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陵
责任者: 张世民主编
从咸阳市区西部的西北橡胶总厂北望,头道原边有两座高大的陵冢,这便是汉昭帝刘弗陵与其孝昭上官皇后的墓茔,因该陵地处汉代始平原边,故得名曰“平陵”。
刘弗陵是汉武帝刘彻与赵婕妤之子,前186年即位时年仅8岁。主幼臣强,外戚霍光专权。其时内有齐孝王及边邑反叛,外有匈奴入侵;朝中重臣霍光与上官皇后始则勾结继而争权,天灾人祸不断。元平元年(前174年)21岁时,刘弗陵不明不白地暴死于未央宫中,遂安葬于东距未央前殿22公里、西距其父茂陵6公里的平陵陵园西北大冢中。陵墓封土高29米,底与顶部边长分别为160米及49米。与其它汉墓不同的是封土为重叠式双覆斗形,即在封土上距顶部垂距2.25米处,四边内收形成二层台。东西台长4米,南北台宽3米。孝昭上官皇后葬于其东南大冢内,比帝陵封土略小,底边小10米,高度低2.8米。帝、后陵皆有方形陵园,边长分别为370米、400米,陵园四门外均置双阙,每个阙址宽25—29米,进深达6米。
汉昭帝因青年暴死,建陵时间紧迫,当时霍光为尽快建成陵冢,单从渭河滩往平陵运送河沙,便雇佣了长安附近牛车三万辆。据《汉书·贡禹传》记载:“武帝死时,昭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昭帝晏驾,(霍)光复行之。”故平陵内藏宝物丰富。据勘测,陵园东南和西北部发现了大面积建筑遗址,帝陵与后陵之间,有一条宽5米的通道,两侧每隔2米埋有祭祀用玉器组,每组由7—8个玉圭围绕一枚玉璧组成。
昭帝生前即在平陵置邑,后改称始平县,是当时全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在政治文化上居突出地位,有“仕宦荟萃”之誉。在平陵几十座陪葬墓中,就有先任大将军后任丞相的窦婴。东汉开国元勋窦融、权贵窦宪都是平陵窦氏之后。再如宣帝时的太子太傅、精通儒家经典的夏侯胜、专攻儒学的朱云、身居丞相为成帝专授《论语》的关内侯张禹、父子两代丞相的大儒韦贤、韦玄成等,死后均安葬于平陵陵园。
家居平陵的名仕显宦也为古今少有。西汉元、成、哀、平四帝在位时,出身平陵邑的丞相就有魏相、王嘉、平当、平晏等人。作为学者云集的文化城,平陵涌现出著名经学家、天文学家贾逵,大儒鲁恭、鲁丕,贤良方正出身的清官苏章、何敞,著名文人韦贤、朱云、张山拊、郑宽中、吴章等,还有天下巨商石氏、如氏。特别是千古风流的东汉名士梁鸿,因博通群籍,又耻于与贪官为伍,遂娶贤女孟光为妻,隐身民间,男耕女织,夫唱妇随,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被传为千古佳话。
出处:三秦史话-咸阳史略/张世民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