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关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鸿门宴——刘项入关

责任者: 武伯纶,武复兴

    已如前述,秦始皇所采取的修长城和驰道等措施,在客观上对国家、人民有一定的好处,在历史上有进步意义。但由于工程过分浩大,超过了当时生产力所能承担的限度;特别是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穷极奢欲,尽情挥霍,大修离宫别馆,又征发七十万人长期修建豪华富丽的阿房宫和骊山陵墓,这些沉重的负担,都落在了人民的头上。历史记载,秦代农民所服的劳役要比古代多三十倍,还得把三分之二以上的收成缴纳赋税,以致“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①。再加上整个地主阶级的残酷盘剥,人民已经没有生活出路了,因而大量逃到山林水泽中去。秦始皇死后仅仅一年,在公元前二〇九年,就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这一年,陈胜的部将周文攻破函谷关,长驱直入,打到临潼东部的戏水边上,使咸阳大为震动。不幸因为后援断绝、义军内部争权夺利,特别是陈胜被人暗害后,形势急转直下,使秦王朝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但反秦的烈火,是再也不能扑灭了。
    公元前二〇七年,楚国旧贵族出身的项羽率军在鉅鹿(今河北省平乡县)与秦主力决战,歼敌近十万,打死秦将苏角,俘获秦将王离。原来负责接应王离的秦将章邯,在农民军巨大的压力下,又加上受到秦二世和权臣赵高的猜忌,便率领二十万士卒向项羽投降。从此,秦军主力被彻底消灭。
    当战败的消息传来时,秦统治集团一片混乱:权臣赵高杀了秦二世,另外扶立起秦二世的侄子子婴。为了缓和矛盾,他让子婴免去了皇帝称号,而仅称秦王,表示愿意与起义军首领平分天下。后来,秦王子婴又杀了骄横的赵高。
    同一时期,当过秦沛县泗水亭(今江苏省沛县东)亭长,人称沛公的刘邦,率领农民军按照与项羽等人共同拥立的楚怀王(名叫熊心,为战国末期楚怀王熊槐之孙)的命令进攻关中。他们在今天的河南中部打了几个胜仗之后,绕道武关(位于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于公元前二〇六年冬进军灞上,也就是今天西安市东南灞河西岸的白鹿原上。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便带着原来准备世世代代传下去的玉玺,白马素车,脖子上还挂着一条丝绳子(表示随时准备服罪被勒死),到临近灞河的軹道亭去向刘邦投降。
    刘邦进咸阳之后,约法三章,规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废除了秦的全部苛法。他并且接受了张良和樊哙的建议,除由萧何带走秦王朝的档案图籍外,把储藏金银财宝的仓库一律封存好,仍然还军于灞上。这样做,显然有利于刘邦的军队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应付当时各路军马互争雄长,和都想当皇帝的局面。
    鉅鹿会战后,项羽在新安(今河南省渑池县东)残酷地杀害了秦章邯原部二十万已经投降的士卒,率兵四十万向关中进发。项羽半路上听说函谷关已经由刘邦派兵把守,紧闭不开,大为震怒,立即命令大将黥布等人攻破关门,进军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与刘邦军遥相对峙。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鸿门的一次宴会上,拉开了刘邦与项羽激烈争夺政权斗争的序幕。
    当项羽初到时,刘邦部下执掌军政的左司马曹无伤为讨好项羽,求得厚封,偷偷去向项羽挑拨说:“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作他的丞相,并且已经霸占了秦王朝所有的珍宝。”项羽听后勃然大怒,命令第二天让士卒饱餐后出发,去消灭刘邦的军队。他的主要谋士,号称亚父的范增进一步提醒说:“沛公在函谷关东边时,贪图财物、美色。今天进入关内,他一不取珍宝,二不搞女人,说明他还有更大的雄心。一定要抓住眼前时机,迅速出兵。”
    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刘邦的谋士张良一贯交情很深。他连夜赶到刘邦军中,把项羽的行动计划告诉张良,并劝他赶快逃走,以免死于即将到来的恶战中。张良认为这样做不合情理,便把全部情况转告刘邦。刘邦立即设宴款待项伯,敬如兄长,约定日后结成儿女亲家,并解释说:“我进入函谷关以来,即便是细小的财物都不敢取用;编制了秦官吏和百姓的户口册子,查封了全部金银珠宝,专门等待项将军到来。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预防意外事变,绝没有别的想法。希望你回去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转达这些话,并请刘邦第二天一大早就亲自去向项王道歉。
