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关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社稷元勋徐懋功

责任者: 张世民主编



    初唐名相徐世勣(593—669年),字懋功,原系高平望族,后移徙卫南。其曾祖徐鹊,后魏濮阳郡守。祖徐康,齐谯郡太守,唐赠济州刺史。父徐盖,唐散骑常侍,封济阴郡王,固辞王爵,徙封舒国公,赠潭州刺史,谥曰节。
    徐世勣是徐盖的长子。17岁跟随同郡翟让起兵反隋,后李密来归,他与王伯当一起拥戴李密为盟主。隋炀帝南游不返,宇文化及引兵北上,世勣固守黎阳,坚守阵地。武德二年(620年),李密兵败,他说密以其旧地献唐,高祖认为他“感德推功”,敬为“纯臣”。归唐后为避秦王讳,改名徐勣。因功被高祖改封曹国公,寻加右武候大将军,赐姓李氏,遂称李勣。唐初统一宇内时,他冲锋陷阵,先后破获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员朗等部。唐高祖授秦王为上将,李勣为下将,功成后同服金甲戎辂,荣耀无比。
    太宗即位后,授官并州大都督。当初太宗居藩邸遥领并州时,他便是并州长史。李勣先后出镇北疆16年,边境平安。唐太宗感叹道:“委任李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去,塞垣安定,岂不远胜筑长城耶?”贞观初年(627年),出任通漠道行军总管,在名将李靖统一指挥下,奇袭颉利可汗于漠北,俘虏二十余万。六年(631年)初,改封李勣为英国公,册拜蕲州刺史。当时他并不就国,仍以本官遥领太子左卫率。征拜兵部尚书,参谋国政。
    太宗倚恃李勣为长城,而且备加礼遇。贞观中,即将勣绘图像悬于凌烟阁。有次闲宴,太宗对李勣说:“我百年之后,要托孤于你。”李勣涕零致词,因噬指流血。稍许太宗沉醉,解御服给他。李勣有病,太宗听说医方要用龙须灰入药,遂自剪燎救。并对侍臣说:“非我私爱他,只是为社稷考虑而已!”贞观十五年(641年),李勣率轻骑3000人大破薛延陀于青山。二十年(646年),又以200骑全歼其余部于乌德鞬山,平定漠北。平高丽时,他出任辽东道大总管,于铁山获得胜利。二十三年(649年),太宗病逝前夕,故意降李勣为叠州都督。高宗即位后,立即依嘱恢复了他的一切职务,再次图像凌烟阁,并亲笔题序称赞。
    李勣一生英勇爱国,为人忠义。李密因叛乱被杀,部下无人敢抛头露面,他亲自埋葬李密遗骨,知恩图报。平王世充战役中,其生平好友单雄信被擒,论律当斩。他愿以自己官爵赎免,高祖坚不允许。他悲痛欲绝,竟割下腿肉与雄信啖别,以表情谊,又收养其子为己子,抚养成人。
    高宗即位后,以李勣为特进,检校济州刺史,不久加官开府仪同三司,仍知政事,稍后迁官尚书左仆射。永徽六年(650年),高宗不许李勣辞官,还让他开府参政。四年,册拜司空。麟德二年(665年),封禅泰山,以其为封禅大使,主持一切礼仪活动。总章元年(668年),李勣以古稀之年,再次领兵远征高丽,虏其诸王,献功于昭陵。次年(669年)加授太子太师。他连续两次辞职,高宗获准他“一月三朝”。后来随驾九成宫,回京后生病卧床不起。高宗挥泪造访,备极关怀。其述职在外的子弟,陆续驿召回京伺候。同年十二月三日逝世,享年76岁。
    李勣死后,高宗痛失股肱。令停朝七日,全国举哀。赠勣太尉、使持节、大都督,扬、和、滁、定、歙、常、润七州诸军事、扬州刺史。谥号贞武。下葬日,高宗送至未央宫祭别,并派太子护驾,诏百官礼仪送墓所。并亲制碑文,以志纪念。特给班剑40人,加羽葆鼓吹,赠布帛2500段,米粟相当,凶事所须,务从优厚,并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其坟像阴山、铁山及乌德鞬山,以彰其破突厥、平高丽和灭薛延陀之功。

出处:三秦史话-咸阳史略/张世民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