布密度(0.228只/平方公里)4倍多。
20世纪70年代以前,凤县就曾有大熊猫分布,历史上,凤县的大熊猫一直与秦岭大熊猫主种群相连。后来宝成铁路、312国道的阻隔以及人为活动的日益加剧,使其与秦岭其它的大熊猫种群分离开来,在很长时间内,凤县的大熊猫似乎销声匿迹了。
2004年12月14日,凤县瓦房坝乡农民在屋梁山保护区内直观到了大熊猫实体,随后屋梁山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区内进行追踪调查,他们发现了大量的大熊猫活动痕迹。屋梁山保护区与秦岭其他大熊猫栖息地相距近百公里,其间被数条公路和村庄阻隔,可以确定,屋梁山是秦岭一个新的大熊猫分布区。此前,屋梁山保护区没有发现大熊猫的正式报道,此次发现大熊猫后,动物保护的相关专家迅速对屋梁山保护区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展开调查,希望全面掌握该区域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状况,因为屋梁山的大熊猫分布对于研究秦岭大熊猫的种群扩散,了解大熊猫的迁徙和扩散能力,以及今后制订大熊猫保护管理对策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专家们希望尽快将屋梁山自然保护区纳入国家林业局的中国大熊猫保护工程计划中,进而促进和加强该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的有效保护管理。
近年来,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以及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工程的实施,已使秦岭大部分地区的生态得到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逐步得以改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回升,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屋梁山发现大熊猫,估计也与这些林业工程的成功实施有关。保护区的说法是,他们已经满足了保护头号“国宝”大熊猫的需要,所以,大熊猫的出现也就在意料之中了。但是,大熊猫分布的新发现,也依然无法动摇屋梁山林麝的光芒,屋梁山多年来一直因为林麝的高密度分布而受到世人关注,如今它已经成为林麝开发利用的重要示范基地之一。
林麝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动物类群之一,是我国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国际上也对这一物种极为关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入国际重要濒危物种“红皮书”。20世纪50年代,我国有林麝260万只,由于人为大肆捕杀及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数量急剧下降,目前全国仅拥有林麝10万只左右。林麝分布很广,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湖北、四川等省区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在陕西境内,估计林麝数量约3628至5166只,保护林麝资源,已经刻不容缓。
林麝别名獐、香獐子、麝香鹿或线牙獐,它的体型如小山羊,身体长70厘米至80厘米,肩高45厘米至50厘米,体重6千克至9千克。它的前肢短,后肢长,成年公麝有一对上犬齿(俗称獠牙)露出口外,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腹下生殖器开口处有一香腺囊,分泌和贮存麝香。而母麝的犬齿不露出口外,无香腺。过去人们主要捕杀雄性林麝,以获得麝香。
在秦岭的密林中,林麝会随季节的变化而选择其栖息环境,在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内可以见到林麝的踪迹。民间说林麝是“七上八下九归槽”,就是说林麝七月份在山顶,八月份下山居于山腰,九月会来到河谷地带生活,这说明林麝既有固定的生活领域,又有季节性的垂直迁徙习性。林麝十分胆怯,喜欢独居,但又不轻易变动栖息地,即使受到威胁后逃离,不久它依然会回到原处。所以人们都说林麝是“舍命不舍山”。林麝善于奔跑,能上树,它的跳跃力很强,能轻松地原地跳起2米以上,在很陡的山坡上,它都可以奔走如飞。但是林麝却没有抵御任何肉食动物攻击的能力,较小的豹猫和黄鼠狼都可能伤害仔麝甚至成年麝。所以林麝只有依靠敏锐的嗅觉、听觉和视觉能力,一旦遇到异样声响,迅速逃遁以躲避危险。林麝的食性很广,多种植物嫩枝叶都是它的食物,和金丝猴一样,林麝也非常喜欢采食山挂面(松萝),据统计,林麝食用的野生植物和农作物、蔬菜、瓜果等共有70至100种之多。
作为一种名贵的天然纯中药原料,麝香有着不可替代的广泛用途。麝香不仅用于多种药物制剂,还可用作高级美容化妆品、高级香水的原料。旺盛的市场需求,对野生麝种群过度的猎杀,使得全球麝香产量正逐年减少,野生麝鼠及麝种群已经濒临灭绝。如今,人工驯化饲养林麝,对于麝香类动物的保护和繁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目前,全国人工养殖的林麝存栏头数大约为2000头,凤县野生林麝驯化养殖已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的存栏总数大约近千头。
2003年11月,凤县屋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它位于凤县南部的南星镇,总面积13684公顷,它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林麝为主,集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自然遗址和地质地貌保护为一体。保护区的建立,保证了珍稀物种的繁衍生息。此外,为了保护和拯救濒危的林麝种源,恢复和扩大种群数量,屋梁山保护区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合作成立了林麝驯养繁殖基地,现存栏林麝136只,他们开展林麝资源种群动态、家养林麝遗传多样性、改良和繁育及其合理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他们希望通过人工繁育林麝,达到恢复和扩大野生林麝种群数量,减缓其濒危状况,从而有效发挥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的功能。
2005年,人们对屋梁山保护区的鸟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保护区内的166种鸟类和68种兽类中,有29种是中国特有种,37种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1种鸟兽面临着灭绝危险。在区系组成方面,南方动物区系占有优势,但鸟类的过渡性特征更明显。根据海拔和生境划分的三个垂直分布带,每个分布带鸟兽的多样性组成都不相同。鸟兽物种多样性的价值,再加上它又是秦岭森林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专家们一致认为,屋梁山保护区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它应该在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秦岭家园/陈旭,周灵国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