    项伯又连夜回到楚军营中,向项羽作了汇报,最后解劝道:“不是沛公攻破关中,你怎么能这么轻而易举地来这里?人家有大功而派兵攻打,是不合道理的。这样做,会丧失人心。不如当明天他来时,客客气气地招待一番。”项羽同意这么办。
    刘邦第二天带着一百多人到鸿门去,见到项羽后说明他们之间发生隔阂是有人挑拨的结果。项羽顺水推舟,把老底全部托出:“要不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了那些话,我怎么会这样对待你?”随后便留沛公在鸿门军中饮宴。
    在宴会上,范增多次用目光向项王示意,又三次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与“决”字同音),暗示项王快下决心,杀死刘邦,但项羽默默不应。范增急忙找来项羽的堂弟项庄,要他假装祝寿,然后请求舞剑助兴,乘机杀掉刘邦。项庄在席前开始舞剑后,项伯也跟着拔剑起舞,不断用身子掩护刘邦,因而项庄得不到下手的机会。
    张良见情况紧急,来到军门口告诉跟随刘邦立过很多战功的樊哙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一听立即往里闯,连手持武器阻拦的卫土都被他碰倒了。他来到房子里,怒向项羽,头发直竖,双目圆睁,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大吃一惊,手按宝剑,直起身子,准备站起来,急问:“来客是干什么的?”张良介绍说,这是刘邦的随身侍卫樊哙。项羽赞叹道:“壮士!赏他一大杯酒喝。”樊哙拜谢后,一饮而尽。项羽又让赏给他一条猪腿。左右的人拿来—条半生的猪腿,樊哙拔剑在盾牌上边切边吃。项羽称赞说:“壮士!还能再喝吗?”樊哙回答:“臣下死都不怕,一杯酒算得了什么!”接着他又把项羽不该听信闲言,准备加害于沛公的事数说了一遍,弄得项羽说不上话来。
    又过了一会儿,刘邦说要上厕所,与卫士樊哙一起出来,立即带着夏侯婴、靳强、纪信等战将,从骊山根抄小路急回灞上。只留下张良处理善后问题。
    项羽见刘邦亲自来赔情,气已经消了大半,而且觉得在这种场合杀人,的确会大失人心,因而没有理会范增的暗示。几杯烧酒落肚后,项羽更加飘飘然起来,刘邦出去好长时间,他也毫不在意。约计刘邦一行已到灞上时,张良才抱歉地说;“沛公没有酒量,已经醉了,因不能前来告辞,特派我将白璧一双拜献大王;玉斗一双奉赠范大将军。”项羽问道:“沛公现在那里?”张良回答:“他怕大王找他的岔子,已独自回到军中去了。”项羽便不再说什么,接受了送给他的白璧。但范增却气得拔剑击破玉斗,并且指桑骂槐,朝着未能杀死刘邦的项庄责备道:“这小子,不值得与他商量大事!”实际是埋怨项羽不能下决心。后来在楚、汉战争中,范增便被迫离开了项羽的军队。
    几天后,项羽率军到咸阳大杀一场,连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也不能幸免;又“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在全国共分封了十八个王国,并且自封为西楚霸王。项羽故意不将关中这块重要地方分给刘邦,而把他封为汉王,以南郑(今陕西省南部的南郑县东)为都城,管辖当时比较偏僻而且交通不便的巴蜀、汉中一带地方。然后,放火焚烧秦咸阳宫殿,大火一直烧了三个多月。千百万劳动人民用血汗凝结而成的宏伟建筑,一旦变成了废墟。今咸阳市东北窑店公社的秦宫殿遗址中,有很多火烧痕迹,附近还曾出土被火烧结成块状的秦代铜器,应该都是项羽火烧咸阳留下来的罪证。项羽烧了咸阳宫后,便带着大量珍宝和妇女向东撤军,沿路烧杀抢掠,席卷一空。
    项羽撤军后,刘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使部队终于壮大成为一支能与项羽军相抗衡的强大力量,不久便爆发了楚、汉战争。公元前二〇二年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一战,楚军被汉军彻底消灭,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逃到乌江自杀。刘邦即皇帝位,这就是汉高祖。
    鸿门宴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充分表明项羽是一个心胸极端狭窄,独断专横,贪婪残暴,而又缺乏远见的人。这与刘邦的豁达大度,知人善任,能够倾听不同意见的特点恰成对比。可以设想,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听范增的话杀了刘邦,中国历史可能将有一段完全不同的面貌,人民将遭受更大的灾难。项羽由于这些弱点,因而他的兵力虽然曾远胜于刘邦,却在短短的几年中每况愈下,走上了失败的道路。
 
  ①《汉书·食货志》。

出处:西安史话/武伯纶,武复兴.—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