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山盛矿数秦岭

  美丽富饶、物华天宝的秦岭,早在4亿年前北坡就上升为陆地,而南坡却浸于海水中,接受了古生代时期的沉积,在距今3.75亿年前的加里东运动中,由于内部岩浆和热流的抬升,南坡才渐渐露出海面。在这一过程中,内部岩浆和热流被抬升后受内部因素与外部作用长期影响而生成大量矿物质。

  秦岭的矿藏是伴随着秦岭的形成而逐渐形成的。有中新元古代成矿期、加里东西成矿期和中新生代成矿期。中新元古代成矿期是中国板块裂解与古中国板块(地台)形成、古秦岭造山带形成时形成的矿床。如勉略宁——摩天岭地块、武当地块所形成的矿床。加里东——华力西成矿期是古中国板块在秦巴地区出现不同程度裂陷的时期,为板内海相沉积盆地及其转变为造山带所形成的相关矿产,如大西沟、南沙沟、铜峪地区的矿床。中新生代成矿期特别是燕山期,是秦巴地区最主要的成矿期。秦巴地区的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绝大多数是在这个时期由不同层次构造岩片,强烈运动和抽拉逆冲出地壳表面而形成的。

  秦岭——昆仑一线是我国南北矿带构造轴心,在北纬32~34度轴线上主要有钼、铜、铬、铁以及钨铅锌矿、金锑铀等稀有金属和石水晶等,储存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山海经·西山经》载:“陕南多出产铅、锌、铜、铁、金、镍、银等矿产”,曾为先祖创造了世界上最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自先秦起,历经汉唐乃至于明清,矿业采冶中心集中于陕南,以及邻近交通方便地区。元代以后矿业采冶中心才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和华北、东北地区。

  秦巴山区金属资源蕴藏丰富,成矿规律明显。有小秦岭、熊耳山、伏牛山、汉武北、凤成礼、山柞旬和商洛等七个成矿区域,是查勘巨型或特大型矿产的地区。

  2009年7月,经过近三年时间的地质勘查,陕西省地质专家在秦岭南麓发现一长达70公里的大型铅锌多金属矿田。目前已探明五个大型铅锌银铜多金属矿床,其中一个储量高达1000万吨以上。

  据长期在此负责勘查研究的陕西省地矿局高级工程师、中国冶金矿业协会特聘顾问任明哲介绍,这一矿田西起宁陕县江口地区,东至镇安县江川地区,全长70余公里,宽度1~3公里。目前床田里已经探明5个多金属矿床,矿石中铅、锌、银、铜都达到或超过工业品位,其中铅平均品位达3%、锌10%、铜0.8%,银品位为96克/吨,矿石中还有一定品位镉、锑等稀有金属。这些多金属矿体厚度和品位变化系数均属稳定均匀型,极具开发价值。

  据勘测,目前陕南的钾长石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钒矿居亚洲第一。

  略阳县地处略阳——洋县、海西——印支蛇绿杂岩锰磷铬镍成矿带,与勉县——略阳——宁强太古代——元古代碧口隆起铁金银铜铅锌、高镁岩石、磷矿、石英岩、硫铁成矿区(带)之间。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是陕西省重要的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分别为:金48.15吨(岩金28.89吨,砂金19.26吨),铁矿石2.12亿吨,镍23.2万吨,伴生钴1.3万吨,水泥用灰岩8400万吨,溶剂用灰岩960万吨,冶金用白灰岩1.7亿吨,蛇纹岩1.2亿吨,保有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296亿元。略阳县矿产资源储量占汉中市的三分之二,其中,镍矿居全省首位。据不完全统计,该县境内分布矿产地176处,其中金属矿产地131处。铁矿点及少量富褐铁矿主要分布在县区北边缘部;金、银、铜、铅、锌、锰、镍、钴、铬、铁矿主要分布在县区东南部;非金属矿产地45处,主要分布在县区中部。1969年10月1日陕西省在略阳钢铁厂炼出了第一炉铁,结束了陕西“手无寸铁”的历史。

  实质上在以略阳为中心的宁(强)略(阳)勉(县)地区储存了大量金、镍、铅、锌、铜、铁、磷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达29种,被地质学家李四光誉为“中国乌拉尔”和宁略勉“金三角”。

  1985年开始在小秦岭地区已发现金矿床(点)163处,其中岩金矿床55处(大型7处,中型20处,小型28处),毛金矿床4处(中型1处,小型3处),小型伴生金矿床1处。1989年底,累计探明金矿储量348.348吨,其中岩金343.077吨,砂金4.717吨,伴生金0.554吨;保有储量268.146吨,其中岩金268.146吨,砂金4.717吨,伴生金0.25吨。

  小秦岭金矿带位于陕西省东部和河南省西部,主要由小秦岭、崤山、熊耳山三个矿田组成,面积约10000平方公里。

  秦岭中部的宝鸡市,横跨西北地区及秦岭褶皱带,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各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且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资源蕴藏量丰富,根据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可划分为北秦岭成矿带、南秦岭成矿带、千河——渭河盆地成矿带。其中北秦岭和南秦岭成矿带以金属矿产为主。已发现各类矿产44种(含亚矿种),发现各类矿产地206处,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29种,经勘查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有95处,其中大型矿床14处、占14.74%,中型矿床26处、占27.37%,小型矿床55处、占57.89%。已探明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1072.1亿元。

  西秦岭的徽成盆地也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探明的有铅、锌、锑、锰、金、铁和硅等30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其中铅锌矿藏储量约2000多万吨,是中国第二大铅锌矿带。成县已探明铅锌储量达1100万吨,大理石储量达92亿吨,居甘肃全省第一位。徽县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黄金、白银、铅、锌、铁等22种,其中大型铅锌矿床就达3处。快速发展的矿业经济,已经成为徽成盆地工业经济的支柱。

  平顶山市地处伏牛山、外方山东部余脉与黄淮平原交接地带。2007年,平顶山市已发现矿种58种,占河南省已发现矿种总数的47%。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5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119处,其中大型23处、中型35处、小型48处、其他13处。铝土矿最低规模为每年10万吨;煤矿最低规模达到每年15万吨,是东秦岭的富山盛矿区,为当地带来了无尽的财富。

  纵观中国的千山万水,拥有如此众多的矿藏者,唯数秦岭。

出处:

华夏龙脉大秦岭/周吉灵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