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关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关中名点”——黄桂柿子饼

责任者: 阎成功

  每当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中秋季节来临之时,古城西安就有一种冬令风味小吃——黄桂柿子饼上市了。

  黄桂柿子饼是用临潼县特产的火晶柿子配上精白面,以白糖、黄桂、核桃仁、猪板油(回民食品则用牛羊油)搅拌作馅,经用清油煎烙而成。

  关于黄桂柿子饼的产生,在关中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轶闻:相传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朝以后,继续进军北京。起兵之时,关中正值灾荒之年,粮食短缺,临潼县的老百姓为了慰劳起义军,便用当地盛产的熟透了的火晶柿子拌上面粉,烙成饼子慰劳起义军,让他们带在路上当干粮吃。由于这种柿子饼香甜可口,抗饥耐饿,起义军官兵食后精神抖擞,斗志昂扬,英勇杀敌,很快以破竹之势攻下了北京,推翻了明王朝。

  从此,每年秋季,临潼县的群众都要做这种柿子饼吃,用来纪念李自成。以后,柿子饼传入西安,经厨师们的不断改进,最后成为现在的黄桂柿子饼了。

  制作黄桂柿子饼,是将熟透了的火晶柿子洗净、揭皮、取蒂后,放入面粉中(比例是柿子和面1:1),用力搅拌,直至面团不粘手为止。用这种面团包入适量的由白糖、黄桂、核桃仁制成的馅,做成饼坯,再放入倒进少许清油的平底锅内,用铁铲把饼坯压扁,盖上锅盖,进行烙烤。待到底面发黄时,逐个翻过,再加清油,盖锅盖,继续烙烤即熟。

  这样做成的黄桂柿子饼,色泽艳丽,外形美观,芳香扑鼻,金黄软绵,香甜可口,既是单独食用的风味小吃,又是酒席宴上颇受欢迎的一道细点。

出处:陕西风物趣事:阎成功著.-西安旅游出版社出版,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