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食俗
责任者: 孟学范著
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初八日原为佛教的成道日。民间则把腊八用以祈求来年“天道顺,五谷丰”的节日。陕南人都有吃腊八粥之风俗,至今盛行。
腊八粥有“五味”、“八味”粥——即用五种或八种粮食煮成。如用大米、糯米、玉米珍子、黄豆、绿豆、红豆、面块、芝麻煮成“八味粥”,有“要得发,不离八”的吉祥之意。同时,再用大肉、豆腐、粉丝、莲菜、萝卜等蔬菜加调料,烩制成臊子,待粥煮至半熟时,将臊子倒进锅和粥一起煮成。其味芳香,营养丰富。
过去,人们将粥煮熟后,除敬祖先,家中主妇还要一手端一碗粥,一手拿筷子一双,在院中给天、地、山、林、河流、花草、雀鸟抛撒一点。边抛撒边念道:
天地吃点腊八饭,
风调雨顺丰收年。
山林吃点腊八饭,
来年林茂果子繁。
河水河水吃腊八,
长流不断浇庄稼……
充分表达希望来年粮丰、林茂、雀无害的心情。有的人家,还舀一盆腊八粥冻起来,每天早上舀一勺放进新饭里,一直吃到腊月三十天,表示“一年到头吃用不尽”之意。
出处:汉中民俗/孟学范著.-北京: 中国文化出版社,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