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关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炀帝三迁埋杨陵

责任者: 张世民主编


    在咸阳原上的帝王陵中,有一座被历史遗忘的帝陵,这就是坐落在武功县西原罗家堡上的隋炀帝陵——杨陵。这座陵还有一个与其它帝陵不同的特点:墓向坐南面北。
    隋炀帝名杨广,又名杨英,少聪伶,美容颜,善矫饰,有文才,好诗赋,在杨坚诸子中最受宠爱,封晋王,后为上柱国、武卫大将军,入建康,查封府库资财,不私自动用,天下称贤,遂晋升扬州总管。开皇二十年(600年),31岁的杨广被改立为太子,604年杀父即位。曾改革官制,推行科举制,定《大业律》,营建东都,开凿运河,修筑长城,开辟驰道。但却荒淫暴虐,挥金如土,群臣谏者皆被处死。为修筑豪华壮丽的显仁宫(今河南宜阳),搜尽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运往洛阳,以佳木异草、珍禽奇兽充斥苑囿,还将数万家富商大贾迁到那里。沿运河造离宫40余座。大量工程占用劳力,土地荒芜,生产停滞。大业元年(605年)下令组成龙船队,船有三层,约高15米,长70米,皆饰金玉,内有殿堂、居室。船队千余艘,前后100公里,两岸骑兵护送,浩浩荡荡去游玩江南。波光粼粼,宫娥佼佼,丝竹交错,歌声缭绕。沿运河250公里内的官员都要负责献食,多者擢升,少者降职。从此,岁岁出游,遍及四方。在位13年,在长安停留的时间总共不足一年,大业六年(610年)集天下艺人于洛阳,百戏开场,由正月十五直到月底,耗资无数。三次东侵高丽失败。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与反隋起义军作战,兵败而死。至此,隋室土崩瓦解,众叛亲离。杨广逃往江都,继续享乐,并准备迁都丹阳。大业十四年(618年)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缢杀。谥炀皇帝,俗称隋炀帝。“炀”取好内远礼、去礼远众、逆天虐民之意。
    炀帝死后初葬吴公台。唐朝平定江南后改葬雷塘(今江苏扬州)。李渊当皇帝时因念其亲戚瓜葛,派秦王李世民准备再迁唐京都近地。传说李世民先让袁天罡看风水,选来选去陵址定在泰陵一侧,就让袁负责造陵工程,自己率领人马去江南移灵。灵柩抬到潼关,李世民便派人给袁天罡送信,让他务必做好安葬的一切准备。灵柩离泰陵还有5公里远时,突然几十根抬杠同时折断,绳子脱落,世民感到很奇怪。恰好此时,袁天罡赶来,见世民纳头就拜,口称有罪。原来就在袁天罡接到信的当晚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大水冲淹了墓穴。李世民说:“既已如此,你就另选陵地吧。”这次袁天罡正好将陵址选在折断抬杠的地方,即现在的杨陵。事后传说隋文帝不愿让这个不肖之子死后靠近自己的茔地,鬼使神差,用了这一招。
    陵南当初有石人、石马、石兽、石碑,且有士兵看守。传说修陵人撤走的那天夜里,轰轰隆隆,好像天摇地动,第二天早晨,人们发现石刻全部移到了陵北边。有人说这是天意,也有人说仍是隋文帝的鬼使神差。后来李世民平定西域后经过武功,到炀帝陵前看了这些移动的石刻,也很奇怪。石碑上现有一道细长痕迹,传说是尉迟敬德当年用宝剑砍的。
    墓向朝北,是由于杨广生前干尽坏事,死后不让他见太阳,永久沉闷在傍晚西天日落时的苍凉暮霭中。

出处:三秦史话-咸阳史略/张世民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