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陕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安康传统出口中药材

责任者: 张会鉴,李厚之

  安康药材除《诗经》“二南”所载之外,见诸典籍的主要是《神农本草经》黄奭辑本,以及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入贡朝廷的药物,虽然历代皆有,但却因时而异。惟安康地方志所载药属,搜南北二山所产,历千百年疗用实践,大大丰富了安康药物品种,不仅满足了地方医用需要,还大量供应外地医用需要,于是就有了药材市场,那些外运销往异地的中药材,又逐渐形成了安康传统出口之药品,大约有50余种,其中以党参、杜仲、黄连、当归、全皮、厚朴、麝香最为著名。
  党参  以平利县八仙所产为头等;岚皋次之;紫阳洞河又次之,这几县所产党参统谓之“巴山党”。宁陕县所产党参,与八仙党参齐名,称为“秦党”,在药材市场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八仙党参色泽鲜亮,内外洁白,心呈菊花形,而秦党却有螺旋形外皮,与岚皋、紫阳二地直竖纹形党参有明显区别。安康党参历来都是外销药材的大宗,20世纪30年代,每年收购外销约100余万斤,主要销售于武汉和香港,供应我国南方各地和港、澳,东南亚各国。
  杜仲  皮厚幅宽者为“神仲”,较薄者为“厚仲”,《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是唐代大府藏物,故为贡品。安康各县都有生产。其中生长期短的幼树或阴坡树剥取的“薄仲”,质量较差,20世纪30年代,神仲和厚仲,主要销往香港、上海,而薄仲则由香港转销南洋群岛、泰国、越南等地。
  当归  汉滨区、宁陕县等北山所产的称为“秦归”,其货优于其他县所产当归。《本草纲目》释名云:“故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安康当归有所谓“独枝当归”者,即选出枝条较大,匀称,将头、尾、须剪除,成为草枝形的名称。最受药材市场青睐,其价格亦高于普通当归。主要运往汉口转内销,满足国内药材市场需要,少量运往香港国际市场销售。
  黄连  一名王连。主产于镇坪、平利、岚皋巴山老林。《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药物,功能泻火解毒,消热燥湿,是药材市场上的紧俏货。安康所产黄连分鸡爪连、燕窝连两类品种,以赤金老黄鲜艳者佳。20世纪30年代,安康黄连主要运往西安,供应西北各省,少量销于汉口和港、澳。
  厚朴  《名医别录》云:“一名厚皮,一名赤朴,其树名榛,其子名逐生。”安康各地皆产,共有七个品类,即万卷书、斤八寸、吹火筒、牛耳朵、块朴、鸡肠子。所谓万卷书,是按本皮大小卷成书筒形:斤八寸,即将八寸长筒装为一斤,亦是卷书形;吹火筒,则是形容粗细度如吹火筒,价格高于万卷书和鸡肠子。厚朴喜光,喜凉润气候和酸性沃土,木材供细木工、乐器等用,又为绿化之树。树皮入药,性温,味苦辛。功能温中下气,燥湿,主治胸腹胀满,泄泻痢疾,痰饮喘咳等症。安康厚朴亦为出口大宗,主要销往河南转北方各地。
  全皮  主产于旬阳、白河,年产量约占安康地区2/3以上。皮厚块大,面开花皲皮的为全王。除供应安康市场外,大部分运往汉口转香港供外销。
  安康传统出口中药材,是安康山区人民经过千百年来优选定型的名牌产品,在国内外药材市场上享有一定的盛名。因此,保护药源和扩大生产,采用科学方法培植以提高产量,在质量上严格要求,不粗制滥造,精心加工包装,恢复名牌声誉,逐渐打开销路,安康药材就一定会焕发出夺目的光采。

出处:安康百业史话/张会鉴,李厚之著.-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