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银麻享盛誉
责任者: 张会鉴,李厚之
安康自古以“漆、麻、耳、棓”之乡著称。麻即苎麻,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茎杆直立丛生,高二米左右,呈圆筒形。苎麻当年播种,次年秋天收获,栽培三年进入旺产期,一般每年收获二三次,称头麻、二麻、三麻。
苎麻用途十分广泛,纤维用作纺织原料,纤维细长,韧度大,拉力强,弹性好,吸湿快,耐腐蚀。用苎麻纺织的衣料,挺括美观,典雅大方。洁白如雪,滑软如绸的麻纺“夏布”,不仅为国人所喜爱,而且在明清时期已行销国外。苎麻还可入药,有清热利尿,凉血安胎之功效。还可以制板、造纸、榨油,嫩叶还是良好的饲料,可谓枝叶根皮全是宝,周身上下无废物。
早在4700年前,《周礼》《诗经》和《左传》上就有苎麻纺织和“苎衣”的记载,周代还专门设置了专门管理苎麻纺织的官员,可见我国苎麻栽培历史之悠久。
安康地区水土气候非常适宜苎麻生长,诸多出土文物证明,安康栽培苎麻历史已有4000多年。安康各县均产苎麻,尤以紫阳县“高桥苎麻”和平利县的“贵字苎麻”质量最优。其纤维长,拉力强,韧如金丝,沽如白银,故有“金丝银麻”之美誉。在国内市场,可与“江西瑞昌苎麻”“湖北苎麻”“四川大竹苎麻”相媲美,清末民初出口法国,行销港澳,享有盛誉。
安康苎麻的加工分为片麻和丝麻两类,片麻加工技术性很强,是用麻刀将麻杆茎部韧皮层剥下浸水泡7天,将麻皮放在打麻板上,打去粗黑皮,刮浆,必须一刀将浆汁刮匀净,麻丝粘连成片型,片型两边无老叶刀为佳。如有斑痕,及身长不足4尺,不能加工成片麻,就加工为丝麻。丝麻加工只需用麻刀剥下麻皮,水浸沤3—4天,打去黑皮,将浆汁刮匀净,晒干捆把即可。
安康从事长水经营的商号几乎都经营苎麻,据统计资料约有30余家,年营销量在220万斤以上。各家在规格质量的鉴别上都有一招。总的要求是片麻要求“平胸挂口”,麻尖挂口,麻稍齐胸,即4尺以上,“麻浆”刀刮均匀,无“老叶刀”,片形平整,麻色洁白,牙黄次之,麻丝细嫩,稍粗老次之。麻丝柔软细嫩无伤痕为“标子货”(一等品);长度4尺以上,色泽暗黄,麻丝粗糙,稍有斑痕为“包皮货”(二等品);麻丝红头绿尾或黑尾,长不足4尺有斑痕为“混装货”(三等品)。包装分片麻捆和丝麻捆,片麻捆片形层叠,长度一致,每一大捆有六“牙子”(小捆),每牙子重8斤,插一小竹签。每大片有大竹片两只,竹片上银珠书写“精选南山雪白月丝”字样,捆成鼓状形。丝麻捆分广捆(优质麻)、“副捆”(二级麻)、毛捆(三级麻)。
安康苎麻主要水运汉口再转销各地。片麻主要销潮州、汕头等,丝麻销沿海各省,还远销日本。苎麻价格与其他特产均有比例,当时安康商场流行“斗米秤肉(一秤十斤),担麻秤丝”,即每百斤苎麻的价格相当于十斤蚕丝价格。民国期间,蚕丝每斤3—4元,苎麻每百斤40元,这就成为人们把握行情的一把标尺。
出处:安康百业史话/张会鉴,李厚之著.-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