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陕西非遗保护动态

非遗:朦胧灯火,人影绰绰,皮影戏歌,人生几何

西安交通大学

  皮影戏在北方很多地方都有,譬如河北、河南、甘肃、陕西等地,但是每个地方有着自己的特色,唱戏的方言也各有千秋,今天要介绍的是陕西省的皮影戏,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皮影戏是傀儡戏的一种,是艺人们用兽皮或者纸板做成人物剪影,在灯光下,隔着幕布演戏,艺人们手持剪影,唱着陕西特色的碗碗腔或弦板腔,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的戏曲故事。

  皮影的历史

  有史料记载,皮影起源于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汉武帝的爱妃因病逝世,武帝思念成疾,终日不理朝政,大臣为了国家的安危和武帝的健康,就用和妃子相似的纸人做戏给武帝看,武帝于是便对此爱不释手,这便是皮影的来源。

  皮影始于汉,兴于唐,盛于清,并于元代传向国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皮影多在农村地区,艺人们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皮影的特色

  皮影主要是人物剪影的制作,可用纸板、兽皮,除了选材,还要画稿、雕刻,一共八道工序,考究刀工、画工,其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陕西皮影按其人物大小和表演唱腔,分为东、西、南三路。东路以碗碗腔为代表,西路以弦板腔为代表,南路则处在东西两路之间,三者各具特色。陕西皮影有民间说书的影子,造型质朴单纯,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以陕西华县为首,华县是皮影的发源地,皮影又称为“华剧”,就是华县皮影戏剧之意。华县皮影雕刻作品造诣高,且演唱功力极深,表演者功力精湛。华县皮影博大精深,综合艺术水平炉火纯青,堪称为戏曲艺术之绝唱。

  皮影中的情

  在古代,没有电视剧,没有电影,人们这方面的娱乐只有各种戏剧和皮影,而戏剧花费高,多是富有人家才能欣赏的,那穷苦人家只能看皮影,所以过去皮影多在农村。它有着乡土气息,贴近民心,受到老百姓的喜爱,但是过去仍旧是过去,现在科技发展,人们很少去看皮影,皮影的技艺也在消失,国家为了保留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专门设立机构保护皮影这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只有去专门的地方看皮影,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过去的故事戏剧,还是老一辈人们的情怀,在过去艰苦的时代里,人们憧憬明天,憧憬未来,在辛苦劳作一天后的清闲,在放松中迎接新的明天。

  悠久的历史给陕西带来的是丰富的文化遗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尴尬局面,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联合国、国务院、陕西省政府等都将一些濒危的文化遗存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借此来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您是第 位访客!