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运
责任者: 张世民主编
尉迟之姓,始见于《周书·尉迟迥传》。传云:迥,罗代人也。其先魏之别将,号尉迟部,因为姓焉。与后魏皇族同起尉迟部之后。孝文帝改为姓氏。据此可知尉迟氏始祖为鲜卑人。
尉迟运(538—579年),字鸟戈拔,出生于洛阳,他的世祖都是官宦,又是皇亲国戚。
尉迟运弟兄四人,他是长子,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以父勋封安喜县开国侯,北周初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557年,宇文护废闵帝,尉迟运以车骑銮驾去岐州奉迎宇文毓登基有功,晋爵周城县公。保定二年(562年)授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四年出任陇州诸军事、陇州刺史。在任期间,“克己为治,洁身奉法”,千、渭一带民心大顺,社会安定。五年授右小武伯,又转右大武伯。六年授军司马。身兼文武,位高权重,他亲自率军讨伐北齐斛律明月的侵犯,夺下汾河流域数座城池,晋爵广业郡公。
武帝觉察到太子在东宫不务正事,建德元年(572年)以尉迟运为右宫正,匡扶宇文贇。三年,武帝去云阳宫,让他以本官兼司武,与长孙览共同辅佐太子。此时卫刺王宇文直发动叛乱,率其党羽袭击肃章门,长孙览逃走,尉迟运亲自用手扣住大门拒守,被叛军将手砍伤。宇文直仍进不了门,便用火烧门。运当即命令守兵转运木材、家具堆在门内,浇上膏油,大火一直焚烧不息,宇文直只好退走。运率兵追击,大胜而归。武帝授他大将军,并将宇文直田宅、伎乐、金帛、车马及什物等赐给他。四年出任同州刺史,因处理同突厥关系有功,先后授柱国、上柱国,封卢国公。武帝准备伐齐,以他为司武上大夫,总宿卫军事。不幸武帝驾崩,他从云阳率兵还京。
宇文贇(即周宣帝)即位后,沉溺酒色,巡行游宴,大兴土木,贬杀谏臣。尉迟运与王轨多次规劝,他不但不听,反而仇视二人。因为他俩及宇文孝伯原来都深得武帝信任,必然引起宣帝猜忌。不久,王轨被杀,尉迟运问孝伯:“王轨被杀,我们这些人也必然祸及其身,性命难保,该怎么办呢?”孝伯说:“现在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为臣为子有好心用不上,好话劝他又不听,若被他害死,还不如死里逃生。你若要保全性命,应该暂且走得远远的。”于是他自愿请命,去秦州任总管秦渭等六州诸军事、秦州刺史。但他仍提心吊胆,忧心如焚,大成(大象)元年(579年)二月死于秦州,十月葬于咸阳洪渎原。对于他的死因,墓志文中只用“构疾”二字搪塞,然后又借用先贤忠良来感慨他的不幸。
尉迟氏与西魏、北周也有庞杂的联姻关系。祖父俟兜娶文帝之姊昌乐公主,叔父迥娶文帝女金明公主,弟敬娶宇文毓女河南公主。而堂兄尉迟顺之女又为宣帝天左大皇后。尉迟纲则是文帝的外甥,闵帝时为掌握禁军的小司马。尉迟迥“同(霍)去病冠军之义”。尉迟运的夫人贺拔毗沙是西魏太师、太宰、琅琊献公贺拔胜之女。尉迟氏三代都效忠于西魏、北周,尤其对北周功劳最显著,尉迟运仍然迫于宣帝的威慑忧郁而死,这正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的残酷性。
出处:三秦史话-咸阳史略/张世民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