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大秦岭巅峰
序一

  大秦岭的高度——致李明绪《大秦岭巅峰》  如果要问横贯甘、陕、川、鄂、豫五省,将中国大陆分为南北两极的大秦岭有多高?每一个对中国国家地理稍有了解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绵延1600多公里的大秦岭最高峰是矗立于陕西眉县、太白、周至三县交界处的太白山,海拔高度为3767.2米。据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数据显示,太白山的海拔高度为3771米。但无论如何,太白山既是秦岭主峰,也是中国中东部最高峰。

  我最早知道太白山是在中学时代,唐代大诗人李白“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所描述的高峻奇绝,让我对这座高出人世的山峰充满了敬意。后来与大秦岭结缘,我曾经一次又一次进入大秦岭腹地寻找中华民族遗落在这苍莽山岭深处的精神遗迹,但每次从太白、眉县一线经过,我只是悄悄驻足,引颈仰望几乎一年四季都笼罩在茫茫迷雾之中的太白山背影,却不敢贸然登上拔仙台,感受大秦岭极顶那天方地圆、凌空绝顶的气势与威严。因为在我看来,千百年来只有神祗与高人居住的太白山巅峰,凝聚荟萃了中华民族高炯神圣的精气神,在没有足够的膂力与精神准备之前,我是没有用双脚丈量茫茫大秦岭精神高地极境——太白山顶的勇气的。不久前在宝鸡参加关天经济区文学创作座谈会,当诗人白麟将李明绪介绍给我,并说李明绪与他的户外族20多年来曾多次徒步登上太白山顶和太白山周围许多人迹罕至的山峰之际,一种巨大的震撼让我惊喜地发现,原来在我周围还有那么多人坚持不懈地用自己的双脚一步步丈量大秦岭的高度!

  自从与大秦岭结缘后,我在多种场合宣扬这样一种观点:大秦岭是中国内陆一座精神高度和人文价值被严重忽视了的山脉。因为对于苍莽秦岭在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传统孕育、萌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只要看一看秦岭怀抱里所诞生的周、秦、汉、唐四个王朝将中华文明推到极致巅峰的精神气象,就可略知一二。然而自唐宋以降,伴随着老子、李白、杜甫、白居易、孙思邈、苏轼等人的身影渐去渐远,人们对这座横亘华夏故国版图腹地中央山脉的关注越来越疏远,了解也越来越少。以至于到后来,流行多年的教科书里,苍茫秦岭仅仅被作为中国内陆地分南北、水分江河的地理标志而为我们熟知,而标榜着逶迤秦岭地理与精神高度的太白山,也只因为“太白六月即飞雪”的自然奇观而蜚声海内外。时越千年,秦岭及其主峰太白山所拥有的精神气象、文化高度,愈来愈被秦岭形体上的苍茫与伟岸,以及我们的疏忽与健忘,而被遮掩、淡忘、疏远。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在回顾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历程中的一大失误!好在自纪录片《大秦岭》播出以来,在陕西乃至整个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并关注大秦岭——这座让中国大陆气候、物产、地质、地貌变得丰富多彩,使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绮丽多姿的苍茫山脉。而在这些大秦岭高度的审视者和丈量者中,最先觉醒、最让人敬佩的,就是像李明绪这样的户外族。他们在这个浮华物化、贪图安逸的时代,从都市喧嚣中负囊徒步,风餐露宿走向大秦岭、走向太白山,与丛林、险途、奇峰为伍,乐享神奇大自然与古老秦岭给予他们的惊喜和挑战。对于李明绪来说,20多年坚持不懈的攀登和跋涉,虽貌似一种与大秦岭的高迈险峻对抗式的探险,其实是一种更为自在的走进大秦岭精神世界、与这座蕴含了气象万千的中华民族精神魂魄的伟大山脉相互沟通、交流、融合的方式。所以,面对太白山高山杜鹃,李明绪才会发出这样的慨叹:“在巍峨磅礴的太白山中,高山杜鹃伴随着日月星辰,永远安静地生根、开花、结果,点缀着太白山和鳌山春夏季节的迷人风光,恰如大山中不屈的灵魂,它不管世人是否关注,总是一年又一年默默地盛开着,为人类奉献着美丽,为大自然奉献着躯体。”

