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微之
责任者: 张世民主编
元稹(778—831年),字微之,河南人。其六代祖元岩,为隋朝兵部尚书、封昌平公。五代祖元弘,任隋朝北平太守。高祖元义端,为唐朝魏州刺史。曾祖元延果,为唐岐州参军。祖父元悱,为南顿县令,赠兵部员外郎。父亲元宽,为比部郎中,舒王长史,赠尚书左仆射。母亲郑氏,追封为陈留郡太夫人。元稹为其四子。系后魏昭成皇帝的第十五代孙,鲜卑族后裔。
元稹生来就有过人的地方。9岁能写文章,15岁明经及第,24岁署秘书省校书郎,28岁考中进士,拜左拾遗。短时间内,连续上书60余次。唐宪宗召问时政,受到当政者的猜忌,遂出任河南尉。因母亲病逝,居家丁忧,除服后授监察御史,前往巴蜀,清理了88家冤案,引起了朝野震动。有不少人用元稹的名子,为其子命名。朝廷派他管理御史台,对当时发生数十起的案件,他有的弹劾,有的奏报,有的移交,不到一年就全部解决。后因河南尹不守法,遭他弹劾,朝中权臣借故诬他专权,遭贬为江陵士曹参军。过了4年,迁为通州司马。又4年移虢州长史。
长庆初年(821年),唐穆宗登基,征他为膳部员外郎。到任后,又转为祠部郎中,赐鱼袋,知制诰,也就是代皇帝立言。元稹下笔典雅,皇帝颇为欣赏。召见他后,知其有辅佐才干,便擢授中书舍人,赐紫金鱼袋,翰林学士承旨,不久拜为工部侍郎,守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稹受到重用,正想发挥其宰臣才干,报答穆宗知遇之恩,谁知有人散布流言蜚语,皇帝为了顾全大局,遂贬他为同州刺史。
到任后,元稹严治官吏,宽待百姓,节约行政经费,把每年盈余的收入用来填补逃亡户口的租税,对上对下都很有利。长庆二年(822年),改官御史大夫、浙江观察使。元稹离开同州时,同州百姓像告别父母一样依依不舍,拦住道路不让他走,送诏人使用皮鞭开路,竟有被打出血来的。原来,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每年进贡海产淡蚶,味既不佳,又易腐坏,驿行每日数百里路,劳民伤财。元稹到浙江后,就奏请免征淡蚶,沿途众多邮递人员,都感到舒了一口气。次年,他考察土壤肥瘠,了解民间贫富,平均劳逸,确定税收,当地百姓无人规避。又一年,他组织七郡百姓修筑陂塘,春贮雨水,夏浇稻田,在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干就是8年,政绩最是突出。皇帝知道这些情况后,加官礼部尚书、鄂岳节度使。在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三年,政绩也很不一般。太和五年(831年)七月廿二日暴病死亡,时年53岁。皇帝听到这个噩耗,痛心得不能升朝,赠他为尚书右仆射。次年七月十二日葬于咸阳县奉贤乡洪渎原。
元稹善于著书,写有《元氏长庆集》100卷,又集录古今刑政之书300卷。穆宗朝任翰林时,写诗数百篇,让左右大臣吟咏,人称“元才子”。他的每篇文章皆内含治国宗旨,出笼之后传播迅速,引人瞩目。时人把他与诗人白居易并提,简称“元白”。
其元配夫人韦氏娴淑,早逝。有女名保子,嫁给校书郎韦绚。夫人河东裴氏,贤明知礼,封河东郡君,生女小迎、道卫、道扶,子道护。
出处:三秦史话-咸阳史略/张世民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