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有我国最北的苗族聚集村落。现在的镇巴保留有山居的野韵,县城也需要发展,为把美丽苗乡风情推向外面,对苗乡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在县城西黑虎梁和柳林沟建设了“西北苗族风情谷”,形成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民族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旅游景区。该旅游景区将占地面积278公顷,建筑面积120公顷。景区分为主入口区、次入口区、核心体验区、生态休闲区四部分。主入口区由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停车场、苗乡府邸酒店及风雨桥、叠水景观等组成;次入口区主要有苗乡广场、苗乡大道、黑虎楼等景点;核心体验区有祭坛、水街、四峰五谷、铜鼓坪、宗教会所等主要景点;生态休闲区主要有茶园观光、民俗展示等。
(一)黑虎楼和苗乡广场
黑虎楼、苗乡大道和苗乡广场,为镇巴城市的形象窗口,既有景区次入口的功能,同时也是镇巴市民生态休闲、康体健身的活动场所。
苗乡广场位于县城中心部位,占地1.8万平方米。整个广场由市民活动健身区、苗族风情大型浮雕区、苗族长廊赏景区、广场的绿化亮化景区组成。广场内置九根图腾柱,象征“九黎”,寓意苗族的几大分支。图腾柱内侧,根据地势建设有下沉式水景空间。图腾柱外侧,九幅大型苗乡风情浮雕与广场的休闲长廊对应布置,展现了苗族先民开拓进取的艰苦历程。整个广场以东形成以喷泉池、图腾柱、下沉式水景空间、浮雕、长廊、树阵为主的景观。广场以西至苗乡大道山门形成了以叠水景观、雕塑、树阵为主的斜面景观。这里汇集了苗乡风情、蚩尤文化、红色旅游三大主题,雄伟、壮观、美丽。
黑虎楼,位于黑虎梁顶中段广场的中央,海拔高1015米。黑虎梁山势峻峭,山顶平坦、舒缓,广场南北长46米,东西宽31米,总面积1426米。广场中心黑虎楼六边形,九层,高43.55米,雄壮、巍峨,是县城标志性建筑物。
苗乡大道,是从苗乡广场攀登到黑虎楼广场的踏步道,相对高度148米,踏步道长313米,宽6米,共999步。分三级,分别展示了“红军之乡”“苗民之乡”“民歌之乡”三方面文化。
(二)风雨桥和游客服务中心广场
风雨桥和游客服务中心广场,是进入西北苗族风情谷的主入口。这里有文化演艺中心及风雨桥等服务设施和景观建筑。其中,风雨桥是景区标志性建筑,2012年建成,给镇巴县城增加了一道亮丽风景。
风雨桥建在罗黑路口的漫水桥上,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由巨大石墩、蜿蜒的桥身组合而成。长80米,宽10米,桥下9墩8孔。墩上建有三座塔式桥亭和18开间桥廊,亭廊相连,浑然一体,十分雄伟壮观。桥上三座塔亭,中间一座为五重檐攒尖顶,高13.28米,顶上安装葫芦宝顶;左右两座为三重檐歇山式,分别高11.91米和12.35米。三塔亭平面上均为三开间,宽度为2米、6米、2米。桥廊为组檐形式,高7.6米,桥的两旁镶着木杆,好似一条长龙。桥柱之间装饰挂落,样式为当地苗族形式,具有民族气息。
风雨桥廊柱之间连着坐凳,游人坐凳远望,只见河水蜿蜒而来,河两边绿树满坡,田园耕地,农夫劳作。
风雨桥外观色彩为苗族传统色彩,廊柱、栏杆和挂落等装饰为暗红色,瓦面为黑色,屋脊白色,白色和黑色对比搭配极具视觉感。黑色代表苗乡的神秘和悠久的民族特点,红色代表着苗乡人民的热情好客。
镇巴苗乡风雨桥建筑是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苗乡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它既有古代百越族栏杆式的建筑色彩,又有汉族宫殿式工艺成分,是汉苗风韵融合的建筑艺术奇葩。
镇巴苗乡风雨桥架在村寨的河道上,既作交通用,又有宗教方面含义,它象征飞龙绣寨,以保苗乡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幸福。
(三)苗乡风情核心体验区
施工建设中的苗乡风情核心体验区,是西北苗族风情谷区主体游览部分,在空间上形成“一园两带四峰五谷”。一园为苗乡主题园(水街),两带分别为百草苗居带和森林探密带。四峰五谷是柳林沟主沟至黑虎梁山脊间的四座山峰与五条支谷,将苗族九黎文化元素与苗族建筑形态紧密结合,分别被赋予“黄峰、白峰、玄峰、赤峰,吠谷、干谷、风谷、方谷、阳谷”的名称。体验区将构建旅游观光、文化体验、餐饮住宿、私密度假等旅游服务功能,为游人展现“中国北方苗乡”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建筑色彩,以及精湛的手工技术,让游人领略不一样的苗族风情。青山绿水间,一个个村落安静卧在群山环抱中,座座极具苗族风格的红瓦白墙新居,依山而建,临水而居,虽带有一些现代气息,但仍保持着苗寨建筑韵味风格。如对苗族文化体验游有兴趣,经风雨桥、寨门、盘歌广场、苗乡水街、边边坊、绝技坊、仰河莎、游乐坊,到苗族特色居所,可了解苗乡风情文化。
(四)生态休闲区
景区南部道子垭、七里沟一带,青峰秀峦,绿水如带,现在有黑虎梁森林公园和数百亩道子垭茶园,把它作为苗族风情谷配套组成,主要满足当地及周边客源市场消费需求。进一步还将建设“苗乡茶园”和“木晨月夕”主体生态农庄体验中心。
汉中文化之旅/来文基,魏素娟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