  李明绪第一次攀登太白山和鳌山是在1986年,而且在将近30年的时光里沉迷其间、乐此不疲,先后20多次从不同角度、不同路线,一步一步丈量过太白山、鳌山的高度。在这本记述作者和队友持续不断攀登、抵达大秦岭最高峰——太白山及其近邻鳌山的山山岭岭、沟壑谷峪,零距离与大秦岭朝夕相处所见所闻、所感所受的著作里,我发现李明绪和我一样,都是大秦岭的沉迷者和痴恋者。20多年间,李明绪和他的队友攀登太白山、鳌山的路线,有许多是早已废弃、人迹罕至的古道和偶有采药工冒险走过的药道,这些道路上往往险滩相接、险途丛生,是名副其实的让李太白也惊叹叫绝的“鸟道”,其穿越、攀登的艰难与艰险可想而知。然而,由于对大秦岭自然山水的痴恋,更由于太白山、鳌山一线一步一景的神奇与壮美,遍布太白山高处的神秘、古老历史文化遗迹的诱惑,我们跟随李明绪持续攀登的脚步从《大秦岭巅峰》所看到的,却是一座神奇非凡的大山所蕴含的壮美与秀丽、惊艳与婉约、辽阔与高峻所带给他和队友的惊喜及幸福。尤其是面对难得一见的太白云海、幽谷丛林、山间野寺,太白山绝顶冰斗和冰蚀湖蹦跳的水珠为山下渭河、汉江提供的第一滴水源,以及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所呈现的太白山绝世美景,作者由衷地慨叹既是对神奇大自然的赞礼,更是对苍茫大秦岭所拥有的古老丰富精神世界与壮丽辽阔襟怀的礼赞:“把湖举上天,这无疑是太白山这座神山的丰功伟绩。那些高不可攀的高山湖泊令人飘飘欲仙,无疑是梦想中的瑶池仙境和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不是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与苍茫大秦岭有零距离的亲密接触,以及对大秦岭的自然、历史与现实无尽的热爱与依恋,作为名副其实户外背包族的李明绪,还能够在一次又一次抵达大爷海的瞬间获得如此透彻而激情的感悟吗?

  发现美之艰难与伟大,远胜于创造美。虽然大秦岭与太白山的丰富与壮美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成为痴迷大自然,试图达到天人合一极境的文人雅士心向往之的精神圣地,然而由于大秦岭的艰险、太白山的高迈,伴随着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飞云沉落,曾经被视为中国人精神帝都的大秦岭、太白山越来越沉寂,越来越冷落了。2004年走进大秦岭之前,我原以为自己会是苍莽大秦岭中一位孤独而无回声的独行者,然而当我接触到像李明绪这样持续不断、前赴后继的大秦岭沉迷者之后,我才恍然发现从过去到现在,大秦岭从来就不缺乏膜拜者和痴恋者——他们执着的身影、坚定的脚步不仅源源不断地走在我的前面,也持续不断地紧跟在我和我们的身后。这个庞大的大秦岭崇拜者阵营,不仅有元代的朱铎、明代的王昕,更有户外运动大潮兴起之际默默加入的如李明绪一样的背包客、户外族。我不清楚全国各地到底有多少专门以攀登、探秘大秦岭为乐趣的户外俱乐部,但从李明绪提供的资料和这些年的道听途说中,我粗略知道在宝鸡有户外俱乐部上百家;而在西安,数百家户外运动俱乐部已经成为我们了解秦岭、走近秦岭的阵营最为庞大的先头部队。作为以休闲、运动为目的的民间组织,虽然户外族、背包客的攀登和探索更多属于自娱自乐性质,但他们勇闯大秦岭秘境、挚爱大秦岭山水的行动,不仅极为有效地推动了我们更多、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大秦岭的美丽与神秘,而且发现了更多曾经被时光淡忘,甚至掩埋了的大秦岭的历史、文化秘密。所以,这些年在茫茫秦岭奔走,每每面对或踽踽独行、或三五成群的户外族那坚毅、坚定的目光,我的内心就会被一种巨大的激动、激情和崇敬所震撼——在我看来,有了这么一支庞大而无功利之求、生生不息的大秦岭沉迷者用他们坚持不懈的脚步丈量大秦岭的胸怀,沉默、冷落太久的大秦岭那丰富多彩、辽阔壮丽的精神世界最终将重现于世人面前,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发现与创造的巨大精神动力。

  虽然李明绪在《大秦岭巅峰》后记里感叹“人过五十,性情多已沉稳,心态多见平和,喜欢独享安闲”,但是在我看来,作为一位大秦岭的痴迷者,如果能冷静地回望过往50年所走过的人生,大概最让他欣慰并拥有终生幸福的日子,应该是他和队友在荒寂的大秦岭深山密林里度过的那些日日夜夜吧!最让李明绪引以自豪的人生,也应该是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他都可以毫无愧色地告诉身边每一个人:他曾经以人生最宝贵的岁月,先后20多次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了中华民族父亲山——秦岭主峰及其周边山岭的高度,并且不仅一次独享过苍茫秦岭给予的巨大惊喜与快乐!

  这也应该是所有阅读《大秦岭巅峰》的读者,在跟随李明绪脚步走进大秦岭、登上太白山之际所能感受到的最大幸福。

  2013年3月31日于天水城南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天水市文联及作协副主席,甘肃省文学院特邀评论家,作品主要以诗歌、散文、文艺评论为主。以长篇文化散文《走进大秦岭》《寻找大秦帝国》《渭河传》为代表的“大秦岭”三部曲等数十部文学作品,先后荣获甘肃省第二届、第三届优秀文学作品奖,第三届、第四届黄河文学奖,第七届敦煌文艺一等奖,其中《走进大秦岭》入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首创了“秦岭文化”和“秦岭是中华民族父亲山”的概念,并担任八集电视纪录片《大秦岭》的撰稿人和一至四集主创撰稿人。

出处:

大秦岭巅峰/李明绪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